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歷史上佛教為什麼多次被滅?統治者為何厭惡佛教,道教為何倖存?

歷史上佛教為什麼多次被滅?統治者為何厭惡佛教,道教為何倖存?

佛教在中國的發展經歷了一個十分漫長的時期。兩漢的時期,佛教開始傳入內地。南北朝時期天下混亂,人民生活不安,佛教對人們起到了一定的慰藉作用,百姓追求來世的幸福,在這一時期它開始了發展。南朝短短169年的時間,興建起來了數千座寺廟。隋唐時期,佛教蓬勃發展,出現了三教合一的潮流。

在《洛陽伽藍傳》中,對佛教有過記錄,記下了當時的幾百座寺廟以及周邊的發展的情況。從這些都可以看出當時佛教有多興盛,但是佛教的發展並不是一帆風順的,歷史上有不少統治者曾經下令要消滅佛教,命令百姓要信仰其他的宗教,最為著名的就是三武和一宗的滅佛事件。為什麼佛教遭到了當權者的厭惡呢?

佛教與中國古代所提倡的儒家信仰有著很大的反差。儒家主張積極的入世,而佛教主張出世。佛教對萬事萬物抱著一種漠不關心的態度,不關注現實的社會,反倒關注來生。這樣一來,就導致了人們對社會生活的冷漠,不利於社會的健全,也不會承擔社會責任,久而久之就會導致一個國家的滅亡。所以說在當時的社會,佛教是很不適應的。與儒家相違背,不利於社會的安定,但是還有一個最重要的原因是佛教太費錢了。

唐睿宗曾經說過,天下的財產,佛教佔去了七八分。為什麼佛教會如此的燒錢呢?因為人們過度的信仰,佛教就會一直去捐香火錢,以求得佛祖的保佑。尤其是在戰亂時期,人們四處逃亡,更需要通過佛教求得心裡的安慰。幾乎全部的錢都流進了廟裡,然後又用來修築廟宇鑄佛像。

這對於當權者來說無疑是致命的,國家沒有了財政來維持社會的安定,於是才有了大規模的滅佛運動,沒收了寺廟的土地,收歸國家所有,削減了僧人並且提高了對成為僧人的要求。大批的銷毀佛像用於鑄造錢幣。在打擊佛教的同時,統治者也開始大力提倡在中國本土成長起來的道教,主張清欲無為,在人們的心靈上也實現了一種救贖。

難怪佛教在古代中國的發展如此艱難,主要還是因為太費錢了,和統治者的意願發生了衝突,皇帝要把所有的錢和權力都牢牢的把握在自己的手中 絕對不會允許任何一個人出來分一丁半點。任何宗教都只能成為皇帝控制百姓的一種工具,絕對不可以單獨分裂出來和皇帝搶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盛世史略 的精彩文章:

《三國演義》低調三人,戲份少,正史中卻是優秀將領,比關羽還牛
《水滸傳》王進的武功如何,他師從何人?書中未明寫,一比就知道

TAG:盛世史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