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如果那場火災不曾發生,或許登上月球的就不是阿姆斯特朗

如果那場火災不曾發生,或許登上月球的就不是阿姆斯特朗

SME科技故事出品

微信ID:SMELab

SME按:正值人類登月50周年紀念日,讓我們來緬懷一下這段鮮為人知的慘痛往事。

1969年7月21日2時56分,宇航員阿姆斯特朗在38.4萬公里之外的月球上。邁出了自己的一小步。

這個消息震撼了整個世界。但《芝加哥美國人報》的頭版卻與眾不同,見不到更多溢於言表的狂喜。

上面是一幅漫畫,四名宇航員合力將美國國旗插上月球。

但我們知道,插下旗子的只有阿姆斯特朗。

這是報紙的編輯們,為殉難者送出的一份特别致敬。

漫畫上的另外三個人——維吉爾·格里索姆、愛德華·懷特和羅傑·查菲,已在兩年前長眠於阿靈頓國家公墓和西點軍校。

如果沒有那次意外,不排除他們中的某一人,會乘著阿波羅11號登上月球,代替阿姆斯特朗邁出那「人類的一大步」。

1967年,美國準備將「AS204」號飛船送上太空,進行為期14天的繞地飛行。

「失敗的風險非常高,至於我們,只要能夠安全返回,就是成功」,新聞發布會上,飛行指令長格里索姆語氣輕鬆,透著美式的幽默。記者們笑聲一片。

執行這個任務的共有3名宇航員。

指令長維吉爾?格里索姆,40歲,NASA最早的七名宇航員之一,美國太空飛行第二人。

高級駕駛員愛德華·懷特,37歲,美國「太空行走」第一人。

羅傑·查菲,31歲,駕駛員。

美國人沒打算這麼心急火燎,但十年前的一件事,讓他們不得不加快自己的腳步。

1957年10月4日,蘇聯成功發射人類歷史上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

這是人類星辰大海征途的開端,也是蘇美兩國太空競賽的開始。

接下來,沒緩過來神的美國人又連挨兩記悶棍:

1959年9月12日,蘇聯的「月球」2號探測器飛抵月球,

1961年4月12日,蘇聯又把第一個人類送上太空。

大大咧咧的美國人沒法再淡定了。

1961年5月,美國總統肯尼迪發誓,要「把蘇聯人摔倒在月球上」。

同月,美國的宇航員也飛向了浩瀚宇宙。

這已經不再是科學上的競爭,而是一種政治任務,

兩個國家都要證明:我的政治制度比你先進。

接下來,美國正式開始實施「阿波羅」載人登月計劃,要在1970年以前把人類送上月球。

當時看,這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但美國人用海量的資源推動研究前進。

向外太空砸出255億美元,相當於現在的2000億美金,或者15艘美國最新的福特級航母。

雖然蘇聯人又在1965年完成人類第一次太空行走,但一系列成功發射的飛船,讓美國人信心爆棚。

美國人相信,笑到最後的一定是自己。

過度追求效率,一定會忽視些什麼東西,比如安全。

有人意識到了這點,比如三位執行任務的宇航員,但不是所有人都重視這個問題。

執行任務時,飛船內部將充滿純氧,這會讓生命維持系統更簡單。

更重要的是,執行艙外活動任務前,宇航員預呼吸的時間會大大縮短。

但飛船的模擬測試要在地球上進行,在地面模擬純氧環境時,太空艙內部壓力會增加,甚至會讓一些金屬高度易燃。

格里森,懷特和查菲的這張照片,顯示出他們對飛船安全隱患的擔憂

1967年1月27日,星期五,美國肯尼迪航天中心34號發射台。

「AS204」和運載它的「土星5號」火箭,將在地面上進行模擬發射。

沒有燃料被注入,所有人都認為,這是一次「沒有危險」的演練。

13時整,3名宇航員在指令艙中就位,不久,他們的座椅下冒出異味。

14時45分,艙蓋正式封閉,艙內的空氣逐漸被純氧取代。

但麻煩又接踵而至——氧氣流量警報,通訊故障……

「如果在地面上都無法進行正常通訊,又如何指望我們飛向月球?」對話系統中,格里索姆大聲質疑。

各種各樣的問題,讓測試變得磕磕絆絆。正當工作人員盼望著早些回家度周末時,意外發生了。

18時30分54秒,飛船內部的瞬間功率突增——指令艙內32.18千米長的電線中,某一段發生了嚴重的短路。

「著火了!」查菲的驚叫傳來。很快,純氧環境下的火,包圍了一切能燃燒的東西。

懷特嘗試打開艙蓋,這需要他先鬆開12個螺栓。但即使懷特能完成開門的一切程序,他們依然無法逃生。這是因為,由於艙內壓力的增加,向內開啟的艙蓋不可能被打開。

格里索姆在做最後的努力——打開通風裝置釋放艙內的壓力,他沒有成功。

「讓我們出去,我們自己也燒起來了……」18時31分16秒,對講系統中傳來最後的呼喊。

之後,三人在大火和濃煙的圍困下陷入昏迷。艙門被打開,已經是6分鐘之後的事情了。

火滅了,這艘即將翱翔太空的飛船,儼然「一個被直接命中的碉堡。」

裸露的金屬和電纜在太空艙內橫七豎八,幾乎所有的東西都被燒毀。

只有懷特頭枕的附近,倖存了一頁模擬飛行計劃書殘片。

幾個月後,起火原因大白天下。

指令艙駕駛員座位下一條連接環境控制單元的鍍銀銅電線,因為同飛船部件反覆摩擦,絕緣保護層被剝離。這條電線又在一條乙二醇/水冷卻劑管線的接合點附近通過,這裡同樣發生了泄漏。

接下來,乙二醇在與銀髮生電解作用的同時強烈放熱,引燃乙二醇混合物。太空船瞬間化為烈火地獄。

調查還得出一個驚人的結論:阿波羅飛船的整個系統都忽視了安全!

比如「太空艙周圍到處都是可燃物質,以及『脆弱』的電線和管道」,包括起火點附近的尼龍搭扣。

飛船的艙門,即使在地面人員的通力配合下,也需要90秒才能打開。

最致命的還是太空艙中的純氧環境,一個小火星足以點燃不可挽回的災難。

人們意識到,面對如此複雜精密的工程,再不能心存僥倖。

接下來,發生事故的34號發射台多了一塊牆匾,上面寫著:通往星空之路荊棘叢生。

這次的事故對美國人是個沉重的打擊,原定於當年進行的兩次發射都被取消。

失敗始終是人類在探索世界過程中一個無法迴避的選項,但人類必須義無反顧。

犧牲可能在所難免,但人類需要,也應該避免不必要的犧牲。

他們以生命為代價,將美國人從盲目的樂觀中驚醒。

面對後續飛船的設計和建造,NASA做出了重大的改進,修訂了測試計劃、測試規程和製造過程,同時成立了一個完全獨立的安全機構。

被燒毀的飛船,如今已經成為NASA展品收藏的一部分,時刻提醒著人們不要疏忽大意。

工程師們改進了飛船的設計——去除了艙內使用的易燃材料,艙蓋改為向外開啟,用時最多不超過30秒。

他們還修正了1407處電氣線路存在的問題,並加強了對電線絕緣材料的保護。宇航員所穿的宇航服,材質也改為帶有塗層的玻璃纖維。

飛船在地面測試時也加入了一定比例的氮氣,不再充注純氧。總之,太空艙經歷了一次「巨大的重建」。

事故發生21個月後,名為「鳳凰」的阿波羅7號升空,執行「AS204」未完成的任務。

所有人都期待著一場涅槃重生,重振人們對阿波羅計劃的信心。

執行任務的是「AS204」的替補團隊,他們成功了。

又過了9個月,尼爾·阿姆斯特朗在月球上邁出了人類的一大步。

阿波羅1號紀念幣。上面鐫刻著三位宇航員的名字,以及格里索姆的那句話:「征服太空值得冒生命危險」

維吉爾·格里索姆、愛德華·懷特和羅傑·查菲沒有登上月球,但人們並沒有忘記他們。

為了紀念這三位逝去的英雄,他們的名字被刻在肯尼迪航天中心;

他們的名字,還命名了三所美國亞拉巴馬州亨斯維爾的公立學校,以及月球和火星表面的環形山和山脈。

他們的名字也被銘刻在一枚勳章上,阿姆斯特朗和奧爾德林把它帶上了月球並把它留在那裡。

至於「AS204」號飛船,在遇難者遺孀的要求下,有了一個新的名字——阿波羅1號。

「我有一種感覺,如果沒有他們在1967年的犧牲,我們可能無法登上月球,因為我們從那次事故中學到了更安全的計劃。」 一位阿波羅計劃的參與者和管理者說。

換句話說,如果沒有發生這次意外,飛船的設計缺陷可能會被忽視,直到宇航員被送上太空,一去不返很可能成為他們最終的命運。

1971年8月2日,三人的骨灰被阿波羅15號飛船帶上月球,撒上月面。

用生命為同伴鋪就登月之路的他們,最終完成登月的夢想。

參考資料:

The Apollo 1 Fire

Apollo 1 (AS-204) | National Air and Space Museum

NASA: Apollo-1 (204)

Heat and Ashes: The Untold Story of the Apollo 1 Fire

Apollo 7: Rise of the Phoenix

『We have a fire in the cockpit!』 The Apollo 1 disaster 50 years later.

知乎·天文史上的今天:阿波羅1號的致命大火

三聯生活周刊·《美蘇兩國載人航天飛行失敗紀實》

《參考消息》「阿波羅1號」大火是如何發生的?美宇航員著書回憶歷史悲劇

天文愛好者·《時光印記——阿波羅登月50年》

《阿波羅1號:夜空中最亮的星》

重慶消防·《殉月者》

內容為【SME】招募作者原創,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或許分享太難,不妨點個【在看】

別讓好文章被埋沒

SME正在有償招募優質科普作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SME科技故事 的精彩文章:

日本毒可樂無差別殺人事件,引發了一場汽水包裝革命
1000攝氏度高溫53小時烘烤,39人在隧道里被「煮熟」

TAG:SME科技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