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三樁婚事:熊希齡、張海若、齊燮元的「老人結縭年」

三樁婚事:熊希齡、張海若、齊燮元的「老人結縭年」

1935年初,66歲的熊希齡與39歲的毛彥文在上海慕爾堂舉行了婚禮。嗣後,57歲的穎拓專家張海若步其後塵,與33歲的齊白石女弟子楊嗣馨在北平成婚;56歲的津門寓公齊燮元深受鼓舞而在天津續弦41歲的女書畫家華澤愉。

這三場婚禮有三個共同特點:一是均為老夫少妻結合,二是新郎新娘均系社會名流,三是新郎均割去了蓄養多年的長須。在一個月內,京津滬三地相繼舉辦了三場極有特色的婚禮,一時轟動全國,街談巷議,眾口樂道。《申報》《大公報》《益世報》《北洋畫報》等全國各大報刊競相報道,更將1935年稱為「老人結縭年」。

熊、毛老少戀

熊希齡與毛彥文的忘年之戀

熊希齡(1870—1937),字秉三,別號明志閣主人、雙清居士,湖南沅州府鳳凰廳(今鳳凰縣沱江鎮)人,時人稱之「熊鳳凰」。曾任中華民國國務總理。在與毛彥文結婚前,他曾有過兩次婚姻。原配廖氏於清末即在湖南芷江縣病故。繼室朱其慧,是沅州府太守朱其懿(江蘇寶山縣人)的妹妹。朱氏才貌雙全,精通詩詞歌賦。婚後,二人感情甚篤,吟詩作對,志趣相投。

1931年8月下旬,朱氏在北平不幸病逝,熊希齡悲慟欲絕,一度茹佛念經,修養身心,後在北平石駙馬大街和天津英租界設立昭慧幼稚園,以垂念愛妻。

熊希齡與朱其慧、女兒

1934年初,他先後到青島、上海療養,北平香山慈幼院工作更是無暇顧及,遂有續弦之意。同年8月下旬,他赴上海創辦中華慈幼協會及處理湘賑事宜,寄居在內侄、時任財政部鹽務署長朱庭琪的私邸中。

朱庭琪為朱其慧的侄子,毛彥文與朱其慧亦為故友。毛氏熱愛兒童,熱愛教育事業,甚得朱氏鍾愛,雙方往來如一家。此次,經朱其慧侄女朱曦與熊希齡長女熊芷從中作伐,極力鼓動熊希齡向毛彥文求婚。熊希齡與毛彥文早已相識,曾稱之為民國奇女子,遂鼓起勇氣,發起了愛情攻勢。

毛彥文(1897—1999),浙江江山縣人,曾在北京女子高等師範學校、金陵女子大學等校就讀,1929年赴美國密歇根大學攻讀教育行政與社會學。兩年後獲教育學碩士學位。回國後在暨南大學、復旦大學任教。

毛彥文少時由父母之命,聘與某錢莊的少東為室,但她堅決不從而逃脫。後與其表哥、東南大學教授朱君毅有十幾年的婚約,但朱竟毀約。毛彥文在感情上深受打擊。當聽到朱曦要介紹熊希齡給自己時,毛彥文甚為猶豫,在她心目中熊希齡是一位慈祥、博學、儒雅的長輩,但畢竟年齡差距懸殊。

遭到拒絕後,熊希齡並未灰心,而是發動情書、情詩攻勢,情意真摯且懇切,既有少年的激情,又有長者的持重。熊希齡女兒熊芷也曾代父上門求婚。面對熊希齡兩個多月的愛情攻勢,毛彥文在徵求了母親同意後,以性情職業相合,與熊希齡遂定下白頭之約。唯一的要求就是,請熊希齡剃掉蓄留多年的長髯。

熊希齡與毛彥文

毛彥文在回憶錄中記述她當時樸素而真誠的想法:「當時反常心理告訴我:長我幾乎一倍的長者,將永不變心……況且熊公慈祥體貼,托以終身,不致有中途仳離的危險。」

得到毛彥文的滿意答覆後,熊希齡如取聖旨,立刻去髯換少年裝。興奮之餘,他還填寫了一闋定情詞,調寄《賀新郎》:

世事堪回首,覺年來飽經憂患,病容消瘦;

我欲尋求新生命,惟有精神奮鬥;

漸運轉春回枯柳;

樓外江山如此好,有神針細把鴛鴦綉;

黃歇浦,共攜手。

求凰樂譜新聲奏,敢誇雲老萊北郭,隱耕箕帚;

教育生涯同偕老,吾幼及人之幼;

更不止家庭濃厚;

五百嬰兒勤護念,眾搖籃,在在需慈母;

天作合,得佳偶。

只是略感其中的「慈母」句韻腳不協,或為傳者之誤。倘將「母」改為「佑」字,似為更好。他的好友、教育家朱經農和詞一闋:

佳話今稀古有,聽天邊噦聲嘹亮,管弦齊奏;

六齣花飛天降瑞,梅與海棠同茂;

似海燕雙棲春柳;

歇浦潮催花信早,試猜誰把這鴛鴦綉;

曦與芷,真能手。

鳳凰生就天然偶,喜相逢和鳴聲葉,翱翔廝守;

依得兩家兒女意,鴻案風光依舊;

畫眉尖,春山爭秀;

樓上江山今應好,率兒曹薰沐祈天佑;

月長滿,人長壽。

其中「曦與芷,真能手」,即指兩位介紹人。

1935年2月9日午後2時許,慕爾堂門前車水馬龍,賀客盈門。該教堂壯麗雄偉,時為上海各教堂之冠,講壇呈半圓形,共有三級。其正中鑲嵌著中國傳統的大紅「囍」字,兩旁及樓上走廊處滿列各界人士所贈花籃,群芳吐艷,宛若花陣,總計百餘個。尤以馮玉祥、梅蘭芳所送者最為引人注目。最高處為奏樂之所,廳內、門首和室內倚柱等處,均纏以冬青翠柏,襯以紅牆碧窗,頗覺莊嚴富麗。

慕爾堂(今沐恩堂)

2時30分,新郎熊希齡先於新娘蒞臨禮堂,就座於參觀席第一排第一位,身著藍袍黑褂,與道賀來賓殷勤握手為禮,容光煥發,精神矍鑠,遠遠望去,不過四十歲許。3時整,新娘毛彥文偕女儐相等翩翩步入禮堂。只見她頭御珠冠,身披白紗,衣白緞服,穿銀灰色高跟鞋,架金絲眼鏡,薄施脂粉,儀態萬千,時尚摩登,妙齡女子無其風度。

音樂響起,琴聲悠揚,儀式開始。證婚牧師朱葆元背講壇中立,新郎新娘並立壇前。男儐相為新娘堂弟毛仿梅,女儐相為朱庭琪夫人。奏樂畢,牧師宣誦聖經。因受教堂禮節所限,不得鼓掌歡呼,故新婚夫婦以及賀客,咸於平心靜氣之中,敬聆聖詞。

詞畢,音樂復起,一對新人合手對面而立。牧師詢問新郎新娘,爾願配成夫婦否,各稱自願後宣讀結婚證書,繼之祝詞,最後交換飾物,新郎新娘互相鞠躬。新婚夫婦挽手同退,來賓隨之徐徐而散。

《申報》圖畫特刊中

對熊希齡、毛彥文婚禮有所報道

婚後兩人相敬如賓、恩愛有加。只可惜這樣的幸福生活只持續了不到三年,熊希齡便因突發腦溢血去世,毛彥文的悲傷可想而知。熊希齡去世後,毛彥文一直沒有再嫁,她1999年在台北去世,享年101歲。

印有熊希齡、毛彥文照片的賀卡

張海若割須求愛記

張海若割須求愛記

張海若(1877—1943),原名國溶、國蓉,號修丞、侑丞,湖北蒲圻人(今湖北江陵)。光緒三十年(1904)中進士,曾任翰林,故人稱「張翰林」。但他不善做官,以書畫、篆刻、穎拓為生。其書法以善書漢隸聞名於時,其穎拓作品與眾不同。一般的穎拓是先在待拓原物上均勻地塗墨鋪紙,後以軟布在紙上輕輕拂按。而他的穎拓則是將待拓原物置於一旁,再依照原物,蘸墨在紙上畫、抹、點、拓。其作品與原物在似與不似之間,因此有著很高的藝術價值。

書畫合璧的扇畫

(齊白石畫蝦、張海若書法)

張海若早年喪偶,後改號「獨園」。平生最愛飲酒,倘有酒會,召之即來,每飲輒醉,醉而沉沉大睡,醒則不知何年何月。歲月無情,進入1935年後,他已是發微花白的老者,右耳失聰,言語時表情豐富,耳、目、口、鼻亂動。待人接物,動作誇張,極具滑稽之態。唯有參胸的長須,為他增添了一絲藝術家風範。

隨著年齡增長,張海若愈感孤衾難溫,更念垂暮之年,需人扶持。縱使有旁人照料,也是多感不便,遂動了續弦之念。尤其在聞聽熊鳳凰在上海結婚後,猶如醍醐灌頂,立即付諸行動。遂於臘月二十八,從其侄子之介,得晤畫家楊嗣馨女士於今雨軒。是日他凌晨即起,急入澡堂,齋戒沐浴,薫香更衣,推學士之頭,割胸前之須,衣履從新,裝束入時。若在燈下遠觀,彷彿一個20歲出頭的美少年。

楊嗣馨,1902年生於貴州鎮遠,師從國畫大師齊白石,擅畫梅花。舊學深厚,也是民國著名的女詞人。

張海若隨其侄子步入茶社,與楊女士握手後,開口便是湖北調的官話。楊女士嫣然一笑,點頭稱是,情意確立。此後,徵得雙方家長同意,定下良辰吉日。美滿姻緣眼看即成,但豈料節外生枝。原來自定情後,張海若欣喜若狂,終日大飲,加之心火如熾,遂得熱病,嘔血盈斗,急忙延醫救治。醫者除診脈開方外,再三叮囑,近期最忌房事與飲酒。見此情景,雙方家人皆主延期,唯張海若在病榻之上輾轉反側,對家人說:「須嗣馨女士親臨相商。」

楊嗣馨得知張海若突患重疾,急火攻心,也是卧病在床。當聽說張海若傳話過來時,竟霍然而起,急至張宅。屏退左右,密語良久,方案遂成。楊女士的條件是,婚後百日內不得行房,半年內不準飲酒。張海若聞言雀起,大聲疾呼:「願承教焉!」婚禮遂得如期舉行。

1935年2月20日下午,張楊婚禮在北平西長安街大陸春飯莊隆重舉行。飯莊門前車水馬龍,來賓盈庭,其中三分之二者皓首蒼蒼,長髯飄飄。3時整,婚禮儀式開始。介紹人為呂仰南、李公侯,證婚人是李子芝、賀履之,主婚人為張乾若、楊國棟,男儐相為越國琛,司儀為彭某。禮成後賓主攝影留念。《天津商報畫刊》記者吳迪生乘機趨前與張海若握手,請其珍重。但張海若聽後,頗為不悅,不服老地說:「十餘年來,吾養精蓄銳,一片精誠,恐金石為之開也!」

婚禮即成,喜宴開席,賀履之特贈一聯,其中「期止酒半年,漫以顛狂呼草聖;後結縭百日,諒能解渴慰文園」之句,既是調侃也是寫實。

《天津商報畫刊》對張、楊婚禮的圖文報道

(1935年2月26日)

齊燮元做了華世奎的女婿

齊燮元做了華世奎的女婿

齊燮元(1879—1946),字撫萬,河北寧河人,北洋陸軍學堂炮科畢業,曾任江蘇軍務督辦、蘇皖贛巡閱副使。1930年,隨著閻錫山的戰敗,他卸釋兵柄,息影津門,不問國事,以讀書研藝為樂,蜇居英租界紅牆道(今新華路)。

在華澤愉前,他曾先後娶了鄭氏、舒氏和陸氏三任妻子。陸氏於1934年突患疾病逝去,年僅34歲。遺有兩個兒子,時長子21歲,次子僅5歲。失偶後,齊燮元終日鬱鬱寡歡,更因家事繁多,深感不便。後經北平政務整理委員會張志譚、前北平憲兵司令秦華從中作伐,介紹津門耆老華世奎的次女華澤愉與齊燮元結縭。

華澤愉(1889—1948),天津人,津門四大書法家華世奎的二女兒,人稱「十三姑」。時年已76歲的華世奎,最鍾愛次女,素日授之讀習。而華澤愉天資聰穎,精通文學,家學承來,善長書畫,為女界所罕見。雖已年過四十,但華世奎仍視之如寶,華澤愉也恃才傲物,一般男子均不得入其法眼。

也是良緣天訂,當介紹人到華家提親時,一說即合,華世奎甚為滿意,華澤愉也點頭稱是。齊燮元正在猶豫迎娶之事,忽見報上刊登的熊毛、張楊結婚消息,齊氏為之一振,遂下定決心。於是,一對老「新人」成就了津門一段韻事。

齊燮元於同年夏曆正月二十日下聘禮後,婚禮定於3月1日舉行。前一日,天津英租界齊公館即已張燈結綵,喜氣盈門。齊燮元也為抱得美人歸而割去鬍鬚,年輕了不少。是日上午10時,結婚儀式在英租界齊氏私邸如期舉行,採用傳統中國式,證婚人為前國務總理高凌霨,江朝宗、吳佩孚、王懷慶、曹錕等平津名流籌辦賀禮,悉數出席,恭賀新禧。來賓對這對新人讚不絕口,連稱「英雄才女,珠聯璧合」。儀式後,齊宅大擺宴席。席間,華世奎向來賓致謝,白髮飄拂,仙風道骨,精神矍鑠,怡然自得。

民國時期婚書

但好景不長,1937年7月抗戰爆發後,齊燮元與王克敏、王揖唐等,在北平組織偽政府籌備處,策劃成立偽華北臨時政府。1940年3月,他出任華北政務委員會委員兼治安總署督辦、偽華北綏靖總司令,推行治安強化運動。為此,1945年8月抗戰勝利後,齊燮元被國民政府逮捕,1946年在南京雨花台以漢奸罪被處決。華澤愉也曾多次勸說齊燮元不要做漢奸,但未獲效果。最終,她不堪背負漢奸家屬的惡名而於1948年服毒自殺。

《天津商報畫刊》中

關於齊燮元與華世奎女兒華澤愉

結婚的報道(1935年3月2日)

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下,也曾有許多男人討小老婆,甚至幾個、十幾個,但都沒有如1935年這般引起社會上如此多的關注。究其原因,是婚姻制度變革使然。民國成立後,隨著女權運動的開展,社會各界要求廢除妾制的呼聲日益高漲。1930年,政府頒行《民法》,確定了一夫一妻制原則,禁止納妾,妾制遂在法律上正式廢除。有了法律的束縛,男人們只准討大,不準討小。於是,老男人們也只好做起了新官人。這三樁婚事在當年轟動一時,輿論界的聲音普遍是讚美和艷羨,甚至是鼓勵的。

民國時期婚書

但同樣是在1935年初,黎元洪43歲的孀妾危文綉在青島改嫁30歲出頭的王葵軒,卻引來以黎氏家族為代表的封建衛道士們的一片責罵,甚至被青島市長驅逐出境。最終,屈服的王葵軒被迫與危文綉分手。由此可見,當年「男可以再娶、女不能再嫁」思想仍在禁錮著中國婦女解放的步伐,男女平等還有較長的一段路要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歷史內參 的精彩文章:

「古籍今讀」之南宋安徽刻本《金石錄》

TAG:中國歷史內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