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書畫鑒藏:明代中期的山水畫

書畫鑒藏:明代中期的山水畫

明代中期,就在「院體」和「浙派」山水風行的同時,蘇州地區的山水畫家在繼承元人與北宋的畫風的基礎上加以變革。由於此類畫家注重文學修養,講究繪畫的內涵,很快便形成了與「院體」、「浙派」相對立的流派,又因為這些畫家多寓居吳門(今江蘇蘇州),故畫史上稱之為「吳門畫派」。「吳門畫派」中又以沈周為發端,至文徽明聲名大振。而就在沈、文明重江南之際,同時寓居吳門的兩位畫家唐寅和仇英,山水成就也極高,由於他倆是師承南宋「院體」而自成一格,其風格不類「吳門畫派」,故畫史又將他倆和沈周、文徽明並稱「吳門四家」,也有稱「明四家」的。

沈周的山水,早年學王蒙,後學黃公望,晚年醉心於吳鎮,並上溯董源、巨然和李成。他40歲前一般多作盈尺小景,40歲後才拓筆畫大幅。早年的山水筆法較為精細,晚年的畫法則較為粗疏,故又有「細沈」與「粗沈」兩種畫風。「細沈」一路,筆法縝密細秀,氣勢蒼勁沉鬱,構圖顯得繁密而空靈。「粗沈」一路,一般以粗闊的線條勾皴山石,再以點皴或線皴畫出山體的結構,最後再用濃墨和焦墨點苔,顯得骨力勁健,氣勢雄渾,構圖完整。

文徽明的山水初學沈周,後又遠承荊、關、董、巨、夏,以及趙孟頫、王蒙和吳鎮等人。其中又與趙孟頫和吳鎮的面貌較為接近。文徽明的山水也有粗、細兩種體貌。與其他畫家不同的是,一般畫家晚年趨向粗筆一路,而文徽明晚年也有細筆一路。他的一些細筆山水與青綠山水,筆法凝靜沉穩,極見筆力,具有濃重的裝飾性和形式感。就是他的一些粗筆山水,也不是粗筆大意,揮墨縱寫,而是十分含蓄醇和,略帶慎謹生拙,顯得豪放而狂野,酣暢而凝動,具有濃重的文人筆墨審美情趣。其傳世作品有《雪橋策馬圖》、《蘭亭修禊圖卷》《攜琴訪友》扇面《真賞齋圖》等。

唐寅與沈周、文徽明的畫風不同,他早年師承周臣,後又承學李唐、劉松年、馬遠、夏圭等院體一路,併兼學「元四家」以及李成,范寬諸家,融南北兩宗畫風而自成一體。如此,他的山水技法顯得全面而紮實,氣勢雄健而壯闊,造型嚴謹而精確。在「吳門四家」中風格最為多樣,技法最為全面,才氣最為靈現,反映出一位江南才子極高的詩情才氣和落魄心態的生命歷程。傳世作品主要有《落霞孤鶩圖》、《山路松石圖》和《看泉聽風圖》等。

仇英與沈周、文徽明、唐寅的畫風不同。其他三位都是文人兼畫家,而他卻是一位職業畫家。他的山水師承周臣,後又得文徽明指點,並上承劉松年、趙伯駒的畫法,尤以青山綠水成就為最高。仇英在山水畫上能取得成功,除了師承名家之外,另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得力於與收藏家的交往。他曾在項元汴等人家中臨學了大量的唐、宋、元的名作,使之技藝日進,終於成為擅青綠、水墨、寫意和白描各種技法於一體的全才型畫家。其所作山水,筆法精細不拘,構圖繁簡得當,設色清麗典雅,風格清新爽朗。

其實,「吳門四家」和「吳門畫派」還是有區別的。「吳門四家」僅指四人而已,而「吳門畫派」則以沈周為開山祖,至文徽明而聲名大振,並取代「院體」、「浙派」成為畫壇盟主。尤其是自文徽明後,「吳派」幾乎成了文家的天下,僅見著錄的就達三十餘人,其中具有相當影響的文姓畫家就有文彭、文嘉、文伯仁、文震亨、文淑等人,以及門人弟子錢穀、陸治、陳道復、朱朗等。另有謝時臣、張靈等。

另外,受「吳門畫派」影響的明代後期也湧現出許多山水名家。其代表人物有程嘉燧、李流芳、張復、邵彌、陳裸、楊文驄,張宏、陳煥等人。其他不脫吳門體系、各具品貌的畫家尚有李士達、袁尚統、文從簡等。明末清初之際,部分文人士大夫,在詩文書法之餘,寄情山水,所繪山水筆墨疏簡,風格淡逸,不拘形式,耐人尋味,各具自己的面貌,較著名的有黃道周、倪元璐、擔當、方以智、鄒之麟、惲向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