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抗戰時,國軍為什麼會「抓壯丁」?背後也有一把辛酸淚

抗戰時,國軍為什麼會「抓壯丁」?背後也有一把辛酸淚

我們現在的很多的關於抗戰的電視劇之中,似乎總是能看到國軍在開戰之時,為了大量的擴充自己的兵數,採用「抓壯丁」的方式來給自己的軍隊做一個補充,那麼,當時的國軍為什麼會這麼做呢?難道他們不知道抓緊來的壯丁無論是在心理上還是在作戰的素質和後期的發展上是會有很大的問題的嗎?

對於這樣的一個現象,甚至會導致很多人認為在抗戰之中,國軍的兵大多數都是通過「抓壯丁」組建起來的,這也似乎也從另一個側面說明了當時的國軍的不得人心之處,但是歷史的事實是不是真的這樣的呢?

其實,當時的國軍是有著一套比較明確的徵兵制的,國軍的士兵也大多是通過這種渠道而進入軍隊的,抗戰時期的徵兵宣傳有很多種,但大多簡單明了。例如最常見的徵兵令上就簡單明了地印著「家有壯丁,抗日出征,光宗耀祖,保國衛民」十六個大字。看起來還是非常的正規的那種情況的。

此外,徵兵宣傳海報也是以圖為主,文字為輔,因為當時的大多數的人,識字情況實在不是那麼的樂觀,所以相對比的話,還是圖片使人能一目了然一些,而在當時的兵役法中,在校讀書的學生可以暫緩兵役,因為對於人才的培養不能因為打仗而完全的耽誤了,就算是國軍,對於此事也是非常的明白的,故而不在徵召之列,所以,當時國軍的徵兵對象與八路軍並沒有什麼本質上的區別,也依然主要還是農村青年。

在我們的實際情況,是在以農村人口為主的我國,吃苦耐勞、身體健壯的農民也幾乎一直是兵力的主要來源,而且更為重要的是,這部分人口的數量可是非常的大的,不過宣傳與動員是一回事,實際收到的效果又是另一回事。

因為,在當時的那個年代裡,對於國家這樣的情懷和概念其實並不像今天這樣的深入人心,對於外出當兵這事,很多人並不認為是一件光榮的事,當時就有「好男不當兵」的說法,也能反映出當時的人們的一個比較普遍的心理。而且,大多數人並不認為自己有「義務」參軍,逃避兵役的現象十分普遍,在這樣的一個情況之下,如果單單依靠徵兵的話,效果可以說是非常的低了,也不可能滿足在戰場之上,國軍所需要的最為基本的一個兵員數量,所以在這種無奈而且還有些辛酸的前提之下,便有了國軍「抓壯丁」的現象。

而不知是什麼原因,現在的一些相關的素材的影視劇會經常的表現這一個方面,其實作為當時的國軍來說,也沒有什麼更好的辦法,在抓壯丁的時候,也是會有一些不必要的衝突,這都是在所難免的,但是如果沒有這部分兵員的補充的話,國軍在正面戰場是無法頂住日軍的,這也是一個非常的現實的事情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青輝說史 的精彩文章:

當年大清北洋水師訪問日本,被細心的日軍發現一個致命的細節
人數不多的滿族為什麼能夠打敗明朝?大清要感謝兩個國家

TAG:青輝說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