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他被稱為「上帝之鞭」,自封為「神中之神」,將羅馬打得名存實亡

他被稱為「上帝之鞭」,自封為「神中之神」,將羅馬打得名存實亡

阿提拉,西方歷史上匈人的領袖,也被稱為「上帝之鞭」,寓意為上帝手中的鞭子。

公元418年,12歲的阿提拉以議和條約中的人質身份被送入羅馬宮廷。阿提拉在羅馬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同時也學習羅馬人的禮儀規矩。羅馬人希望通過阿提拉能夠傳播羅馬文化,從而加強對周邊城邦的影響,而匈人則想要借阿提拉的眼睛刺探有關羅馬內部的情報。起初的阿提拉十分想要逃跑,但是屢次嘗試都以失敗告終。於是聰明伶俐的阿提拉開始把注意力轉到研究羅馬社會結構上,而且對羅馬的內部政治及外交政策都頗為上心。阿提拉早期在羅馬學到的東西以及對於羅馬國情的研究,都為他後來的征服戰爭奠定了基礎。

他被稱為「上帝之鞭」,自封為「神中之神」,將羅馬打得名存實亡

公元432年,魯嘉統一匈人各部落。魯嘉死後,阿提拉和他的兄長布萊達繼位,為了完成自己的霸業,率領匈人四處征戰,不斷使其勢力壯大。公元437年,阿提拉與拜占庭帝國進行談判要求歸還在拜占庭帝國庇護下的判族部落,雙方商討過後簽定了一個條約,條約規定拜占庭要歸還判族並且還要增加對匈人的進貢,但是匈人也把自己的統治從拜占庭的邊疆撤回內陸。

公元440年,阿提拉指責拜占庭人不守條約,還以褻瀆馬古斯主教為由再次進攻拜占庭,阿提拉驍勇善戰,一直攻到馬古斯。公元443年,阿提拉再一次對拜占庭發動大規模戰爭,奪取了拜占庭的軍事重地,最後甚至攻到拜占庭首都君士坦丁堡城下。

他被稱為「上帝之鞭」,自封為「神中之神」,將羅馬打得名存實亡

拜占庭君主狄奧多西二世被困城中多日,最後不得已與阿提拉簽訂和平條約,不僅需要向匈人繳納大量的賠款,而且還要增加比原來多三倍的貢品。根據記載,大概公元445年,布萊達也遭到阿提拉的迫害,此後阿提拉成為匈人的唯一統治者,開始了他的獨裁統治。

公元450年,阿提拉向西羅馬帝國示好,表示願意與其結盟共同對抗西哥特王國。由此開始了進軍西方的道路。隨著阿提拉侵略戰爭的擴大,阿提拉逐漸實現了他的帝國夢想。


「被我的馬踐踏過的地方,都不會長出新草。」

——阿提拉

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阿提拉花費了幾年時間來整頓帝國。在他之前,鮮少有人獨佔統治過這樣遼闊的國土。怎樣把不計其數的不同語言,不同宗教信仰,不同生活背景的各民族統一成一個整體呢?這就體現了阿提拉過人的智慧。

他被稱為「上帝之鞭」,自封為「神中之神」,將羅馬打得名存實亡

首先,他讓部落上下都形成對自己的英雄崇拜,自封為「王中之王,神中之神」、「最高的上帝」,還將自己使用的劍稱為「戰神瑪爾斯之劍」,傳說中這把劍在戰場上削鐵如泥,如有神助。此外,他將過去被匈人奴役的民族都授予自決權,還提升部落領袖的社會地位,將失散的部落重新組織起來,釋放有功勞的奴隸。另外他結合小時候在羅馬的學習經驗,整頓國家機構,設立井井有條的社會秩序,還招收羅馬和希臘有才能的人為自己服務,在帝國上下中推行靈活務實的政策。

公元447年,東羅馬帝國的君士坦丁堡在一次地震中遭到嚴重破壞。這對於一直希望擴充帝國版圖的阿提拉來說無異於是千載難逢的好機會。他立即率領一支龐大的部隊渡過多瑙河,出兵古羅馬。後來阿提拉佔領溫泉關,並且在君士坦丁堡城外將出城迎戰的將士全部殲滅。

他被稱為「上帝之鞭」,自封為「神中之神」,將羅馬打得名存實亡

歷史上的阿提拉曾率兵先後兩次侵略巴爾幹半島,包圍過君士坦丁堡,還領兵遠征一直打到奧爾良,也就是今天的法國。沙隆之戰後停止向西,轉而向義大利進攻。

阿提拉在歐洲歷史上一直都是野蠻,殺戮和恐懼的象徵,阿提拉和他的匈人是怎樣讓敵人聞風喪膽,甚至攪的羅馬帝國名存實亡的呢?

匈人善於騎射,習慣於在馬背上廝殺,有時會藉助於馬的韁繩將敵人牢牢套住,最終使其窒息而死,有些甚至馬匹上還掛著敵人的屍首。歐洲的一些古書上說,阿提拉率領的匈人部隊征戰過的地方几乎都被夷為平地。義大利的阿奎萊拉,阿爾巴尼亞等地區都曾被阿提拉的部落侵略。在阿提拉統治的十幾年間,曾多次率兵沿多瑙河入侵羅馬帝國。

他被稱為「上帝之鞭」,自封為「神中之神」,將羅馬打得名存實亡

匈人作戰有方,懂得因地制宜。他們很少與敵軍直接進行肉搏,反倒是會利用地形優勢設下埋伏,等待敵人進入圈套之後立即採用弓箭射殺。敵人傷亡達到一定數目之後他們才會傾巢而出,迅速剿滅殘餘。由於匈人騎兵作戰迅猛,歐洲人根本無法做好充足的防禦措施。尤其是在阿提拉親自領兵攻打梅茲城的過程中,匈人的戰術表現極具震撼力。當時匈人突然來襲,守城者嚇得驚慌失措,毫無還擊之力,沒過多久匈人就攻佔了梅茲城。

阿提拉所帶領的匈人部隊發展迅速,軍事優勢也異常明顯,使得歐洲國家在一段時間內都臣服於匈人帝國。尤其是對於古羅馬來說,無論是東羅馬帝國還是西羅馬帝國,很長時間內都是通過繳納大量貢品的方式來減少被侵略的次數。

他被稱為「上帝之鞭」,自封為「神中之神」,將羅馬打得名存實亡

在公元448年到450年間,匈人帝國在阿提拉的統治下,帝國版圖達到了空前的龐大。歷史上羅馬帝國雖然是被日耳曼人滅國的,但是公元425年阿提拉已經攻陷了西羅馬帝國的首都拉文納,並且趕走了當時的君主瓦倫丁尼安三世,這也使得西羅馬帝國名存實亡,只剩下一個空蕩蕩的軀殼。

阿提拉的成就在歷史上一直都頗受爭議,有人視他為殘忍和侵略的象徵,但也有人認為他是一個偉大的帝王。究竟真相如何,我們也無從考究。但是不可否認的是,阿提拉統一了散落的各匈人部落,也加速了歐洲奴隸社會的滅亡,推動了歷史發展的進程。

參考文獻:

《阿提拉評傳》

《上帝之鞭阿提拉》

《阿提拉:全面戰爭》

《匈奴史稿》

《世界通史》

《匈奴帝國傳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那樣的歷史挺有趣 的精彩文章:

馬其頓王國的興衰,腓力二世和亞歷山大的奮鬥史
1平米100萬,估值600億?中國古代第一豪宅的史話與秘聞

TAG:那樣的歷史挺有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