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假如特斯拉倒掉會發生什麼?

假如特斯拉倒掉會發生什麼?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蟲二

這家光環車企一直是話題之王,產能又雙叒叕不足了,虧損太多要破產了,上海新廠要投產了,Roadster準備飛天了等等,所有粉化用戶的品牌都有一個特徵,就是除了吃瓜群眾,死忠和黑粉的立場都極堅定。

特斯拉擁有可觀的信眾,不在乎為情懷支付溢價,也不怕繳了智商稅,他們與為了限牌購買廉價電動車的完全不是同一類人,蔚來、威馬、奇點、小鵬們的用戶同樣如此,這些人敢於為試錯埋單,坦然接受不成熟的體驗,所慮者無非是產品迭代太快失去嘗鮮的優越感。

他們還有一個思維定式,就是堅信革命性的變革永遠來自行業之外,特斯拉以年產24萬輛的規模,市值比肩通用、福特等百年老廠,讓人印象深刻,即使特斯拉的股價從巔峰的385美元回落到現在的253美元,都不影響精神股東的信心。

此外,馬斯克的新玩具Spacex和Hyperloop以一種特別不真實的方式躋身「大國重器」,外人覺得是資本力量或過度營銷,粉絲卻認為是神跡。

討厭特斯拉的主要是四類人。

很多是機械控,他們覺得汽車是人類所製造的最完美機器,是一種糅合了技術、信仰和情懷的精神傳承,門口的野蠻人靠著電池和大屏拿不走這一切。

其次是國產派,也就是信奉「小米拉低了手機門檻」的那些人,他們認可新能源、智能網聯和自動駕駛是汽車技術迭代的三個方向,但堅信中國公司有著比特斯拉更接地氣的解決方案(準確的說就是更便宜)。

還有就是對馬斯克人品的質疑,矽谷鋼鐵俠可說是創新時代的典型符號,有時傲慢自大,有時殘酷無情,有時虛張聲勢,有時脆弱哭泣,千萬別以為他是天真的理想主義者,僅憑他在敏感時刻選擇上海建廠,以及宣稱下一任CEO可能是中國人,就可看出他的城府和老謀深算,馬斯克到底是騙子還是神人,世人只能根據特斯拉、Spacex和Hyperloop的最後命運來做評判。

假如有一天特斯拉訇然倒下,死因應該不是金錢。

特斯拉確實有幾次面臨破產的險境,但不管上市還是私有化——馬斯克的推特宣布此事還被美國SEC罰款2000萬美元,特斯拉都不缺乏融資能力,各種金融工具也運用得十分嫻熟。截止今年首季,特斯拉15年運營總共消耗了119億美元的現金,而它的總融資額在135億美元左右,說明馬斯克總有辦法度過生存危機。

2016年以來,特斯拉從單純的車企向綜合性新能源服務公司轉型,去年發債8.4億美元擴張汽車租賃業務,馬斯克的金蛋Robotaxi逐漸成型;儲能業務年初表現不佳但全年仍有望增長,毛利達到40%以上;特斯拉銷售ZEV(零排積分)的收入也不斷提高,從2008年的350萬美元提升到去年的4.18億美元。馬斯克有足夠手段反擊空頭。

產能瓶頸也未必拖死特斯拉。

其一,特斯拉有旺盛的真實需求支撐。

寶馬研發總監Klaus Fr?lich曾經語出驚人,他說「電動車不存在真實消費需求,有的只是監管需求」,這話很多人有共鳴,但並不適用於特斯拉。

去年中國純電乘用車銷量是759777輛,大部分為比亞迪這樣的傳統車企包辦,造車新勢力的實際交付數量很可憐,蔚來勉強破萬,威馬3844台,小鵬12月才開始交付,只有3位數。特斯拉全年則有245340輛,比歷年交付總和還多,關鍵是新車均價優勢明顯。

2016年3月31日問世的Model 3號稱最便宜特斯拉,但3.5萬美元的起售價已經與賓士C級相當,當天就收到11.5萬預訂,次年突破50萬。按馬斯克的規劃,上海新廠將以每周3000輛的速度排產,全年將突破15萬輛,同樣承擔走量任務的蔚來ES6,目前訂單大概在1.2萬輛的水平。

而且由於過半美國車主選擇頂配,Model 3的實際平均售價達到6萬美元,超過了寶馬5系5.1萬美元的起售價。

特斯拉的產能困擾主要是電子元件太多,導致整車線束過長,這直接影響了總裝環節的自動化水平,全新的Model Y已經把線束總長壓縮到100米左右,屆時特斯拉的產能將有根本性改善。

其二,特斯拉擁有百萬車企的潛質。

對大多數造車新勢力來說,做出產品並不難,賣的出去才是真本事。Model 3目前還有大約40萬訂單沒能消化,但已足夠將特斯拉的凈現金流轉為正值,簡單測算下來,即使計入美國稅收優惠縮水的因素,特斯拉只要把年度交付做到50萬輛就能實現盈利。

有訂單的產能才有價值,在美國預訂Model 3需要1000美元預付款,後來馬斯克要求用戶追加2500美元,51.8萬訂單中仍有45.5萬轉為凈預訂,單是這筆收入已經相當可觀,換成蔚來的話,就算有50萬輛的產能,到哪兒去找這麼多用戶?蔚來甚至乾脆放棄了在上海嘉定自建工廠的計劃,這就很說明問題了。

安全一直是造車新勢力的大敵,但風險貌似仍在可控範圍。

特斯拉從去年10月開始按季度公布安全報告,是否存在美化不得而知,但數據本身還是很樂觀的,Autopilot飽受詬病,但特斯拉平均行駛327萬英里才會發生一次事故,美國高速公路安全管理局(NHTSA)的數據是平均49.8萬英里發生一次事故。

在最受關注的起火自燃方面,特斯拉每行駛1.7億英里才會發生一次,傳統汽油車每行駛 1900萬英里就會有一次。

我們把上述分析匯總起來,會形成一個可怕的結論。

那就是,如果特斯拉在方向沒錯(新能源 智能網聯 自動駕駛),缺錢又能融到錢、產能和盈利改善的情況下,仍然還能倒掉,說明整個新能源汽車行業都面臨著嚴重危機。

過去資本看好造車新勢力,原因很簡單,不是因為技術有多牛逼,而是因為沒有傳統車企的歷史包袱,能夠迅速帶來革命性體驗,如果特斯拉倒下,意味著這個窗口期已經消失,任何造車新勢力都不比傳統車企更有價值。

這也意味著標準的三段衝刺模式跑不通了。

特斯拉創造了一種倒金字塔結構的產品迭代,先做面向頂級消費者的產品,2008年的Roadster定價在7.7萬到9.7萬美元之間,只為樹立口碑和美譽度;然後轉向中高端市場,用Model X和Model S爭奪優質用戶;最終打透大眾消費圈層,就是今天的Model 3和即將亮相的Model Y。

這條道路如果特斯拉都走不通,說明寶馬總監的毒舌真的應驗了,新能源車確實是偽需求,其他友商也就洗洗睡吧。

其次,突破產能瓶頸、扭虧為盈都沒意義了。

我們不知道蔚來需要多少時間才會達到特斯拉的規模,保守估計至少五六年,特斯拉以往有過4次季度性盈利,前兩次分別在2013年和2016年,2018年Q3和Q4是首次連續盈利,也讓特斯拉的凈現金流超過以往10年的總和,今年Q1雖然又陷入虧損,但Q2迎來了交付歷史最高峰,如果特斯拉都活不下去,資本養活一個幼年特斯拉的意義何在?換個角度,同樣的錢一年多就能砸出個瑞幸咖啡了。

技術與政策的關係也將被重新審視。

特斯拉的三電技術很有特色,Model 3電池的能量密度提升到300Wh/kg,成本降至100美元/Kwh,在續航和充電時間上優勢明顯,蔚來選擇換電,比亞迪傾向更穩妥技術,無非都是揚長避短,在FOTA空中升級方面,特斯拉也是開路先鋒。

馬斯克承諾2020年實現不需要人工干預的自動駕駛,很多人覺得是吹牛,但特斯拉有產品,有用戶,有場景,非要尬吹的話,他確實有這個資本。

真正起決定作用的還是政策。特斯拉首款電動車Roadster也是小布希簽署《2005美國國家節能政策法案》和國會通過《美國能源獨立及安全法》之後才應運而生。

中國在2009年推出《汽車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強調「啟動國家節能和新能源汽車示範工程,由中央財政安排資金給予補貼」,同年財政部下發了《關於開展節能和新能源汽車示範推廣試點工作的通知》,正式開啟新能源汽車補貼時代。

如今中美的新能源補貼都在退坡,上半年特斯拉在美國的單車補貼還有3759美元,下半年就只有1875美元了,6月25日中國的新能源補貼政策也做出了重大調整,到2020年底純電乘用車的補貼都將完全取消。

越是這種時候,特斯的生死存亡越是具有象徵意義,友商大概率還是一邊努力黑特斯拉,一邊祈禱它長命百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鈦媒體APP 的精彩文章:

Z世代需要的是「星辰大海」
慘遭華為剔除:偉創力未來之路緣何越走越窄?

TAG:鈦媒體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