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除了瘋狂踩點,這隻網紅鸚鵡還獨創了自己的魔鬼步伐

除了瘋狂踩點,這隻網紅鸚鵡還獨創了自己的魔鬼步伐

SME按:從鸚鵡學舌一詞我們就能窺見鸚鵡強大的模仿能力了,但事實上鸚鵡還真不只是擅長模仿那麼簡單。10年前,一隻會跟著音樂節奏跳舞的鸚鵡就走紅網路。然而讓人意向不到的,科學家發現即便沒有人類的訓練,它也會自己獨創舞步。這已經「模仿」二字能說清楚的奇事了。

來源Live Science

作者Laura Geggel

翻譯SME科技故事

都說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但這隻鸚鵡偏偏有自己的想法。

一項新的研究顯示,一隻名為雪球(Snowball)的網紅鸚鵡不僅能隨著音樂節奏搖擺,它還獨創出了屬於自己的魔鬼步伐。

例如猛點頭、狂跺腳,又或是甩甩它那莫西幹頭。這一有趣的發現,對人類了解動物智力有著深遠的影響。

雪球的頭髮甩甩

研究人員說,這一發現表明自發舞蹈並非人類專屬。當動物大腦中的某種認知能力與神經能力相匹配,自發舞蹈行為就會出現。

澳洲國立大學芬納環境與社會學院教授Robert Heinsohn說:「鸚鵡有著驚人的類人能力,儘管不是人類的近親,但論音樂才能(或其他才能)它們可能才是與人類最接近的物種。」Heinsohn雖然沒能參與這項新的研究,但他對鸚鵡也頗有研究。

長著莫西幹頭的葵花鳳頭鸚鵡「雪球」

這項新研究的靈感源於寵物雪球,一隻葵花鳳頭鸚鵡(Cacatua galerita eleonora)。10年前,它伴著后街男孩的音樂滑稽起舞的視頻就在YouTube上爆紅。

馬薩諸塞州塔夫茨大學心理學教授Aniruddh Patel說,出於好奇,研究人員對雪球開展了研究,以深入了解動物是怎麼處理音樂的。而動物如何處理音樂的過程,反過來又能幫助解釋人類樂感的進化。

馬薩諸塞州塔夫茨大學心理學教授Aniruddh Patel

2009年,Patel和他的同事就在《當代生物學》(Current Biology)發表了一篇關於雪球的研究報告。

「它自發地讓自己的動作和音樂的節拍同步,這在每一種人類文化中都能看到,但卻從未發生在非人類動物身上。」Patel在一封電子郵件中告訴Live Science。

但是現在,雪球卻再一次讓研究人員震驚。Patel說,「在那次研究之後,我們就注意到它跟著音樂做出了我們以前從未見到過的新動作。」這也意味著,這些新動作都是雪球自己創造的

Patel補充說明,它能做出這些新的表演,既不是它在與主人Irena Schulz日常嬉戲時學到的,大家也不曾對它做過專門的訓練(比如,未曾給予食物的獎勵)。

因此,研究人員才決定再次對雪球進行研究。他們拍攝了這隻12歲的鸚鵡跟著兩首80年代經典舞曲跳舞的樣子。

這兩首經典舞曲分別為皇后樂隊的《Another One Bites the Dust》和Cyndi Lauper的《Girls Just Want to Have Fun》。每首歌都會重複播放了三次,時長總共23分鐘。

在這之後,研究人員便逐幀逐幀地研究了視頻,並標記了雪球不同的舞蹈動作。幸運的是,這項研究的第一作者是聖地亞哥州立大學的心理學研究助理教授R.Joanne Jao Keehn。她非常適合研究這一課題,因為她剛好就擁有認知科學和舞蹈這兩個專業的學位。

科學家們發現,雪球共有14種不同的舞蹈動作和2種組合動作。這比人類在中學時期學到的笨拙舞蹈動作還要多。

「不單是跺腳和搖頭,它還會用身體的其他部位創造一些新的動作。」觀看雪球的YouTube視頻時Heinsohn說道:「它沒有陷入任何特定的模式,而是持續地Free-style......它有可能從人類主人那學到一些東西,但這依然令人印象深刻,因為這也意味著它能知道自己翅膀對應著人類的手臂。」

與典型的人類舞蹈不同,雪球的舞蹈是短片段式的,往往只會維持3到4秒鐘。此外,儘管它聽到的是同一曲調,但它的舞蹈動作都是略有不同的。這表明了它不會被特定的音樂與動作組合束縛,反而表現出了很高的靈活性和豐富的創造力。

這項最新研究的研究員Patel和同事們提出,人類和鸚鵡共享著五個會跳舞的特質:

1. 複雜的聲樂學習能力,即能在大腦中建立聽覺與運動之間的強大聯繫。

2. 非語言動作的模仿能力。

3. 形成長期社會紐帶的傾向,Patel認為,雪球和人類跳舞似乎都是出於社會原因。

4. 學習一系列複雜動物的能力,Patel說「這同樣需要複雜的神經處理,畢竟我們討論的動作不是的天生。」

5. 對交際動作的注意力,這不僅關係到這些行為的後果,還關係到動作的結構。

Patel補充道,雖然雪球確實是「一隻了不起的動物」,但它並非獨一無二。「在互聯網上,我們還能找到其他鸚鵡跟著音樂運動的例子,只是雪球剛好是第一隻被科學家研究的音樂天才罷了。」

內容為【SME】公眾號翻譯,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國家地理珍稀鳥類全書》內容推薦

25年時間,全球40多個國家,紀錄9000多個物種

甄選300種鳥類珍貴影像,講述非凡的生命故事

鳥類,這種現存的恐龍近親,居住在七大洲,從熱帶天堂到凍土帶,從城市到鄉村,都有它們的身影。作為「影像方舟」 項目的一部分,《國家地理珍稀鳥類全書》記錄了300 種珍貴鳥類,著名攝影師喬爾· 薩托為它們拍攝了親密的肖像,觀鳥專家諾亞· 斯特瑞克則用優雅的文字為它們作一一註解。

從普通的麻雀、鸚鵡、蜂鳥、貓頭鷹,到極度瀕危的藍嘴鳳冠雉,每一種鳥都有自己的生命故事。喬爾· 薩托希望通過本書提醒我們,世界上的鳥類正遭受生存的威脅,它們需要人類的關心和幫助。毀滅任何一個物種都會影響人類,當我們拯救動物時,我們實際上是在拯救自己。

《國家地理珍稀鳥類全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SME科技故事 的精彩文章:

誤入恐怖都市傳說的「屍油」,牽出人脂入葯黑歷史
60年前邊疆小鎮的致命流行病,驚動了國家也解開了一個科學誤會

TAG:SME科技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