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從日本參議院選舉看安倍晉三政權的走向

從日本參議院選舉看安倍晉三政權的走向

從日本參議院選舉看安倍晉三政權的走向

◆南京大學華智全球治理研究院亞洲研究中心主任 蔣豐

被日本社會稱為「審判」安倍晉三政權6年半政績的參議院選舉,在7月21日深夜落下帷幕。對於安倍政權來說,其結果可謂「亦喜亦憂」。喜的是,選舉結果達到日本自民黨與公明黨聯合政權追求的在參議院中席位過半,獲得139席(半數席位為123席);憂的是,沒有能夠達到他們所追求為了修改憲法而需要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席位。喜的是,安倍政權可以憑此執政到2021年,真正成為日本戰後執政期最長的政權;憂的是,堆積如山的內政問題,一個比一個難以解決;喜的是,安倍晉三的外交政績在選舉中獲得選民的認可,憂的是,答應選舉後回應美國貿易摩擦大棒的問題進入最棘手的時期。

應該指出的是,安倍政權的這番「喜」,也不是十全十美的「喜」。首先,從投票率來看,據日本共同社的推算,只有49.19%。這一方面將其鎖定在參議院選舉歷史上投票率倒數第二低的位置上,另一方面顯示出選民們並沒有因為這場「國政選舉」而提升自身對各個政黨的關注度。進一步地說,就是這次選舉結果並不能代表全體選民的信任。

應該看到的是,如此之低的選舉率,也顯示出日本選民追求「政治安定」的一種傾向。2007年,安倍晉三第一次執掌政權的時候,曾在參議院選舉中蒙受慘敗,最後導致政權交替,民主黨政權上台。但是,「大拼盤式」的民主黨政權,由於缺乏政治、經濟、外交、軍事的執政經驗,給日本社會帶來的是動蕩和苦澀的回憶,以至很多選民至今讓將其視為「一場噩夢」。隨後,民主黨猶如「過過家」般的分化與分裂、重組與重建,把主力在野黨的力量幾乎內耗消盡,失去了選民的信任,從側面成全了「安倍一強」。正因為如此,安倍才在競選拉票過程中反覆大聲疾呼:「我們最大的爭點就是在安定政治的前提下推進邁向新時代的改革,還是重新返回那個混迷的時代?」可以這樣講,「政治安定」這個關鍵詞,在相當程度上贏得了選民們的青睞。

此外,從選舉的焦點來看,朝野政黨的「口水」集中在年金問題上。執政黨主張維持原有的制度,但並沒有充分展示維持這種制度的依據。在野黨儘管是極力呼籲要充實低年金獲得者的收入,但其基本內容已經為現有制度囊括,選民們只能看到他們選舉語言的「新鮮性」,看不出政策主張的「新鮮性」。這樣,自然會去失去很多的。當然,這次選舉突出「年金問題」,也表現出日本高齡社會迫在眉睫的需求所在。今後,如何妥善合理地解決這個問題,已經成為政權是否穩定的試金石。

日本海內外都相對關心的是本次參議院選舉以後,日本修憲的走向。眾所周知,自從上個世紀50年代日本自民黨成立以後,修憲就成為該黨追求的目標之一。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在兩次擔任首相期間,傳承著來自外祖父岸信介修憲的「DNA」,把修憲作為自己追求的終極政治目標之一。這次,安倍晉三不再「猶抱琵琶半遮面」,而是首次高舉「修憲」大旗態度鮮明地正面參與選戰,顯示出自己的意志。

儘管如此,自民黨與公明黨在參議院選舉中仍然沒有取得修憲所需要的三分之二席位。現在,如果加上支持修憲的日本維新派的9票,勉強可以達到可以討論修憲的三分之二的席位。但是,這三個黨派在此問題上有「同床異夢」的地方。在野黨更是各持己見。可以預測的是,這次參議院選舉以後,日本從自民黨單獨積極提出「修憲」主張,將進入國會各個政黨一起「議憲」階段。此舉能成,也是一個重大突破。但絕對不能認為今後日本修憲就是一帆風順。

如果安倍晉三如約執政到2021年9月,這次參議院選舉就是他在位期間的最後一次「國政選舉」了。如果安倍晉三謀求「多任期」、也就是連任四期日本自民黨總裁,他就會持續自己的「長期政權」。對於東亞地域乃至亞太地區來說,日本追求「政治安定」,有利於與周邊國家安定交往,保持地域的和平與穩定;日本追求「修憲」,一方面反映出其戰後發展的「內驅力」,另一方面也可以相應分解美國在亞太的力量,儘管這其中有許多不確定的因素,但外因特別是周圍鄰國力量的發展也是可以發揮出制約作用的。至於日本在參議院選舉中重視高齡社會的年金問題,則可以視為「高齡先進國」日本樹立的一個摹本,值得給予世界性的關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日本通 的精彩文章:

日本看護業現狀:數百萬人因看護無法兼顧工作而離職或者轉職
送你一本全人類的災難啟示錄《切爾諾貝利的祭禱》

TAG:日本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