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明清戰鬥力誰更強?這個小國侵略明清的中國,結局卻不一樣

明清戰鬥力誰更強?這個小國侵略明清的中國,結局卻不一樣

一直以來,明清誰更強的話題備受爭議,然而一個微不足道的小國,卻成了明朝清朝誰更強的試金石,讓這個問題的答案一目了然。

16世紀,明朝和緬甸爆發明緬戰爭;18世紀,清朝和緬甸爆發清緬戰爭。那麼,這兩場作戰的結果如何,無疑將決定明清誰更強。當然,明朝稍微吃虧,因為處於16世紀晚期,再過半個世紀明朝就滅亡了,而清緬戰爭處於18世紀下半頁,離清朝滅亡還有100多年。

需要說明的是,明確與緬甸的戰爭,不以結果論英雄,而以軍事論是非。換言之,從軍事成績角度來看強弱。

1576年,緬甸入侵明朝羈縻地區孟養,金騰屯田副使羅汝芳獲悉之後,立即動員戰爭,率軍救援孟養。很快,緬軍就「飢甚,以攝金易合米,始屠象馬,既剝樹皮,掘草根,軍中疫作,死者山積」。可惜的是,雲南巡撫王凝害怕「兵興禍速」,不準羅汝芳增援,於是被圍緬軍逃脫,明朝沒能全殲入侵的緬軍,「一時士民以為大失機會」。

由於明朝對緬甸的放任,導致緬甸東吁王朝變本加厲,甚至深入雲南劫掠,於是明緬戰爭爆發。

1583年,劉蜓和鄧子龍(抗倭名將)的部隊「會諸夷兵」,大破緬軍於姚關以南的攀枝花地。需要注意的是,劉蜓和鄧子龍率領的騰衝營和姚安營,其實只是一群新兵。

1584年,劉蜓和鄧子龍連戰連捷,以至「夷緬畏綎,望風內附者踵至」。其中,甚至有明軍把總高國春率五百人,擊敗數萬敵軍,立下大功。

1585年,劉綎、鄧子龍反攻緬甸,相當於開始戰略反擊了,之前只是收復失地。不久之後,明軍就大敗莽應里(緬甸國王),「糾合諸夷,歃血威遠營」。

讓人遺憾的是,劉綎建議朝廷乘勝追擊,徹底消滅還有一定實力的莽應里,然而當時明朝內閣卻不予支持(估計沒錢),最終劉綎沒能徹底平息莽應里叛亂,便於1587年抱憾離去。

在隨後四年內,緬軍猶如牛皮膏藥一般,不時的騷擾。1591年,鑒於緬軍頻頻入侵,「諸夷力不能敵,紛紛求救,永騰震動」,明朝重新起用了「先年破緬有功,諳熟夷情」的鄧子龍。最終,雖然沒能徹底剿滅莽應里,但卻屢戰屢勝,讓緬軍無功而返。

後來,鄧子龍被調到抗倭援朝戰場,於露梁海戰中,年過70的他衝殺在第一線,卻不幸戰死。

總得來說,從軍事角度看,明軍對緬軍是屢戰屢勝。當然,由於當時萬曆朝鮮戰爭消耗了大量國力,加上朝廷內部黨爭嚴重,最終沒有對木邦等羈縻地區進行有效救援,從而讓緬甸控制了這些地區。到1606年,明緬戰爭基本落下帷幕。

那麼,乾隆時期的清緬戰爭又是如何呢?

1762年,緬甸入侵雲南普洱,清軍自衛反擊,至1765年正式爆發清緬戰爭。

史料顯示,清緬戰爭中,清軍一共有四次出擊,其中第三第四次是有滿洲將軍、滿洲大兵(清朝的滿洲將軍和大兵,代表著戰無不勝),除了第一次只用雲南綠營之外,其他三次都是全國調集精銳。然而令人遺憾的是,前三次是大敗,第四次是勉強維持平局。

換言之,從軍事角度來看,清緬戰爭無一勝利,最終於1769年議和,這場清朝耗資千萬的戰爭落下帷幕。

清緬戰爭中,先後有四任雲貴總督(最後一任雲貴總督傅恆戰爭中染病,於1770年去世)因此而死,至於滿漢總兵、副將、提督之類,死得就更多了,可謂死傷無數。

金庸評價努爾哈赤時,有這麼一段評語,認為從努爾哈赤開始,一直到鴉片戰爭,清軍在全世界所向無敵。

自成吉思汗以來,四百多年中全世界從未出現過的軍事天才努爾哈赤。這個用兵如神的統帥,傳下了嚴密的軍事制度和紀律,使得他手下那批戰士,此後兩百年間在全世界所向無敵。

然而,清緬戰爭卻有力反駁了這一評語。連這麼一個微不足道的小國,清軍都打不過,何談全世界範圍內所向無敵?

從明緬戰爭、清緬戰爭來看,緬甸這一塊試金石,足以讓人看到明清王朝整體戰鬥力誰更強的答案。其實,從乾隆時期軍隊戰鬥力,也可以看到鴉片戰爭的命運,清軍早已不堪一戰了:不僅戰鬥力低下,而且還跟不上時代,比如緬軍裝備了一些燧發槍,清軍卻還是大刀長矛。

清緬戰爭之後,參與戰爭的將軍幾乎都提到緬軍火器犀利,但乾隆卻固執的堅持「騎射國本」,絲毫不為清緬戰爭的教訓所動。騎射國本,真是一個神奇的國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百家雜評 的精彩文章:

漢武帝到底有沒有「罷黜百家」?史書奇怪記載或解開真相!
東漢三國最強步兵,只有700人,卻連克劉備曹操!

TAG:百家雜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