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高尚的人格是學佛的基礎

高尚的人格是學佛的基礎

高尚的人格是學佛的基礎

作者簡介:蘇樹華,上世紀九十年代,隨母音老人蔘學,2003年獲得南京大學博士學位,主要研究中國傳統文化,特別是佛教文化。2000年後,遵照母音老人的傳法囑咐,隨緣傳授心中心法,及其他方便法門。

高尚的人格是學佛的基礎

文殊菩薩問佛:「請您說說地藏菩薩是如何修行的,讓未來的眾生向他學習。」

釋迦佛說:「你問得太好了,太好了,善哉,善哉,你能為末法時代的眾生請法,功德無量。」

釋迦佛又說:「於過去不可思議阿僧祇劫之前,地藏菩薩出生在婆羅門家。」婆羅門是古代印度的一個種姓。有點頭腦的人就會產生疑惑,在不可思議阿僧祇劫前,有婆羅門這個種性嗎?佛經上為什麼總是這樣說,某某佛出生於婆羅門,或出生於剎帝利,某某菩薩出生於婆羅門,或出生於剎帝利。總之,很多的佛菩薩,皆生於婆羅門怎麼都生於婆羅門,或出生於剎帝利。佛菩薩怎麼都生於婆羅門或剎帝利呢?大家知道,婆羅門或剎帝利印度的種性。佛菩薩怎麼不出生在我們中國呢?其實,出生於婆羅門,或出生於剎帝利,這是一個表法,而不是實際上的婆羅門種性,或剎帝利。出生於婆羅門,或出生於剎帝利,是個表法,表地位尊貴。既然是這樣,我們便可以換一種表達方式:於不可思議阿僧祇劫前,地藏菩薩出生與貴族家庭,用中國的話說,就是出生於書香門第,或出生於富貴家庭。這就是說,我們修行佛法,首先要把人做好,要作一個有修養的人,要做一個精神貴族。有修養的人,精神貴族,這是學佛的基礎。

婆羅門女之母

《地藏經》記載,婆羅門女學佛之後,她的母親「不久便命終了,魂神墮在無間地獄」。有些人讀到這裡,就以為婆羅門女家的老太太去世了,由於她造的惡業而墮在了無間地獄。其實不然,這只是一個表法。母,就是源頭,就是生出一切眾生的源頭。生出一切眾生的源頭,生出一切眾生的母,就是這個貪心。貪心能生出一切眾生。無量的嗔,無量的痴,都是這個貪造作出來的,一切捕風捉影的妄想習氣,也都是這個貪心造作出來的。沒有了貪,也就沒有了嗔。譬如,我們貪愛某個東西,貪不到的時候,或被他人佔有的時候,我們就會產生嗔恨。沒有了貪,也就沒有了痴。痴,就是被生生滅滅的幻相牽著鼻子走。譬如,我們貪愛某個東西,我們就會被某個東西牽著鼻子走,就會變得很愚痴。無論貪什麼東西,哪怕是貪愛自己的觀念,貪愛自己的思想,這都屬於貪。當我們貪愛自己的某個觀念的時候,這時,若有一個人,反對我們的觀念,或不贊同我們的觀念,我們就會因此而發火,即使表面上不發火,甚至表現得非常謙虛,其實,他的內心深處,還是很不高興的。這個不高興,就是一個小小的嗔。如果沒有貪愛,那就不會有相應的嗔,就不會有相應的痴。所以,這個嗔與痴,皆貪心造成的。我們心中的無量眾生,我們心中的無量習氣,皆是我們的貪心造作出來的,這個貪心是一切眾生的源,是一切眾生之母。

一個人學佛之後,他往往就找不到自己的貪了,在他看來,錢也布施了,頭也磕了,經也念了,總之,做了很多善事。這時,他看看自己,發現自己不貪了,找不到自己的貪心了。找不到自己的貪心了,自己的貪心消失了,這也就是婆羅門女的母親沒有了,消失了。其實,這個貪心,這個母親,她還是存在的,她潛伏在我們的八識田裡,她被另一種貪而代換了,被布施貪、念經貪、功德貪、放生貪而代換了,換成了另一種貪——善法貪。這個階段的修行,佛教稱為「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婆羅門女找不到母親了,就等於說學佛之後,自己的貪心不見了。但是,婆羅門女有覺悟,她知道這個貪就在自己的八識田裡,她要徹底地洗心革面,她要徹底地自我凈化。這時,她發了一個願,一定要度自己「貪心」,一定要度自己的「母親」,從根子上解決問題生死輪迴的問題。

婆羅門女的布施

為了救自己母親,為了度自己的貪心,婆羅門女就布施,以自己的布施,度自己的慳貪。她是怎麼布施的呢?她把自己的床具布施出去,她把自己的鮮花布施出去,總之,凡是自己喜歡的,凡是自己掛礙的,統統布施出去,也就是統統放下,不再執著。放下執著就是布施。如果放不下執著,即使把錢給了人家,那也不是布施,反而是更加地掛礙。譬如,布施了兩百塊錢,自己心想,我布施了二百元錢,到底有功德嗎?能增長福報嗎?能發大財嗎?這樣的布施就不是真布施,而是做生意,而是掛礙。這時,他既挂念布施出去的錢,也挂念是否有回報,是否有功德,甚至還會懷疑,佛法是否靈驗?如果佛法靈驗,我布施的二百元錢,怎麼還沒有回報呢?是否我白白地布施了?這種布施,根本就不是布施,而是更加嚴重的執著,而是更加嚴重的掛礙。

《地藏經》上講的布施,就是放下執著,解脫掛礙。婆羅門女的布施,她是布施十方的。

如何是十方?如何是布施?十方是物理世界的十方嗎?布施是將物給人嗎?

答曰:圓覺妙心,即是十方,即是法界。統體放下,即是布施,即是供養。

此心妙體,即是佛。心之妙用,即是法。萬相和合,即是僧。

供養十方,或曰布施十方,即是放下我們的貪心,脫落我們的執著,恢復自性的光明。

婆羅門女的繞塔

婆羅門女布施了十方,她接著又做了什麼呢?也就是下一步她又是如何修行呢?這時,她開始繞塔。

問:如何是繞塔?

答曰:繞塔,不是圍繞著土石木塔打轉轉,而是在佛法的外圍打轉轉。一個人在沒有明心見性之前,他的一切修行,他的一切思想,皆是在佛法的外圍大轉轉。我們也不要輕視這個外圍打轉轉。何以故?如果沒有外圍打轉轉的功夫,就不可能打開本來,見到本性。任何人在沒有明心見性之前,他都是在佛法的外圍打轉轉,即使釋迦牟尼佛,他在「睹明星而悟道」之前,六年外道,六年苦行,也是在佛法的外圍打轉轉。試看《華嚴經》上的善財童子,他是如何在外圍打轉轉的。善財童子從文殊出發,從智慧出發,經歷五十三參,轉了一大圈,這就是善財童子明心見性之前的外圍打轉轉。善財童子在他參訪的每個人那裡,不是報到一下就走的,而是在那裡學習,學習那個人的本事,要統統用心來學習。五十三參的經歷,就是善財童子的繞塔修行,就是善財童子的外圍打轉轉。最後,彌勒菩薩現前,彌勒菩薩彈指一聲,那樓閣的門便開了。這便是善財童子的聞聲悟道。也就是說,善財童子聽到彈指聲,他馬上就悟道了,他借著這個彈指聲,他認出了這個如如不動的妙明真心。善財童子借著彈指聲而悟道了。這就是「彈指敲開不二門」。這個不二門,就是我們的妙明真心。

婆羅門女就是這樣繞塔的,就是這樣修行的,她繞來繞去,不經意之間,匍匐在地,就是摔在了地上。這個地,不是腳下的土地,而是廣大無邊的心地,把這個小我摔得節節支解。

節節肢解又是什麼意思?這個小我是執著的,執著這個,執著那個,逢著便執,見著便取。豁然之間,這個小我鬆動了,不太執著了。婆羅門女說:「我可能不久於世了。」這就等於說,這個小我即將要破掉了,即將要見到「天上天下,唯我獨尊」的這個「大我」了。這時,有一個聲音告訴她:「你如果要修行,你就念我的名號就好了,這就是最好的修行。我的名號就是「覺華定自在王如來」。這一個聲音,不從外來,是法界妙音,自家的心聲。

這個「覺華定自在王如來」又是指誰呢?就是指我們的妙明真心。覺華定自在王如來與我們的這個妙明真心無二無別。無二無別之故,念「覺華定自在王如來」就是念我們的妙明真心。我們的妙明真心,就是我們的覺華定自在王如來。如果我們不敢承擔自己本來就是佛,我們總該認可我們是未來佛吧。既然如此,不管是未來佛,還是現在佛,還是過去佛,佛佛都是遍含三際的,釋迦不在前,彌勒不在後,佛佛道同,心心不異,我們的妙明真心就是十方三世諸佛,所以,念「覺華定自在王如來」,就是念我們的本來面目,就是念我們的妙明真心。

高尚的人格是學佛的基礎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禪宗文化 的精彩文章:

修行總在自己,不問他人,所貴者,法眼正,因地正
有一毫恐怖,即是極大掛礙,即是修道人的恥辱

TAG:禪宗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