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人類航天事業探索史,被譽為「世界航天第一人」的竟然是位明朝人

人類航天事業探索史,被譽為「世界航天第一人」的竟然是位明朝人

帕斯卡爾在他的著作《人是一根會思考的蘆葦》中寫道:「人是一根蘆葦,大自然的一點力量,一口氣、一滴水就足以致他死命。但縱使這世界毀滅了他,人卻比致他於死命的東西更高貴,因為他認識死亡,認識世界對他具有的優勢,世界對此卻一無所知。」人類是脆弱的,但面對著神秘而浩瀚的宇宙,人類卻在懼怕當中不斷探索,不斷進取。當人類在生存之外會時不時的抬頭仰望天空,思考天幕以上的世界的時候,人類就已經成為地球上最特殊的居民。

數千年來,人類從未停止過對世界的探索。從人類遷徙,到大航海時代,再到航天事業的發展,人類的探索領域越來越廣泛。而在這一系列探索當中,最能體現人類勇於進取精神的,就是對月球的探索。

人類對於月球的嚮往和探索,有文字記載的至少有數千年歷史。在中國有關月亮的記載最早出現於神話當中,《山海經·大荒西經》記載:「帝俊妻常羲,生月十有二,此始浴之。」除此以外,古代中國還有「嫦娥奔月」、敦煌莫高窟「仙女飛天圖」等傳說,體現著古代人類對於月亮的嚮往。而令人震驚的是,古代科技落後,人類只能通過肉眼和簡單的儀器對月球進行觀察,但許多記載和猜測卻在現代被證實。比如唐朝小說《酉陽雜俎》中記載有一位月球人穿越到地球,他還說月球是一個球體,上面凹凸不平,月亮的光是折射太陽的,這本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科幻小說,卻通過想像推測出月球的特徵,實在令人欽佩。

不過,在古代不管是東方還是西方,由於科技落後,因此許多人都認為航天事業起源於近現代,但其實在數百年前,明朝的一位科學家,就已經開始用生命踐行航天事業,而這位明朝科學家叫做萬戶。

萬戶本名陶成道,由於被朱元璋封賞「萬戶」,因此世人尊稱他為萬戶。萬戶原是陶家書院山長,但他卻喜歡鑽研煉丹技術和火器製造。晚年時,萬戶一直想利用火箭將人送上天空,一睹天幕以上的世界。某一天,萬戶在做了精心準備以後,坐在捆綁著火箭的飛車上,手持兩個大風箏,讓僕人點火。最終萬戶在火箭的推動力下升上天空,但由於第二排火箭自行點燃,引起爆炸,萬戶葬身在火海當中。如今看來,萬戶的行為似乎是荒謬且愚蠢的,但正是因為有這樣一位位「愚蠢」的科學家、探險者,人類才能不斷開拓進取,人類社會才會不斷進步。

當時間來到近代,對月球探索的接力棒傳到西方人的手中。十九世紀,法國科幻作家凡爾納的小說《從地球到月球》對人類航天事業的發展有著巨大的啟發。1921年,「現代火箭之父」羅伯特?戈達德研製出人類歷史上第一台液體火箭發動機。然而,羅伯特的研究道路上卻布滿荊棘,外界的嘲笑、研究的不斷失敗以及科研經費的缺乏,都讓羅伯特的研究舉步維艱。但羅伯特沒有放棄,他經過二十年堅韌不拔的研究,最終研究出新式的火箭發動機。

二戰結束以後,美國與蘇聯兩個超級大國開始在航天領域進行激烈的競爭,而他們探索的首要目標,便是月球。1957年10月4日,蘇聯發射第一顆人造衛星,標誌著人類航天時代的真正到來。

不過,對航天事業的探索是充滿危險的,在當時載人航天的事故率很高,許多優秀的航天員在訓練時就因事故犧牲。然而這些並沒有阻滯人類探索太空的步伐,1961年4月12日,這對於世界來說是一個重要的日子,因為在這一天,蘇聯航天員尤里·阿列克謝耶維奇·加加林乘坐東方1號宇宙飛船,飛上太空,這是人類歷史上首次載人宇宙飛行,它標誌著人類航天事業往前邁進了一大步。

在1969年7月21日,美國航天員阿姆斯特朗走出登月艙,登上月球,在月球上留下人類第一個腳印,他向著地球說道:「這是一個人的一小步,卻是人類的一大步。」而就在阿姆斯特朗登上月球後不久,他的戰友奧爾德林也登上月球,成為第二位踏上月球的人類。

自此以後,人類的航天事業快速發展,對月球的探索也不斷深入。現代以來,中國快速發展,航天事業成為中國戰略發展領域。2004年,中國正式開展月球探索工程,並以「嫦娥工程」命名,它代表著中國繼承先人們探索太空的夢想,以及新中國進入新時代以後的蓬勃發展。隨著人類航天技術的發展,人們開始對火星、木星等多個行星進行探索,相信有一天,隨著科技的進步,人類可以衝出太陽系乃至銀河系,去往更遠的地方,去探索那片神秘而浩瀚的宇宙星空。

參考資料:

《人是一根會思考的蘆葦》 帕斯卡爾

《山海經·大荒西經》

《酉陽雜俎》 段成式

《從地球到月球》 凡爾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戰爭 的精彩文章:

歷代端午節的習俗有哪些?漢朝人為何將五月初五視作「惡日」?
銅梁龍舞:奧運會開幕的壓軸戲,過去幾乎一度失傳如今卻飲譽全球

TAG:歷史戰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