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朱光亞與吉林大學物理系

朱光亞與吉林大學物理系

■70年光輝歷程 70年難忘記憶·檔案故事

1952年8月,朱光亞正在朝鮮參加板門店談判。當時擔任中方中國人民志願軍代表團英文翻譯的他,接到了中央教育部的通知,調他到東北人民大學(吉林大學前身)剛剛成立的物理系任教授。同年12月,長春的冬天雪花飛揚,年僅28歲、剛剛脫下戎裝從朝鮮戰場歸來的朱光亞,英氣勃發地來到東北人民大學報到,成為這裡最年輕的教授。

創建物理系一切從零開始,作為普通物理教研室主任、代系主任的朱光亞做了大量教學管理和建系基礎性工作,他起草、撰寫專業設置方案、教學計劃、教師培養計劃、開課計劃、工作總結、報告等材料。其中一些珍貴的手稿被保存在吉林大學的檔案中。

為提高青年教師授課水平,朱光亞要求輔導教師隨學生一起聽課,青年教師給學生講課前必須試講,他還親授小班習題課給青年教師做示範。朱光亞對教學精雕細鏤,提出許多創新性工作方法。例如,習題卡片制度,他要求青年教師在上課前編寫好上習題課用的卡片(講稿),並經過他審閱、修改。他的審查極為認真,連解題步驟、計算誤差、文字元號甚至錯別字都找出並修改。有的習題課卡片內容只有兩頁,但朱光亞用紅筆批改的內容卻達3頁之多,為青年教師樹立了嚴謹的教風。

朱光亞還採取「教材研究會」的形式,引導教師深入鑽研教材。對比蘇聯教材與英美教材之優缺點,朱光亞特別指出學生對物理概念理解有困難的地方,指出教科書、教學大綱中編排不恰當之處等。根據現存的朱光亞的教學手稿記載,僅1953年的兩個半月內,他就主持召開了7次教材研究會,對教學內容、教學方法進行了深入研討,每次研究會他都親自做記錄。

朱光亞在領導建設物理系的同時還承擔著繁重的教學任務,先後為5個年級學生講授普通物理、力學、熱學、光學和原子物理等課程。他認真了解學生學習中遇到的問題,時常給學生輔導答疑到深夜。為了有效解決學生課堂疑問,他創造了書面答疑制度,印製了「答疑卡片」——學生可以把問題寫在卡片上,交由老師作書面回答,這為師生間學習和交流提供了條件,成為課堂延伸的一種有效方式。

朱光亞講課思路明晰,條理性強,概念透徹,鞭辟入裡,板書工整飄逸,深受學生的歡迎。他的學生曾回憶說:「聽朱老師的課,就是一種享受。」

從一張物理系1953級學生正在聚精會神聆聽朱光亞講課的照片上可以看出,學生的神態、精神高度集中,瞪大眼睛,豎起耳朵,唯恐漏掉朱光亞講的內容。後排學生有的抻長脖子、歪著頭,唯恐看不清板書。

朱光亞在東北人民大學任教期間,充分展示了他卓越的教育才能。可以說,沒有朱光亞等拓業先賢們行物理系開創之功,就沒有今天的吉大物理學科。吉大物理系至今已培養出了6位中科院院士,其中陳佳洱、宋家樹、王世績都是朱光亞親自教過的學生;培養了近萬名畢業生,為國家發展和社會進步作出卓越貢獻。

1955年1月,黨中央、國務院決定研製我國自己的核武器。5月,朱光亞奉命調往北京,從此他的名字從公眾視野中消失。他參與組織領導了中國曆次原子彈、氫彈的試驗,為原子彈、氫彈技術突破等作出了重要貢獻,後又相繼組織實施了核電站籌建、核燃料生產以及放射性同位素應用等項目研究開發計劃,並參與了「863計劃」的制定與實施,還參與了中國工程院籌建工作,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首任院長。

朱光亞是一位品德高尚、才智超群、功勛卓著的科學家,是老一輩科學家才識與品行雙馨的傑出代表。1999年,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授予他「兩彈一星」功勛獎章。2004年,國際小行星中心批准將國際編號為10388號小行星命名為「朱光亞星」。2011年,朱光亞入選「感動中國2011年度人物」。

(作者單位:吉林大學檔案館)

《中國教育報》2019年07月22日第2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一起來跳舞
家園打配合消除近視防控盲區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