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兩彈一星」精神和載人航天精神的發祥地(一)

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兩彈一星」精神和載人航天精神的發祥地(一)

點擊國家空間科學中心可以訂閱哦!

作者介紹:崔吉俊,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原主任,工程碩士,高級工程師,少將軍銜。長期從事航天發射試驗工作,參與組織指揮了從「神舟一號」至「神舟十號」等重大航天發射任務。

在巴丹吉林沙漠邊緣,在戈壁深處,掩藏著一座神秘的航天城,這就是舉世聞名的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走進去,映入眼帘的是樓房整潔,街道寬敞,樹木蔥蘢,湖水蕩漾,綠草茵茵。在發射中心場史展覽館入口處赫然寫著:「追憶激情歲月,緬懷先輩業績,仰望歷史豐碑,聆聽時代回聲,無不讓人感到歷史的凝重和心靈的震撼。那偌大的發射場,就是一部航天人傾情奉獻的史書;那騰飛的導彈、衛星和飛船,就是一卷撼人心魄的航天史詩!這裡,永遠銘記著那些昨天默默開拓的英雄,承載著共和國的光榮與夢想……」

(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塔)

接受愛國主義教育和前來遊覽的人群絡繹不絕。他們佇立在高高的發射塔前,捧起戈壁滾燙的沙石,徜徉在踏過無數堅毅腳步的街道上,追憶,沉思,那段共和國拓荒的崢嶸歲月立刻浮現在眼前,令人心潮起伏,流連忘返。

上世紀50年代,剛剛解放的新中國百廢待興,全國人民意氣風發、鬥志昂揚地投入到轟轟烈烈的社會主義建設中,盼望早日把祖國建設得繁榮富強。

1957年,隨著蘇聯發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人類征服太空的時代到來了。早在1958年5月17日,毛澤東主席在黨的八屆二中全會上就發出「我們也要搞人造衛星」的號召。他還風趣地說:「我們要拋就拋個大的,像美國那樣只有雞蛋大的,我們不拋。」

(1958年5月,毛澤東在中共八大二次會議上提出:「我們也要搞人造衛星」。)

1970年,發射中心迎來第一顆衛星發射任務。第一顆,神聖的第一顆,衛星命名為「東方紅一號」,帶著那個年代火熱的激情和崇高的信仰。發射場組織指揮和技術準備有條不紊,按計劃完成火箭和衛星的各項測試,待命轉往發射區。

周恩來總理在日理萬機之餘,親自聽取國防科委副主任錢學森和發射中心司令員李福澤對衛星發射準備的情況彙報,對發射彈道、可能出現的問題都做了詳細了解,勉勵大家要謙虛謹慎,注意搞好協作。之後,周總理電話通知國防科委,中央同意發射衛星的計劃安排,批准衛星和火箭轉運至發射陣地。當得知發射前各項檢測工作圓滿結束,周總理又打來電話說,毛澤東主席已批准這次發射,希望大家鼓足幹勁,過細地做工作,要一次成功,為祖國爭光。周總理密切關注著發射程序的實施,甚至關注著發射準備最後階段故障的排除,這對全體參試人員是極大的鼓舞和鞭策,大家沉著、冷靜、準確地完成了各項操作,直到火箭點火、起飛,衛星準確進入預定軌道。

(「東方紅一號」衛星)

(「東方紅一號」衛星初期總體組成員)

抬頭看,天上多了一顆會唱歌的星,那是我們中國人自己的衛星。「東方紅一號」衛星重173公斤,比美國8.22公斤的第一顆衛星重了21倍。毛澤東主席的偉大號召和幽默預言勝利實現了。在當年「五一」國際勞動節的慶祝活動中,毛主席在天安門城樓上親切接見衛星研製和發射人員。喜訊傳到大漠,發射場一片歡騰。

(1970年4月24日,基地官兵收聽到衛星發回的「東方紅」樂曲。圖源: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

衛星技術在發展,發射技術也在不斷進步。經過數年發射實踐,返回式衛星發射任務於1975年在發射中心實施。返回式衛星由儀器艙和返回艙兩個艙段組成。衛星在太空完成預定任務後,返回艙返回地面,提供所獲取的信息。1974年11月返回式衛星首次發射曾經失利,把衛星「送上去,收回來」是全體參試人員的堅定目標。為此,發射中心周密安排星箭測試和火箭豎立狀態的振動試驗,妥善解決發現的技術問題,於1975年11月26日把我國第一顆返回式衛星送入天宇,11月29日返回艙成功返回地面。

千里戈壁回蕩著火箭的轟鳴,呼嘯的漠風似乎在為我們詠誦,中國成為第三個能夠回收衛星的國家。東風再次寫下輝煌的一筆。

度過十年動亂,發射中心在改革開放的春風中展示出新的風采,煥發出嶄新的精神面貌。1981年,發射中心執行「一箭三星」發射試驗任務。「三星」分別為「實踐二號」、「實踐二號甲」和「實踐二號乙」。火箭和衛星經過嚴格的質量複查,試驗中嚴格實行崗位責任制,星箭測試工作十分順利,僅用28天就完成了各分系統測試、匹配測試和模擬飛行總檢查。9月20日,運載火箭攜帶著三顆衛星點火起飛,將三顆衛星準確送入預定軌道。

仰望星空,中國軌道上盛開出三朵奇葩。中國第一次利用一枚運載火箭發射一組空間物理探測衛星,不僅獲得了重要的探測數據和試驗結果,而且使中國成為世界上少數幾個掌握「一箭多星」技術的國家。

大漠敞開胸懷,踏上對外開放更廣闊的舞台,巴丹吉林即將撩開神秘的面紗。1987年,發射中心第一次利用返回式衛星為法國馬特拉公司提供搭載服務。隨後幾年又為聯邦德國提供微重力實驗裝置搭載,為瑞典提供整星搭載服務,均取得圓滿成功。這些搭載活動,向世界展示了中國運載火箭和衛星技術的實力,也展示了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的發射能力,對我國航天發射進入國際市場具有劃時代的重要意義。

大漠東風勁吹,航天人高歌猛進。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在取得航天發射輝煌成就的同時,也培育出光燦燦的「東風精神」,那就是:艱苦創業,無私奉獻,科學求實,開拓進取。16個字,凝聚著大漠邊關冷月和朔風,凝聚著百萬人猶似紅柳和駱駝刺般默默無聞的勞作,更凝聚著幾代東風人的血汗與青春。

來源:中國空間科學學會CSSR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家空間科學中心 的精彩文章:

馬文號:「復活」火星大氣可能嗎?
太空中最為壯觀的世紀煙火,究竟何時會走到盡頭?

TAG:國家空間科學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