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我國第一個寫到佛教的文學家,是東漢的大科學家張衡!

我國第一個寫到佛教的文學家,是東漢的大科學家張衡!

歷史上文武雙全的人很多,但文理兼修的通才(既是文學家,又是科學家)卻不多見;漢代的張衡正是這樣一位牛人!

科學方面,他發明了渾天儀、地動儀,寫有天文學著作《靈憲》、《渾儀圖注》,數學著作《算罔論》等;文學方面,他和司馬相如、揚雄、班固並稱「漢賦四大家」,有《二京賦》、《歸田賦》等代表作。

而在現存文獻中,第一個寫到佛教的文學作品,正是張衡「二京賦」中的《西京賦》。

《西京賦》描述了漢朝西京長安城的繁華,諷刺了當時日漸奢靡的社會風氣。其中有一句寫到:

「眳藐流眄,一顧傾城。展季桑門,誰能不營?」

其中的「展季」,指的是春秋時著名的賢人柳下惠。柳下惠為展氏,名獲,字子禽,一字季,因為他的封地在「柳下」,謚號「惠」,所以後人稱他為柳下惠。作為遵守中國傳統道德的典範,其「坐懷不亂」的故事廣為傳頌。

而「桑門」,即「沙門」,是梵語中對出家人的稱呼。這個外來詞在我國古代一般指佛教徒。

上面這句話是描寫長安佳麗美貌的,意思是說:美人明眸善睞,眉目傳情,可以傾城傾國,就算坐懷不亂的柳下惠以及出家修行的佛教徒,也抵不住誘惑!

不要小看這裡提到「桑門」的輕輕一筆,它對於中國佛教史的研究而言,卻具有十分重要的價值。

《西京賦》約寫於公元100年前後,上述這句話表明:

1.當時的長安、洛陽等大都市有佛教徒在活躍,已經引起了像張衡那樣的士人的關注;

2.把佛教徒與柳下惠相提並論,顯然是將之視為了道德高尚,尤其是不受色慾誘惑的修道之士;

3.這樣的描寫也暗示,佛教徒是作為社會上的特異存在被看待的。

以上,應當也是當時社會對佛教徒的一般印象,向我們揭示了佛教東傳中土早期的一些情況。

作為科學家的文學家張衡隨手一筆,便為我們留下了十分珍貴的史料!

/End.

(獲取更多內容,敬請關注我們的微信公眾號:古今神秘文化)

~如果您覺得還不錯,

別忘了點贊、轉發和關注哦!

~您的舉手之勞,

是對我們最大的支持與鼓勵!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華神秘文化 的精彩文章:

世事紛擾,心浮氣躁?來首「禪詩」,超脫一下!
《易經》究竟是源於占卜,還是被巫師利用了?

TAG:中華神秘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