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蜀國這兩位大將擁兵自重,為何蜀滅亡時,他們不率兵前去救援

蜀國這兩位大將擁兵自重,為何蜀滅亡時,他們不率兵前去救援

公元221年,劉備在益州建立蜀漢,公元263年,鄧艾率兩萬疲兵偷渡陰平,進逼成都城下,劉禪在大勢已去的情況下率眾投降,長達42年的蜀漢就此亡國。但有一個奇怪現象,鄧艾偷渡陰平,再到打敗諸葛瞻逼迫劉禪投降,這期間要長達兩個月時間,為何蜀漢的各路大軍都沒回援成都勤王?

要弄明白這個問題,我們要先了解蜀漢的軍力部署。蜀漢除了守衛成都的數萬精兵外,還有姜維領導的蜀漢主力大軍,鄧艾偷渡陰平時,姜維正率領這支軍隊和鍾會領導的曹魏主力大軍在劍閣對持,所以騰不出手來支援成都。除此之外,蜀漢還有霍弋和羅憲兩位大將手握重兵。

霍弋率兵駐守在永昌。永昌位於蜀漢的南中地區,這個地區多為蠻夷,他們對蜀漢的認同感不強,所以經常出現復叛情況,例如劉備死後,南中的孟獲就發生了叛亂,諸葛亮為了征服孟獲,曾七擒孟獲,這才讓孟獲心服口服,效忠蜀漢。霍弋駐守在此地,主要是防止蠻夷復叛,確保蜀漢南中諸郡的穩定。

羅憲在永安地區駐守,永安在孫劉兩家的邊境地區。孫劉是同盟關係,所以兩家防備之心不強,但在樊城之戰時,東吳襲擊了荊州,讓蜀漢恍然大悟,明白東吳這個盟友並不可靠,劉備在夷陵之戰慘敗後,加強了東吳邊境的防守力量。羅憲率兵駐守在此地,主要是防止東吳進犯蜀漢。

這兩個地區是蜀漢的戰略要地,保障著蜀漢的邊境穩定,需要派重兵駐守,但當成都有難,蜀漢面臨著亡國之危,它們的重要性也會大打折扣,那為何羅憲和霍弋不舍卒保帥,率兵救援成都?

其實,霍弋和羅憲沒有率兵救援,主要是這三個原因造成的。

一是路程太遠,來不及救援。霍弋駐守地區為南中地區,大致是今天的雲南、貴州等地,它與成都有千里之遙的距離,羅憲駐守的永安地區,也在今天的四川奉節等地,與成都也有較遠的距離。

這使得這兩人來不及救援成都,古代的信息傳輸主要靠通過人騎快馬來傳送,當鄧艾的兵馬突襲成都的消息傳到各路兵馬手中時,就已經浪費了幾天時間,再加上各路兵馬整頓軍隊,前往支援成都時,也要耽擱很多時間,而鄧艾滅蜀漢,總共用了兩個月時間,所以蜀漢的各路軍馬來不及救援成都。

二是沒有君主的命令,各路兵馬不能私自前去勤王。霍弋和羅憲都是蜀漢的鎮邊大將,有重要任務在身,所以他們不能輕易離開駐地,即使是勤王這種事關國家生死的大事,他們也需要有君主的詔令,才能率兵前去勤王。當然君主有難,無法發出詔書時,各路兵馬也會前去勤王,但這種情況不符合蜀漢當時的現狀。

在鄧艾偷渡陰平時,霍弋向劉禪請示過,是否趕往成都勤王,但當時蜀漢成都城有數萬精兵,糧食充足,實力在鄧艾之上,所以劉禪沒有同意他們的勤王請求,這使得各路大軍沒有提前開拔趕往成都勤王。但令蜀漢國內沒有想到的是,諸葛瞻的數萬精兵敗給了鄧艾的兩萬疲兵。

這時候劉禪緊急向東吳和各路大軍求援,但遠水解不了近渴,最終劉禪在東吳軍隊和各路援軍還沒有趕到的情況下,率眾投降了鄧艾。

三是他們救援成都無濟於事。蜀漢主要軍隊掌握在姜維手中,但姜維被鍾會拖住無法率兵前去救援。霍弋和羅憲手中的兵力不多,他們需要留一部分軍隊鎮守駐地,這就讓他們能夠分出的兵力更少了,再加上他們救援的軍隊需要長途跋涉,戰鬥力會大打折扣,到時對劉禪的幫助有限。

在這個時候,羅憲可以率主要軍隊前去勤王,畢竟蜀漢和東吳是唇亡齒寒,蜀漢有難,東吳也不敢趁人之危,但霍弋駐守的南中等地區很不穩定,若他將軍隊撤走,南中地區可能會乘機作亂,伺機脫離蜀漢的控制,所以霍弋能夠分出的兵力有限,並不能給劉禪實際幫助。

成都有難時,羅憲等人分出了一部分兵力救援成都,但有心無力,他們的君主劉禪在諸葛瞻兵敗後,再沒有進行抵抗就率眾投降了鄧艾,使他們的兵馬來不及趕到成都勤王。若劉禪誓死不投,率兵死守成都城,在多些時間,姜維、東吳等各路大軍都會相繼趕到,鄧艾的兩萬疲兵很難抵住各路大軍的圍攻,到時候鄧艾必敗無疑,蜀漢也不會這麼快滅亡,但可惜的是,他們遇上了一個沒有骨氣的君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七號說三國 的精彩文章:

不是武則天想「還政於唐」,而是不這樣做,死後一麻煩事解決不了
多爾袞有稱帝之心,為何除掉豪格後,不廢掉順治取而代之

TAG:七號說三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