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一點小事就大動干戈,兩敗俱傷,是脾氣大還是人格有缺陷?

一點小事就大動干戈,兩敗俱傷,是脾氣大還是人格有缺陷?

一點小事就大動干戈,兩敗俱傷,是脾氣大還是人格有缺陷?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我們常常讀到這樣的新聞:「檢票員毆打無票送站不聽勸阻人員」「因前車無故變道,司機攔下前車暴打前車司機」「餐館顧客因不滿另一桌客人太吵與其大打出手」……

在看到這些新聞時,讀者往往感到不解:為一點小事就大動干戈,導致兩敗俱傷。打人者是脾氣大還是人格有缺陷?

1.

情境在暴怒中作用很大

一點小事就大動干戈,兩敗俱傷,是脾氣大還是人格有缺陷?

其實,當你譴責打人者的人格時,很可能忽略了事情發生的情境。這是社會心理學著名的「基本歸因偏差」理論。比如對「檢票員毆打無票送站不聽勸阻人員」這則新聞,我們更多會去想了解這個檢票員是一個怎樣的人,卻不是去探究在此之前有多少人違規進站讓他不快,或是在與被打者交涉中是否存在一些溝通的問題。

當我們自己也為一些小事而惱怒時,情境也有比我們想像的更大的作用。

第一,這些小事發生時,我們可能正處在消極的情緒狀態下,就像我們常說「別惹我,現在心情不好」。受挫-攻擊理論認為,在感到消極、不適時,人們更容易表現出攻擊性。當我們開車時因為前車無故變道而發飆,我們可能本來就因為一天的工作感到疲倦,因為不順感到壓抑,在這種消極的情緒狀態下我們尤其易怒;而在假期出門兜風,心情不錯時,我們就不那麼容易發生「路怒症」。

第二,這些小事里的冒犯可能是重複發生的,之前的冒犯會加劇人們對當前同類冒犯的情緒反應。模擬駕駛的研究表明,受試者在第一段駕駛中因為前車行駛緩慢而產生的憤怒情緒,會持續對其在下一段駕駛中的心情和行為產生負面影響。如果同類冒犯不斷發生,憤怒將會不斷累積,最終爆發。對檢票員來說更是如此,對第一個想送站但沒有票的人還可以好言阻止,阻止的次數多了難免會不耐煩。

除了情境觸發憤怒外,憤怒也會影響我們對冒犯情境的解讀。

2.

憤怒的情緒極大影響認知

一點小事就大動干戈,兩敗俱傷,是脾氣大還是人格有缺陷?

因為心情不好,或是冒犯已不是第一次出現,我們更容易感到憤怒。而憤怒的情緒會影響我們對當前冒犯的認知,從而加劇我們的憤怒。

第一,前面提到的「基本歸因偏差」,憤怒會加劇這種偏差,也就是說,憤怒會讓我們更強烈地認為自己受到冒犯是因為冒犯者的人品有問題,而更少地考慮情境因素。前車司機無故變道,在後車司機看來是前車司機故意的,或是不會開車。因為認知聚焦於冒犯者的人品有問題,憤怒則讓我們更不信任他人,強烈驅使我們去執著於問責、懲罰冒犯者。因此,有「路怒症」的司機恨不得像交警一樣去懲罰看不慣的其他司機。

第二,憤怒會讓我們思考問題的方式變得膚淺,不能深入地審視事情的前因,以及報復會產生的後果;低估風險,容易意氣用事。當憤怒充斥著腦海,我們可能只想怎麼去懲罰冒犯者,而沒有考慮這種懲罰是否可取,有沒有更好的解決途徑。

總結一下,我們會因為一些小事生很大的氣,可能是因為本來心情不好,這種小事中的冒犯又重複發生,由此產生憤怒的情緒;而憤怒又反過來讓我們的認知聚焦於冒犯者人品有問題,應該懲罰,又不能深入審視前因後果,因此加劇了憤怒。

3.

不要讓憤怒控制了你

一點小事就大動干戈,兩敗俱傷,是脾氣大還是人格有缺陷?

常識似乎告訴我們憤怒需要發泄,我們應該用不那麼有破壞性的方式把心裡鬱積的憤怒發泄出來,比如對著牆壁大喊大叫、打沙袋、或說一些偏激的話,這樣就不會再因為小事而大動肝火甚至大打出手。這正是早期心理學中關於憤怒和攻擊的「宣洩假說」或「水壓模型」所宣稱的——憤怒和攻擊能量就像被水壩攔住的水,在心中不斷聚集,需要常常釋放以免洪水決堤。但近來的研究推翻了這種假說,我們所說的「宣洩」並不能降低攻擊能量,反而可能讓我們更加易怒、更具攻擊性。說偏激的言論常常讓人更加偏激,打沙袋常常讓人對別人懷有更強的敵意。

真正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去控制憤怒,而不要讓憤怒控制了你。在別人冒犯了你,你感到自己開始生氣的時候,不妨做幾次深呼吸,然後仔細審視一下這件事。研究表明,當夫妻之間吵架時,如果雙方能用更高的解釋水平考慮,也就是說不去聚焦於對方的冒犯讓自己有多難受,而是想想比如這件事自己在一年以後回想,對自己究竟有多大影響,這樣矛盾就能更好地解決。而在被其他人冒犯時也可以採用這種方法,拉遠看問題的視角,一年後回想起來,這個冒犯真的有那麼嚴重嗎?如果採用攻擊性的報復自己是否會後悔呢?

在被冒犯的時候,溝通也很重要。攻擊性的溝通方式往往換來攻擊性的回應,反而會加劇雙方的憤怒。並不是說要把憤怒都壓抑在心裡,但要達到表達憤怒的目的,與其破口大罵甚至拳腳相加,不如直接向對方說明自己的情緒:「你這樣做讓我很生氣」。通過溝通我們的目的是更好地讓對方意識到我們受到了冒犯,這樣才能更好地解決問題。

下一次,當你因為被冒犯而開始感到憤怒的時候,不妨試試:

做幾次深呼吸;

想想如果是一年以後回想起來,這個冒犯真的有這麼嚴重嗎?如果攻擊性地報復自己是否會後悔?

不用打、罵的方式,而是用表達自己受到冒犯的感受來進行溝通;

試著分散自己的注意力,比如看看手機、聽聽音樂。

一點小事就大動干戈,兩敗俱傷,是脾氣大還是人格有缺陷?

文字/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學實驗和應用心理學系

向睿洋

排版/ZR

校對/余運西

一點小事就大動干戈,兩敗俱傷,是脾氣大還是人格有缺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眾健康雜誌 的精彩文章:

數學課上的性教育
癲癇患者的最大危機並不是癲癇本身

TAG:大眾健康雜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