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學 > 李白這首千古絕唱,記錄了中國遊俠精神的黃金年代,詮釋俠者真諦

李白這首千古絕唱,記錄了中國遊俠精神的黃金年代,詮釋俠者真諦

俠客一道,是中國文化自遠古遺留下來的寶貴的文化基因。「俠」這一概念,最早見於韓非子的《五蠹》:「儒以文亂法,俠以武犯禁。」而且文中還對「俠」的特徵進行了一些描繪,後世關於「俠」的概念從此就已經露出端倪。

李白這首千古絕唱,記錄了中國遊俠精神的黃金年代,詮釋俠者真諦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在韓非子之後,太史公司馬遷更是在其光耀千古的《史記》一書中,專門寫了《遊俠列傳》,書中對遊俠的行為的評論甚為中肯。東漢的班固緊追太史公的腳步在《漢書》中也作《遊俠傳》,但是其敘事的角度已經不同,而從《後漢書》之後,歷代史家更是不再為遊俠立傳了。

大唐是遊俠精神的黃金年代,上馬提劍,下馬吟詩,出為將,入為相,文官與武將,詩人與遊俠,在大唐的年代裡結合得那麼的完美。這一切,在李白的《俠客行》里,得到了完美的體現:


俠客行

唐代: 李白

趙客縵胡纓,吳鉤霜雪明。銀鞍照白馬,颯沓如流星。

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

閑過信陵飲,脫劍膝前橫。將炙啖朱亥,持觴勸侯嬴。

三杯吐然諾,五嶽倒為輕。眼花耳熱後,意氣素霓生。

救趙揮金槌,邯鄲先震驚。千秋二壯士,烜赫大梁城。

縱死俠骨香,不慚世上英。誰能書閣下,白首太玄經。

李白這首千古絕唱,記錄了中國遊俠精神的黃金年代,詮釋俠者真諦

開首「趙客縵胡纓,吳鉤霜雪明。銀鞍照白馬,颯沓如流星。」說的在俠客的風采,「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說的是俠客行事的風範;接下來,「閑過信陵飲,脫劍膝前橫。將炙啖朱亥,持觴勸侯羸。」說的是俠客的知己相交,「三杯吐然諾,五嶽倒為輕。眼花耳熱後,意氣素霓生。」說的是俠客的重諾守信。

李白這首千古絕唱,記錄了中國遊俠精神的黃金年代,詮釋俠者真諦

最後將整個事件濃縮四句話中:「救趙揮金錘,邯鄲先震驚。千秋二壯士,烜赫大梁城。」這種寫法極力地鋪陳事件的背景,人物的形象,再用精鍊的語句來點出全詩的高潮,的確在手法上是很高明的。而縱觀全詩,最有氣勢的詩句也就集中到了「救趙揮金錘……」這二十個字里,如此一來,那重諾守信、輕生重義的俠客形象忽然間躍然紙上,套用一句話來評論:千秋後讀來,凜凜然有生氣焉。

李白這首千古絕唱,記錄了中國遊俠精神的黃金年代,詮釋俠者真諦

李白的詩有刀光劍影,有英雄俠氣,並不代表說他自己就是武林的一代宗師。他的詩寄託的正是中國千古文人共同的夢想——仗劍走天涯、除暴安良,拔劍而起,建功立業。說到底,是心濟蒼生,為國為家,而這正是俠者的真正含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詩酒琴棋書畫花 的精彩文章:

八首絕命詩,說盡人生滋味
五首禪詩,融匯詩意與禪意,領悟五種人生境界

TAG:詩酒琴棋書畫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