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一隻建盞、一壺好茶、三兩好友、何不樂哉?

一隻建盞、一壺好茶、三兩好友、何不樂哉?

盞,早就成為不被人常提起的一個字,正如同它作為器物一樣,在生活中也不常被人使用一般。一些人的家裡,甚至連一隻盞也沒有。

但是對於愛茶人士來說,建盞是必不可少的茶具之一,建盞的美無以復加,當茶水注入建盞後,在光線的折射下,建盞的斑紋和茶水交相輝映,煥發出各種神奇的顏色,或藍或金或銀。

經常用建盞喝茶的朋友都知道,用建盞喝茶水質柔軟許多,甘甜無比。用建盞品茗,會讓人感覺水乳交融,甘潤順滑,茶性十足,韻深味濃,暗香涌動。

如今建盞已經成了愛茶人士的標配,朋友來訪,拿出心愛的建盞為他斟一杯茶,談天說地,歌以詠志,幸載幸載!

· 建盞之美 ·

自宋代以來,建盞倍受垂青,使得不少文人騷客爭寵趨雅,寫就了眾多讚譽建盞的詩詞。

前有范仲淹的「鬥茶味兮輕醍醐,鬥茶香兮薄蘭芷」,誇讚建盞斗出來的茶香,連荷花都自愧不如;

後有楊萬里則的「鷹爪新茶蟹眼湯,松風鳴雪兔毫霜。細參六一泉中味,故有涪翁句子香」,和黃庭堅用建盞品出了一片怡然自得的風貌。

宋徽宗趙佶雖治國無能,卻精通書法、茶道。由他著作的《大觀茶論》里說道:「盞色貴青黑,玉毫條達者為上,取其燠發茶采色也。」其更將建盞作為御前隆重賜茶的茶盞。

用建盞鬥茶,好像已經成了古代文人雅士之間的社交活動,就連陸遊在貶謫到武夷期間,還經常用建盞鬥茶,以文會友。

留下了「活眼硯凹宜黑色,長毫甌小聚香茗」名句,毫不吝嗇對兔毫盞的稱讚。

其中對建盞讚賞度最高的,最有名的還是我們的大文豪蘇東坡,他對建盞情有獨鍾,相傳,蘇東坡在杭州任知州時,幸得住在西湖南山凈慈寺的南屏謙師親自為他點茶,用的還是當時最為名貴的兔毫斑黑釉建盞,蘇東坡深知謙師點茶有道,品飲了謙師親手點的茶,更覺謙師茶藝高明。

於是當場做詩《送南屏謙師》,以此來讚譽道人高超的鬥茶手藝。詩曰:道人曉出南屏山,來試點茶三昧手。忽驚午盞兔毫斑,打作春瓮鵝兒酒。

· 建盞與茶 ·

美好的東西總是令人嚮往,用過建盞喝茶的人,都不想再用其他的茶具,建盞的魅力,究竟在哪裡?為什麼讓這麼多人為其折腰?

用建盞喝茶可以長時間保溫蓄熱並提高茶湯的鹼性,保證了茶水的口感更佳,並更可激發和提升茶的香氣,充分達到品茗效果。

建盞含鐵量高,具有一定磁性,能夠將水的微量礦物元素吸附,故而起到軟化水質的功效。用建盞喝茶,茶水會變得柔軟甘甜、無比順口。

建盞有很好的保鮮效果,能夠有效的防止變質。建盞蓋碗泡茶相比於普通蓋碗,更加耐泡,泡久了也不會如普通蓋碗那般苦澀。

因為建盞在胎釉中含有二氧化硅、三氧化二鋁、三氧化二鐵、氧化鈣等化學成分。所以建盞的高含鐵量在使用過程中能不斷的釋放二價鐵離子,又能吸附水中的氯離子,很容易被人體吸收,從而增加血紅蛋白的載體及紅細胞的功能執行。可預防貧血、高血壓,能調節人體中樞神經,達到舒緩的作用。

建盞的美可以說是渾然天成不加修飾追求自然。不管是宋代的建盞、還是現代燒制的建盞,追求的都是一種極簡卻又自然變化的,人為不可控的美。

建盞本身並不是一種討人喜歡的釉色,然而在宋朝極簡文化的氛圍中,由於時代審美趣味和對精神認知的追求,將建盞的雅俗、巧拙的藝術表現得淋漓盡致,將不同層次的民間藝術和文人藝術對流,形成一種樸實無華的寫真世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趣更 的精彩文章:

邊角料沒用?玉石廢料這樣做價值翻百倍!

TAG:趣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