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14歲女孩失聯兩天:摧毀一個孩子,從不好好說話開始

14歲女孩失聯兩天:摧毀一個孩子,從不好好說話開始

作者:紅豆豆包

失聯了2天的孩子,終於找到了!

整夜沒有閉眼的爸爸盧先生在接到民警的電話後,大大舒了一口氣,緊繃的身體隨之軟了下來。

幸好孩子找到了,不然他一定無法原諒自己。

就在前天中午,爸爸看到放暑假在家的女兒津津有味地拿著手機上網、看視頻、玩遊戲。

擔心女兒玩物喪志,爸爸忍不住地說上幾句:「別老看著呀,讓眼睛休息一下啊。」

見依然沉浸在手機世界裡的女兒一點反應都沒有,爸爸頓時火冒三丈,大聲說道:「你作業做好了嗎?快去做作業!」說完,還把網線拔了。

沒有想到,14歲的女兒一怒之下,悄悄地離家出走了,驚慌之下的爸爸馬上報警,可是也沒法馬上找到孩子。

父母在家裡心急如焚,孩子在外頭獨自遊盪,三個人都飽受折磨。

不敢想像一個如花年紀的少女獨自在外流蕩,會碰上什麼樣的壞人、遇到什麼樣的危險?

每個父母都希望孩子聽話,希望孩子接受自己的觀點。可是卻往往忽略了:良好的親子溝通不是單向的輸出,而是一個雙向的交流。

親子溝通的不及時、無效,也慢慢引起了親子關係的疏遠。家長和孩子之間的代溝和矛盾也會愈來愈嚴重,影響到了孩子正常的心智發展。

如何和孩子進行良好的溝通,已經成為家長面臨的最大挑戰了。

很多父母,輸在不會好好說話上

近日,中國社科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等機構發布了《青少年藍皮書》,整理出孩子最不喜歡家長說的五句話。

這些看似很普通的話,在孩子幼小的心靈,會造成大人難以想像的傷害。

蔡康永說:說話之傷,都是暗傷,自帶緩釋效果。若無人點醒,至死不知。

朋友就是這樣一個「大大咧咧」的家長,有時候實在被氣得不行,她會直接對孩子說:「老天,你怎麼那麼笨啊。」

起初孩子還會笑嘻嘻地反駁:「因為你也笨呀。」

可是慢慢地,孩子變得麻木了。無論朋友說什麼,孩子都只是低著頭。氣得朋友一度懷疑孩子左耳聽右耳出,完全把自己的話當耳邊風。母子間的關係也變得越來越差。

直到她發現和孩子除了監督檢查作業、吃喝拉撒外,已經「無話可談」時,她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

在育兒專家的建議下,她學會控制自己和孩子說話的方式。

當想說「你看看別人」時,她會用「你這次比上次進步了,繼續加油」;當孩子粗心了,她就說「如果再細心一點,就更棒了」。

現在,母子倆的關係已經慢慢變好了。

幾米說過,小孩寧願被仙人掌刺傷,也不願聽見大人對他的冷嘲熱諷。

我們要學會好好說話,嘗試多用正面、積極的詞語,去鼓勵孩子,得到的結果會出乎意料的好。

蹲下來,和孩子平等溝通

在《童言有計2》里,剛湊在一起的孩子們還不太熟悉。吃飯的時候,一個小男孩躲了起來。

細心的王晰走到了孩子身邊,蹲下來,低聲詢問:「你不餓嗎?」

孩子不安地往桌子底下鑽,王晰為了可以讓孩子看到自己,乾脆坐在地上,問:「你想吃餅乾嗎?」

很快,孩子放下了戒備,樂滋滋地接過餅乾。

其實細心觀察不難發現,王晰幾乎都是蹲下來和小朋友說話的。

有一次一個孩子發脾氣亂扔枕頭,王晰蹲下來抱著孩子,和顏悅色地制止,孩子也很快意識到了自己的不對。

王晰和孩子溝通的方式,給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愛德華·桑代克說過:

父母只有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問題,才能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不武斷地下結論,這樣才能減少與孩子的衝突,贏得孩子的信任。

前幾天和朋友一起逛商場,朋友的女兒看著一款最新的洋娃娃愛不釋手,一定要媽媽買。

勸說了好久依然無效後,朋友的臉色變了。我馬上拉著孩子,蹲了下來安慰她。

「阿姨知道你很喜歡洋娃娃,可是家裡已經有很多了呀。」

小女孩看著我的眼睛,良久才嘀咕著:「可是我想送給莉莉,她快生日了。」

原來孩子是想送給別人的,可是媽媽卻沒有給女孩說出來的機會。

奧巴馬分享過一個和孩子相處融洽的秘訣:放下高高在上的地位,蹲下來,和孩子打成一片。

蹲下來,看著孩子的眼睛,父母的情緒會比較好的得到控制。

蹲下來,孩子會感覺到父母和自己站在一條戰線上,才會打開心扉,訴說他們的小秘密。

這時,父母才可以有的放矢的和孩子更好的交流,父母說的話,孩子才會更容易接受。

學會不帶評價的陳述事實

最近在大熱的電視劇《少年派》中,林大為是一個很懂說話智慧的爸爸。

一天放學回家後,女兒林妙妙就迫不及待地和父母說起同學們的八卦。

爸爸覺得不妥,可是沒有當場指出,反而像朋友一樣和女兒討論起來:你生病了,鄧小琪去照顧你;你受委屈了,她幫你解圍。這些你都沒有忘記吧。

見女兒不說話,爸爸繼續循循善誘,最後才幽幽地說出自己的觀點:「你要有自己的主見,不能隨大流。」

在爸爸的開導下,林妙妙終於知道自己的做法和想法是錯誤的。

在《在非暴力溝通》一書中,有這樣一句話:不帶評論的觀察,是人類智慧的最高形式

林大為沒有一開始就說林妙妙這樣做不對,那樣做不好。他只是把自己看到的事實陳述出來。

要知道,事實,是最不會讓別人反感的。而將事實和評論混為一談的時候,孩子就會傾向於聽到批評,並在心裡反駁我們。

父母可以試著不再條件式地反應,嘗試不帶情緒、觀點地去說明一個事實。

曾經看過網友分享的一個體驗:

有一次他和孩子在玩耍,孩子一下子不知輕重,「pia」的一巴掌劈頭蓋腦地打了下來。

頓時,他臉上火辣辣地痛。看著孩子一臉無辜的表情,他忍住了怒氣,認真的說:「你打到爸爸了,可是我知道你是不小心的,下次注意就好。」

很快,孩子就又開心地投入到了玩的過程中,而且,孩子真的小心了很多。

他感慨說在那以前,他也遇到過這樣的情況。那時的他嚴厲地批評孩子你怎麼玩的?那麼不小心?

沒有想到孩子委屈地「哇」的一聲大哭起來。

和孩子溝通時,我們要提醒自己,不要帶著自己情緒去評價,先讓孩子認清事實,然後才慢慢地引導。

人和人之間的關係,就是靠著不斷地交流來靠近的,特別是父母和孩子間的關係,更是如此。

如果一個想說,一個不想聽,久而久之,父母和孩子就會成為生活在一起的最熟悉的陌生人。

而每一次良好的溝通,卻會讓我們和孩子的心,更靠近一點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東方家庭教育 的精彩文章:

沉迷遊戲是病得治?跟「網癮」說拜拜,家長要做好這4件事
12歲少女偷錢後自殺:親子之間的鴻溝,從第一次隱瞞開始

TAG:新東方家庭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