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女性死亡率最高的惡性疾病,怎麼早期發現?

女性死亡率最高的惡性疾病,怎麼早期發現?

在眾多婦科惡性腫瘤中,卵巢癌是女性常見且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之一。2015年中國腫瘤登記年報數據顯示,卵巢癌在我國發病率為7.48/10萬,推算我國每年新發病例近5萬,死亡約2.2萬。

女性死亡率最高的惡性疾病,怎麼早期發現?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作為目前備受關注的新型卵巢癌標誌物,血清腫瘤標誌物人附睾蛋白4(HE4)的臨床應用日益廣泛,為卵巢癌的早診早治提供了更為可靠的參考信息。2018年12月,北京市醫療保障局、市發改委、市衛健委、市人社局聯合發布《關於規範調整病理等醫療服務價格項目的通知》,明確了HE4檢測在北京獲得物價審批進入甲類醫保,並已於今年6月15日正式開始執行。這意味著該檢測能更快地進入更多北京的醫院和醫療機構,更多女性將從中受益。

不容樂觀的3個70%

卵巢癌早期臨床癥狀不典型、缺乏特異性,容易與其他疾病混淆,且由於卵巢位於盆腔深部,早期腫瘤在盆腔檢查中難以察覺,導致70%的卵巢癌確診時已是晚期;70%的患者生存率不足5年;對於治癒後的患者,仍有約70%會在3年內複發。

正因發病初期的隱匿性和強大的「殺傷力」,卵巢癌也被稱為「沉默的殺手」。

「卵巢癌的防治關鍵在於搶佔先機。若能早期發現,卵巢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能夠從20%~30%提高至60%~70%,部分可能治癒。因此,我們建議存在卵巢癌高危因素的人群應重視定期婦科體檢。」

女性死亡率最高的惡性疾病,怎麼早期發現?

北京協和醫院腫瘤婦科中心主任向陽對《中國科學報》指出,「卵巢癌雖然早期癥狀不明顯,但仍可以對一些日常癥狀加以關注。當出現不明原因的胃脹、腹脹、乏力、消化不良、腹部疼痛等癥狀時應及時就醫,並進行全面的問診與體檢,結合B超、血清腫瘤標誌物檢測進行鑒別診斷,儘早發現病變、及時治療。」

向陽表示,卵巢癌的高危因素包括:年齡50歲以上;有乳腺癌、結直腸癌病史或家族史;乳腺癌易感基因(BRCA1或BRCA2)基因突變(異常)或與遺傳性非息肉病性結直腸癌(Lynch綜合征)相關的女性;未曾生育或不孕;子宮內膜異位症患者;服用雌激素(不含黃體酮)10年以上等。

「此前卵巢癌的診斷主要依據以經陰道超聲檢測(TVU)為代表的影像學檢查和血液檢查糖類抗原125(CA125),但是這兩種檢測方法各有其局限性。」北京協和醫院檢驗科教授程歆琦指出,「TVU可用於檢查包括卵巢在內的生殖器官,能發現超過1~2厘米的腫塊,但對腫塊的良惡性判讀有賴於醫生的臨床經驗,這可能會導致假陽性或假陰性的情況出現。」

研究顯示,約10%的女性在其一生中會由於盆腔包塊疑似卵巢腫瘤而接受手術,其中僅15%~20%接受手術的女性最終病理確診為卵巢癌。CA125在早期卵巢癌中特異性及敏感性低,50%以上的上皮性卵巢癌早期並沒有出現CA125水平升高的現象,並且CA125在一些婦科良性疾病中也會升高,容易出現假陽性或假陰性,導致誤診或漏診。因此臨床急需更有效的腫瘤標誌物和臨床診斷方法。

HE4、CA125強強聯手

通常情況下,腫瘤標誌物檢測水平的升高更早於影像學檢測結果。對於卵巢癌患者而言,更快速、更精準的診斷往往帶來治療效果和患者生存時間的巨大差異。卵巢癌新型生物標誌物HE4的高特異性和敏感性有效彌補了過往檢測方法的不足。在正常生理情況下,HE4在人體中有非常低水平的表達,但在卵巢癌患者的組織和血清中會高度表達。這樣的高敏感性對於卵巢癌的檢測,尤其是卵巢癌早期及無癥狀階段非常有幫助,可助力醫生更早發現卵巢癌並進行風險評估。

女性死亡率最高的惡性疾病,怎麼早期發現?

程歆琦解釋說,就單一標誌物而言,HE4擁有最佳的敏感性和特異性。研究發現,HE4與CA125這兩種指標互為補充、聯合應用可明顯提高卵巢癌診斷的敏感性和特異性,減少卵巢癌的漏檢,大大提升卵巢癌早期診斷的準確性。HE4聯合CA125檢測可有效地對盆腔包塊、卵巢囊腫和卵巢癌進行鑒別診斷,指導醫生對患者制定個性化治療方案。同時,聯合檢測能夠更好地進行卵巢癌的療效和預後評估、早期發現複發和轉移。

國外多中心臨床研究還表明,利用HE4和CA125的檢測值所建立的卵巢惡性腫瘤風險計演算法(ROMA)可用於評估女性盆腔腫塊為上皮性卵巢癌的風險分層,對不同風險的包塊進行分流,在避免過度診療的同時,優化醫療資源配置。

女性健康也一直是羅氏診斷關注的重點領域之一。羅氏診斷專業和分子診斷部市場部總監鄭佩珊表示,羅氏診斷Elecsys HE4檢測聯合Elecsys CA125檢測,僅需一管血,18分鐘即可為臨床醫生提供更準確的檢測結果,幫助女性改善卵巢癌的早期診斷與臨床管理。

「相信隨著此次HE4檢測正式納入北京甲類醫保,更多女性將從中受益,通過『診斷』的力量讓卵巢癌這一『沉默殺手』無可遁形。」鄭佩珊說。( 記者 李惠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學網 的精彩文章:

機器人,流上「機器血」了
強磁場下到底安全嗎?小鼠給出的答案是

TAG:科學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