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飲食 > 雞蛋的這幾種吃法都很營養美味,但世界上最完美的吃法是……

雞蛋的這幾種吃法都很營養美味,但世界上最完美的吃法是……

【范志紅註冊營養師 原創內容 歡迎轉發】

雞蛋不僅蛋白質營養價值高,維生素含量豐富,它也幾乎是吃法最多、烹調最簡便的一種動物性食材了。煮、蒸、炒、煎無不相宜。

但是,規律就是這樣:越是營養好的食材,顧慮越是多,人們對它的吃法越是講究。


經常會有人問:是煎雞蛋好還是炒雞蛋好?是水潑荷包蛋好還是整煮雞蛋好?哪種吃法是最好的?哪種吃法適合孩子?哪種吃法適合需要減肥的人?

雞蛋的這幾種吃法都很營養美味,但世界上最完美的吃法是……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這裡就給大家簡單梳理一下各種雞蛋烹調方法,順便再把相關的謠言辟一辟。


炒雞蛋vs 煎荷包蛋

炒雞蛋和煎荷包蛋都是要用油來烹調的方式。不過,它們的細節上還有所差異。


從吸油量來說,炒雞蛋更多。

吸油多,就意味著成菜的脂肪含量會更高。畢竟很少有人是只放幾滴油來炒雞蛋的,而雞蛋含有卵磷脂和蛋白質,加多少油就能吸進去多少油。

相比而言,如果用不粘平鍋的話,煎雞蛋只需要放很少一點油就可以。所以,從脂肪含量來說,煎雞蛋並沒有那麼高。


從受熱溫度來說,嫩煎蛋和炒蛋都不高。

雞蛋的蛋白質只需要70攝氏度即可緩慢凝固,但因為炒雞蛋時直接接觸熱油,然後瞬間凝固,所以部分蛋液實際受熱溫度會超過80攝氏度。然而,只要炒蛋保持軟嫩狀態,其中水分沒有變干,說明總體的受熱溫度並未超過100攝氏度。同時,因為炒制時間短,所以營養素的熱損失並不大。

雞蛋的這幾種吃法都很營養美味,但世界上最完美的吃法是……

煎雞蛋時,雞蛋的老嫩是受熱程度的決定因素。如果做成嫩煎蛋,只有蛋白表面接觸到熱油,而中心部分的溫度沒那麼高,甚至都無法讓蛋黃很快凝固(蛋黃蛋白質在70攝氏度以上才能慢慢凝固),說明內部受熱水平很低。顯而易見,嫩煎蛋的營養素熱損失率低。

如果做成老煎蛋,蛋白邊緣已經成為焦黃色發脆的狀態(充分油炸的效果),蛋黃也變得發乾,這時候局部受熱溫度就超過100攝氏度了。


從接觸氧氣的程度來說,嫩煎蛋的氧化損失更少。

雞蛋中的不飽和脂肪和膽固醇全都在蛋黃里,它們是害怕氧化的。在加熱條件下接觸空氣,氧化速度會加快。

在炒雞蛋的時候,蛋黃膜被打開,蛋黃和蛋白已經充分攪拌在一起。它們也一起接觸熱油和空氣。所以,蛋黃中的脂肪和膽固醇在熱炒過程中會有輕度的氧化。

如果不讓蛋黃流出來,嫩煎蛋只有表面接觸熱油和氧氣,內部的蛋黃仍然被完好地保護著。所以在煎蛋的時候,不要為了快點煎熟故意把蛋黃弄破,讓它接觸到空氣和熱油,這樣就會提升脂肪和膽固醇的氧化程度。

結論:如果想吃看似不那麼「寡淡」而脂肪又少的蛋,嫩煎蛋其實是個不錯的選擇。如果想增加體重的話,脂肪多熱量高的炒蛋是個不錯的選擇。

嫩煎蛋上加點鮮味醬油,再擠上一點酸橘汁或檸檬汁,撒一點點黑胡椒顆粒……想想都覺得早餐真美好。


水煮荷包蛋 vs 整煮蛋

雞蛋的這幾種吃法都很營養美味,但世界上最完美的吃法是……


從脂肪數量和熱量來說,水煮荷包蛋和整煮蛋沒有什麼區別。

畢竟它們都是不加油烹調的。當然,如果煮荷包蛋的時候加糖,就會增加熱量值。


從受熱溫度來說,兩者也都是表面不超過100攝氏度的受熱。

嫩煮的荷包蛋,或嫩煮的整煮蛋,只是蛋黃剛剛凝固,中心溫度大約是70多度。如果繼續煮下去,最終內部溫度能達到100攝氏度,但不會更高了。總體而言,兩者營養素的受熱損失率都很低。美國農業部食品資料庫的測定數據也證明了這一點。


從維生素損失來說,兩者都很少,其中整煮蛋更少。

不過,水煮荷包蛋是打開蛋殼之後煮的。煮的過程中,會有一小部分水溶性維生素溶出到煮蛋水裡,如果不喝掉這些水,就丟失了。如果喝掉,就基本上不用考慮損失。

整煮蛋時,營養素溶出非常之少,可以忽略。一個雞蛋中所含的營養素幾乎完全吃到肚裡了。

雞蛋的這幾種吃法都很營養美味,但世界上最完美的吃法是……


從氧化程度來說,整煮蛋更低。

只要蛋黃沒有接觸到空氣,氧化程度就比較低。相比而言,由於整煮蛋的蛋黃有多層「包裹」,所以在同樣的熟度下比較,氧化程度會更低。

總之,整煮蛋在各方面都是最好的選擇:熱量低,氧化少,維生素保存率高。


可能有的朋友會說:從口感上來說,荷包蛋比整煮蛋好吃多了!因為整煮蛋的蛋黃太幹了!我就是不愛吃它!

那是因為煮的火候太過。

煮蛋煮久了,蛋白質凝聚程度較高,蛋白的質地變得緊密而彈性,蛋黃變得干硬噎人。這是很多人早上不喜歡吃整煮雞蛋的原因。


除了不太好吃之外,煮老了的雞蛋還會有什麼麻煩呢?

麻煩1:不僅口感變差,消化起來也略有難度。

煮蛋久了之後,蛋白質受熱凝聚就比較嚴重。凝聚之後,蛋白質和水分子的距離遠了,它們之間層層糾結在一起,質地就會變硬。特別是蛋白部分變硬比較明顯。

變硬了就不容易徹底嚼碎,消化酶的作用就會變慢。所以,給嬰兒吃雞蛋的時候,總是先加蛋黃,後加蛋白的。對雞蛋慢性過敏的人,往往對蛋白的過敏等級高於蛋黃,或者只對蛋白過敏。很可能,其中原因就是這樣。

雞蛋的這幾種吃法都很營養美味,但世界上最完美的吃法是……

麻煩2:風味不佳,顏色不美。

蛋煮久了會有輕微的臭味,主要是硫化氫帶來的。哪兒來的硫化氫呢?

是因為蛋清中的蛋白質富含「含硫氨基酸」(蛋氨酸和半胱氨酸),它們受熱後有微量分解,就會產生硫化氫。嫩煮蛋因為加熱時間短,蛋清蛋白質分解比較少,反而味道比較新鮮。

雞蛋表面顏色也一樣,嫩煮蛋潔白如玉,煮久了白度下降。

這是因為,雖然雞蛋裡面碳水化合物含量非常非常低,但也有百分之零點幾的還原糖,主要是葡萄糖。加熱時間長了,蛋白質分解出來的氨基酸多了,就和葡萄糖發生美拉德反應,這個反應會讓顏色變黃。哪怕是那麼一丁點兒,也影響到雞蛋白的潔白程度。

很多人發現,久煮之後,蛋黃的表面還會有一層灰綠色。這東西並沒有傳說中的毒性,無非是微量的硫化亞鐵,降低鐵的吸收率而已。反正雞蛋里的鐵吸收率本來就不高,再低點也無所謂了。

那麼,硫化亞鐵又是怎麼來的呢?

剛才說到,蛋清中的蛋白質分解會製造出微量的硫化氫。而蛋黃加熱時間長了,原本和蛋白質結合在一起的鐵就會和蛋白質脫離關係。來自蛋白的硫化氫和來自蛋黃的鐵,就這樣在蛋黃與蛋清的界面上相遇,一見傾心,結合成了硫化亞鐵。

不信可以比一比。取兩隻雞蛋,一隻水沸騰之後燜6分鐘取出,另一隻燜30分鐘取出。打開雞蛋,看看蛋黃表面的顏色會有什麼差別。

特別是那些放得比較久的雞蛋,蛋白質本來就有一定程度的降解,所以久煮之後顏色和風味的變化就更為明顯。

雞蛋的這幾種吃法都很營養美味,但世界上最完美的吃法是……

還有人問:怎麼沒有麻煩3了?聽說雞蛋煮久了會導致脂肪氧化,危害人體健康,真的么?

一般來說,不至於有這種麻煩。

雞蛋的脂肪幾乎全存在於蛋黃當中。蛋黃被蛋殼、蛋殼內膜和三層蛋清嚴密地包裹著,其實很難見到氧氣。所以,新鮮蛋的蛋黃脂肪和膽固醇是幾乎沒有受到氧化的。

雖然測定表明久煮之後,蛋黃中的膽固醇氧化程度有輕微上升,維生素E含量有百分之十幾的下降,但和其他烹調方式比,仍然是很少的,絕對到不了有害的程度。

如果老點的煮蛋都不敢吃,那麼,

  • 茶葉蛋吃不吃?
  • 滷蛋吃不吃?
  • 皮蛋吃不吃?
  • 香腸火腿培根吃不吃?

隨便哪個都比煮蛋的脂肪氧化、膽固醇氧化嚴重得多。

說來說去,煮得嫩嫩的整煮蛋,就是世界上最完美的雞蛋吃法了。

嫩煮蛋不僅營養保存率完美,脂肪和膽固醇氧化可以忽略,而且顏值特別高,口感更是美好無敵。剛凝固的蛋黃像蟹黃一樣細膩鮮美,嫩嫩的蛋白像白玉一樣潔白靚麗,好吃得根本停不下來。

雞蛋的這幾種吃法都很營養美味,但世界上最完美的吃法是……

以前我曾經撰文說過,嫩煮蛋很好做。

煮到滾開後(記得不是微沸哦)立刻關火,蓋上蓋子燜6分鐘,然後放冷水裡冷卻一下就好了(這樣既能避免蛋黃變老,又能讓雞蛋好剝殼)。如果有煮蛋器自然最為簡單,沒有的話,只要按以上方法,零烹調基礎的人也能做出非常滿意的效果。


@大聖啊大聖你的金箍棒呢: 我中午照老師的方法試著煮了兩個,因為有娃,燜了8分鐘,全熟,但依然特別嫩。從來都不愛吃白煮蛋的娃吃到停不下來!

(真相:我們不要怪寶寶挑食。孩子比大人對味覺和觸覺更敏感。大部分情況下,孩子不愛吃,是因為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的烹調技藝不夠高……)


還有人問:沒有把雞蛋煮老,安全上會不會有問題啊?不會的。

  • 只要蛋白凝固,實際溫度就達到了60攝氏度。
  • 只要蛋黃嫩嫩凝固,中心溫度就達到了70攝氏度。

中心溫度70攝氏度就是烹飪界規定的食品殺菌溫度。這個溫度也足夠使蛋清中的抗營養物質失活。因為雞蛋表面是直接接觸沸水好幾分鐘的,沙門氏菌早就被充分殺滅了。所以說,吃嫩煮蛋不會造成食品安全隱患。

雞蛋的這幾種吃法都很營養美味,但世界上最完美的吃法是……


嫩煮蛋的最後一個好處,就是它還耐儲藏。

在蛋殼完整沒有任何小裂縫的前提下,整煮的雞蛋放在冷藏室保存至少一周沒問題。在我家裡做的實驗,最長放了16天,風味口感仍然完好如初,沒有任何細菌過量增殖的跡象。

很多住宿舍的學生問:那麼室溫下呢?我做過實驗,冬天在室溫下可以放一周以上。現在夏天比較熱,為保險起見,建議大家室溫儲藏整煮蛋不超過兩天。

所以,如果你早上沒時間,不如直接在頭天晚上煮好雞蛋,放在餐桌上早上剝殼吃掉就好了。放在一個盒子里,墊上一些軟紙,讓它不會被擠裂的話,外出遊玩時攜帶也很方便。

放太久也沒什麼意義啦。這麼美味的食物,我們要趕緊享用它,對不對?


歡迎關註:頭條號【范志紅註冊營養師】

第一時間get最實用的營養乾貨,和家人一起吃出健康。


范志紅

北京食品營養與人類健康高精尖創新中心崗位科學家

中國營養學會理事

中國健康促進與健康教育協會理事

中國科協聘營養科學傳播首席專家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博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范志紅註冊營養師 的精彩文章:

海產真的能預防心血管疾病?多吃海產,少吃肉蛋反而容易高血壓
這麼做米飯,想營養差都難:3大措施10個具體方案供你選擇

TAG:范志紅註冊營養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