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生命依賴陽光,然太陽壽命不等於地球壽命,更有別於地球生存壽命

生命依賴陽光,然太陽壽命不等於地球壽命,更有別於地球生存壽命

陽光、空氣和水,種種這些都是生命孕育的先決條件,而一切條件的基礎就是陽光。

因為有了太陽這顆穩定的恆星,地球才能夠在一個相對穩定的恆星系統中擁有一個獨立的運行軌道,一切孕育生命的條件才得以相繼出現。如果沒有太陽,自然也就沒有地球,生命更是無從談起。

然而,太陽雖然是一顆恆星,但並不代表可以恆存永續,恆星也是有壽命的。通常,恆星的壽命與質量的大小成反比,質量越大,則壽命越短,而質量越小,則壽命越長。有些巨大的恆星的壽命不過千百萬年,而有些小恆星的壽命卻可以達到數千億年之久。

太陽在恆星之中算是比較小的,科學家預估太陽的壽命大約在100億年左右,而今,太陽已經走過了50億年的歲月。

燃料耗盡的太陽會坍縮為一顆白矮星,之後白矮星會在漫長的宇宙歲月中逐漸冷卻,最終成為一顆黑矮星。為什麼會這樣呢?簡單來講,大質量的恆星內部引力極強,當恆星的燃料耗盡,其通過氫核聚變所產生的向外的輻射壓無法與引力向抗衡,整個恆星就會在引力的作用下向中心聚集,發生坍縮。

既然太陽的壽命僅剩下50億年了,是不是說地球的壽命也就只有50億年了呢?不然,地球的壽命會更短。

太陽坍縮為一顆白矮星是最終的過程,而在這之前,太陽會首先發生膨脹,不斷膨脹的太陽會成為一顆紅巨星,而這顆紅巨星會比原本太陽的體積大上很多,連地球軌道都會被其吞沒,最終被吞沒的地球會向太陽中心移動,成為太陽的一部分。

所以,最終的那顆白矮星上其實也包括了我們生存過的地球,而這個過程可能會發生在45億年以後。如此說來,人類文明只能存在45億年了嗎?情況遠沒有這麼樂觀,太陽的壽命並不等同於地球的壽命,同樣的,地球的壽命也並不等於地球的生存壽命,地球的生存壽命必然會更短。

地球之所以能夠孕育生命,是諸多巧合共同作用的結果,地球擁有適宜的大小,擁有磁場和大氣,恰好位於太陽系的宜居帶之上等等。

然而,這些條件並不是永恆不變的。就拿地球的位置來說吧,地球現在位於太陽系的宜居帶之上,可並不代表地球會永遠位於宜居帶只上,因為太陽的大小並不是一成不變的。隨著時間的推移,太陽的體積會不斷增大,短時間內這種增大效應並不明顯,但如果將時間跨度調到5億年左右,太陽體積的變化就會產生諸多可見的影響,屆時,地球所接受到的光照會明顯增強。我們很難說那個時候的地球是否還是一顆宜居星球。

如果我們把時間再延長一點,延長到10億年,那麼幾乎可以肯定,地球將不再適合生命的存活,因為那個時候的地球所處的位置應該已經不在太陽系的宜居帶之上了,原因就在於太陽的體積明顯增大了。

想想地球的可生存時間只有將近10億年左右了,不禁讓人有種悵然若失的感覺。那麼10億年之後,人類應該何去何從呢?其實,以宇宙文明的演化速度來推算,在平穩發展的情況下,10億年的時間足以讓一個文明擺脫對原始生存星球的依賴,所以,真正需要擔憂的並不是地球的可生存壽命,而是如何能夠保證地球文明持續平穩的發展下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學信仰 的精彩文章:

作為實現第二宇宙文明的標誌,人類距離戴森球還有多遠?
先天條件與地球相似的金星,卻一點也不宜居,金星以前並不是這樣

TAG:科學信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