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喬哈里資訊窗視角下大學生宿舍人際關係改善研究

喬哈里資訊窗視角下大學生宿舍人際關係改善研究

摘 要:大學宿舍舍友之間良好的人際關係對學生學習知識、適應社會、健康成長等方面具有積極促進作用。以喬哈里資訊窗理論為基礎,將宿舍人際溝通根據溝通程度的不同分為開放型、自我型、自私型和封閉型四種類型,並提出在班導師、輔導員以及學生幹部等監督指導下,各宿舍分別採用制定宿舍公約、開展優秀宿舍創建以及舉行團體輔導等形式活動,有針對性地改進宿舍人際溝通。

關鍵詞:大學宿舍;人際關係;喬哈里資訊窗

2015年3月9日,《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對1,355名大學生進行宿舍人際關係方面的問卷調查。結果顯示:67.6%的學生有過調換寢室的念頭,更有70.5%的學生表示自己不同程度地受困於寢室矛盾。同時,對影響宿舍人際關係的原因也進行了調查訪談, 39.0%的學生一致認為導致上述問題的原因是宿舍舍友之間缺乏溝通和溝通不力。學生宿舍人際關係問題已成為影響大學生生活、學習、活動的主要因素之一[1],並列為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一大難點。與此同時,高校由於舍友之間的矛盾所引發的隔閡、衝突甚至已日益成為社會所關注的熱點和焦點。同時,通過對北方工業大學2015屆畢業生中出現的近十幾個「學霸」宿舍進行調查追蹤,這些宿舍成員中90%以上的人考取了名校的研究生或出國深造,部分優秀學生還保送研究生。他們彼此善於溝通、樂於分享感受、勇於互助,導致他們非常出色。由此可見,宿舍人際溝通對於個人成長的重要性。大學生宿舍人際關係的好與壞是檢驗大學生溝通能力、交際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的一桿標尺,對大學生性格完善和心理健康具有重要而深遠的意義[2]。

喬哈里資訊窗理論概述

20世紀50年代,美國心理學家喬瑟夫·勒夫和哈里·英格拉姆進行組織動力學研究時,就溝通的技巧和理論建立起一個以他們兩個人名字命名的「喬哈里資訊窗」。喬哈里資訊窗把人的內心世界比作一個窗子,表示了一個人對自身信息和對他人信息的開放程度。共劃分為四個部分(如圖1所示):區域1稱為「開放區」,表示信息不僅自身已知,而且是對外公開的。例如:自身的性別、種族以及所從事的職業等。區域2稱為「盲目區」[3],表示信息對自己而言是未知,但是對於他人卻是已知的。例如:自身的處事方式,別人對你的感受等。區域3稱為「隱秘區」,表示信息對於他人呈現未知或隱藏狀態,但對於自己卻是已知的。例如:自己未曾與大家分享過的童年經歷,以及自己的好惡等。區域4稱為「未知區」,表示信息對於自身和他人都是未知的。例如:自身尚未發覺同時也未被別人發覺的各類技能等。

喬哈里資訊窗視角下大學生宿舍人際關係改善研究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圖1 喬哈里資訊窗模型

在喬哈里資訊窗模型中,整個窗的大小不變,但是各個區域隨著信息的共享以及溝通的深入而大小是可變的。一般情況下,在溝通交流的過程中,雙方的訊息能夠實現較好的共享,交流的氛圍逐漸被對方所熟悉,溝通效果會按照彼此滿意的程度實現。隨之而來,開放區會逐漸擴大,其他三個區域逐漸縮小。

大學宿舍人際溝通的喬哈里資訊窗模型

按照喬哈里資訊窗理論,大學宿舍舍友之間溝通可以按照「自己已知—自己未知」和「舍友已知—舍友未知」兩個維度進行劃分,最終形成自己和舍友都了解、舍友單方面了解、自己單方面了解以及自己和舍友均不了解的四種狀態,分別對應了開放區、盲目區、隱秘區和未知區(如圖2所示)。同時,根據四個區域溝通程度的不同,可以將溝通劃分為開放型溝通[4]、自我型溝通、自私型溝通與封閉型溝通。

1.開放型溝通

開放型溝通是指溝通雙方之間願意公開、坦誠、自由地進行信息交流的一種溝通方式,開放區所佔比例較大。在這種溝通類型下,自己和舍友之間對彼此的情況都很了解。溝通過程中,彼此將自己的興趣、愛好以及相處的感受等信息準確地告知對方,於是宿舍成員之間能夠相互包容、和諧共處,最終建立起良好的宿舍人際關係。

2.自我型溝通

自我型溝通是指溝通主體無所忌諱、不顧客體感受的一種單向信息傳遞方式,盲目區所佔比例較大。在這種溝通類型下,自己不顧及別人對自己的感受和看法,將自己的直觀感受與體會全部傳達給舍友。這種溝通類型日常表現為說話和做事口無遮攔、大大咧咧,較容易引起別人的反感,讓別人感覺不舒服,不願與之交往。

3.自私型溝通

自私型溝通是指溝通主體過於敏感、不願與他人分享自己信息的一種溝通方式,隱秘區所佔比例較大。在這種溝通類型下,自己有意或無意隱藏自己的感受與想法,不將自己的真實想法告知舍友。這種溝通類型日常表現為說話模稜兩可、躲躲閃閃,較容易讓對方覺得是在敷衍了事,從而日後會讓大家心存戒備,導致對方猜忌,甚至引起不必要的宿舍糾紛。

4.封閉型溝通

封閉型溝通是指溝通主體之間幾乎沒有任何個人信息交流的一種溝通方式,未知區所佔比例較大。在這種溝通類型下,自己與舍友之間彼此都缺乏了解。這種溝通類型日常表現為宿舍成員之間交流的信息非常少,甚至不願交流,更難知道對方的想法,對同一問題很難達成共識。最終導致彼此懷疑和不滿,出現互相指責、互相抱怨,於是互相溝通更加困難,造成惡性循環。

喬哈里資訊窗視角下大學生宿舍人際關係改善研究

圖2 舍友溝通過程中喬哈里資訊窗模型

學生日常生活中,宿舍之間開放型溝通是最理想的溝通類型,能夠達到最佳的宿舍人際關係,其主要原因是雙方交流信息得到了共享,彼此之間均在開放區溝通。此外,在喬哈里資訊窗中,自我型、自私型和封閉型這三種溝通類型可以通過調整與改變轉換成開放型溝通(如圖2所示)。一方面,自己將個人感受分享給舍友可以使隱秘區縮小,舍友公開自己的信息能使盲目區變小,同時宿舍成員之間通過不斷溝通反饋,進一步擴大已知區。另一方面,舍友之間通過自身努力和相互協助,不斷探索和感知未知區,並縮小未知區。因此,這四種溝通類型的分類,不僅為宿舍成員評估溝通效果提供了依據,而且為今後更多的開放型溝通奠定良好基礎。

喬哈里資訊窗理論在改善大學生宿舍人際關係方面的應用

由喬哈里資訊窗模型可知,要想提高溝通效果,達到有效溝通,除了儘可能縮小盲目區和隱秘區,並不斷擴大開放區之外,也需要不斷探索開闢未知區。具體到大學宿舍人際溝通的實際中,就是要避免自我型溝通、減少自私型溝通,不斷擴大開放型溝通,同時還要探索摒棄封閉型溝通。所以,要達到宿舍成員開放型溝通,除了宿舍成員自身努力加強溝通之外,宿舍管理員、學院班導師、輔導員對學生的教育管理也十分重要。

1.暢談卧談會,擴大開放型溝通

莊子說過:「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在宿舍人際交往中,最基本的溝通原則就是坦誠相待,不苛求、不強迫、不嫉妒,進行開放型溝通。宿舍是學生平時生活和休息的地方,晚上也是彼此之間最放鬆、交流最多、最容易展開交流的時間。通過卧談會,宿舍成員彼此談論一下當天發生的事情,交換一下彼此的看法,能讓大家更加了解彼此的性格、愛好和價值觀等,不斷擴大彼此的「公開區」。溝通學教授雷·佩恩提出:「詞語的選擇就是對世界的選擇」,在溝通中要避免使用會對大家造成心理傷害的詞語,也要避免使用會使對方感到排斥的語言。因為,在溝通過程中,不能只注重自己的觀點,強制性地讓別人接受自己的觀點,從而使溝通缺乏互動,影響大家溝通的積極性。通過制定宿舍公約制度,大家按時起床、打掃衛生,不說髒話,營造良好宿舍氛圍,也能夠讓大家彼此熟悉、相互尊重和體諒等,大家共同遵守和相互監督,創造開放型溝通的條件和氛圍,奠定良好的開放型溝通基礎。

2.組織互贊會、互評會,減少自我型溝通

老子說過「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但很多時候,與別人進行溝通時,不經意流露出來的個人情感或者表現出來的個人動作等自己是無法察覺和感知的,這就是盲目區,這些信息只有對方給予自己評價與反饋時才可以獲得。現實生活中讓盲目區完全消失是不現實的,不過可以通過提高自我認識減少或規避自我型溝通[5]。

宿舍成員之間避免盲目區最有效的方法是定期召開互贊會和互評會。通過高年級學生帶領宿舍成員開展宿舍「一幫一」活動,藉助團體輔導的形式,開展各類互贊會和互評會,減少自我型溝通,宿舍成員之間通過互贊會說出大家的優點,能讓每個人有更強烈的自信;相反,召開互評會,宿舍成員說出彼此的不足,能讓人更快進步,更好地融入宿舍。當然,為了獲得理想的溝通效果,也可以通過主動徵求和反饋意見等手段,減少盲目區、擴大公開區,增強對個人的了解。

3.召開專題復盤會,避免自私型溝通

馬爾頓曾說過:「要想吸引朋友,須有種種品性。自私、小氣、嫉忌,不喜歡成人之美,不樂聞人之譽的人,不能獲得朋友。」 隱秘區能否適當開放以及開放程度如何,很多時候是衡量溝通效果的重要標準,也反映了人際關係的好壞。宿舍成員之間將自己的隱秘區引向公開區的最好辦法是召開復盤會。通過召開專題復盤會,宿舍成員彼此反思自身過去的成績和不足,挖掘其存在的問題或癥結所在,公開自己的「難言之隱」,提高個人信息曝光率。彼此之間互相分享,達到學會寬容、學會體諒,進而做到換位思考。同時,也需要注意過於私人的問題,如心理健康、嚴重過失等信息的公開需要一個循序漸進過程和一個合適的環境,一旦在不適合時間或場合公開,反而會出現不良後果。

4.發揮學生潛力,探索封閉型溝通

戴爾·卡耐基曾說過:「多數人都擁有自己不了解的能力和機會,都有可能做到未曾夢想的事情。」未知區是自己與他人都不知道的區域,至於到底怎麼樣是誰也無法預測的,只有通過不斷地努力去挖掘或探索得到或感知。未知區探索有時在解決宿舍人際關係方面起到出其不意的良好效果,宿舍每位成員都要努力探索自己的未知區從而進入公開區。

輔導員通過開展優秀宿舍創建,通過開展踐行宿舍公約活動,可以有效探索未知區。例如:宿舍成員共同約定每天開展一小時相約晨光活動,通過日常制定製度,互相鼓勵、不斷堅持,成員之間相互默契程度進一步提升,而且每個人在養成良好習慣方面也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德國著名的哲學家叔本華曾說過:「單個的人是軟弱無力的,就像漂流的魯濱遜一樣,只有同別人在一起,他才能完成許多事業。」宿舍成員彼此在努力探索封閉型溝通的過程中,會深刻地感受到團隊的力量,同時更會不斷地超越自我、升華自我。

對學校而言,創建學習型宿舍,這是創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途徑與方法,能夠改善宿舍關係,推動宿舍文化建設。第一,新生入學時,按專業合理劃分宿舍,構建互補、合作、競爭的宿舍,為開展團隊學習打好基礎。第二,加強對優秀宿舍的宣傳,在新生入學教育中加大宣傳宿舍建設的重要性,抓住關鍵時間點做好引導,發揮榜樣示範作用。第三,加強指導學生的團隊學習,增強宿舍建設的內部動力。第四,著力打造宿舍文化,採取選擇性激勵的方式,開展專業特色素質教育活動。開展文明宿舍評比,組織演講賽、辯論賽、專業競賽、職業規劃等活動,可促進優良學風建設,有效實現人才培養目標,提高學生全面素質發展。

對大學生而言,每天大約有30%以上的時間是在宿舍度過的,宿舍人際關係對個人的影響十分巨大,宿舍關係處理得好與壞也直接關係著大學生活和學習的優劣。按照喬哈里資訊窗理論,做好以下幾個方面至關重要:一是深刻理解「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的深刻寓意。與人交往最基本的準則就是你如何對待別人,別人就會如何對待你。如果你和藹又樂於助人,你周圍的人往往對你和善也更樂於幫助你。如果你總是懷疑別人、猜忌別人甚至為人苛刻,那麼你也很可能會得到相同待遇。二是真誠聆聽,學會換位思考。當你傾聽的時候,學會設身處地、全神貫注,即是對別人的尊重,也是了解別人的需要,理解別人的難處。隨後,當需要評價和表達時,不僅要積極與坦誠地說出自己的感受、做出客觀評價,而且還要學會站在他人角度考慮問題,盡量避免自己的表達過於嚴厲和尖銳,以免傷害到別人的自尊與感情。三是要直接果斷,注重清晰溝通。盡量不要含糊其辭,要用清晰的語言、簡潔的作風進行溝通。避免讓別人「揣測」自己的心思,更不要期望別人能夠猜對你的心思。四是要學會創新,不斷超越自我,不循規蹈矩。努力嘗試新鮮事物,嘗試新的體育活動、新的愛好或是新的生活方式,努力去尋找、去創造生活中的美。這其中要善於利用外部環境,通過自己定計劃,勤總結,別人多監督、多幫扶,虛心聽取他人的意見和建議,使自己始終處在一種陽光向上的生活氛圍中,不斷讓自己成長進步,獲得自信感與滿足感。(作者單位:庫穎,北方工業大學電氣與控制工程學院;王偉賓,北方工業大學學校辦公室)

本文系2018年度首都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支持課題「喬哈里資訊窗視角下大學生宿舍人際關係改善研究」(項目編號:BJSZ2018ZX10)階段性成果

參考文獻:

[1]燕燕,燕炯.淺析我國高校學生宿舍人際關係的矛盾問題[J].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2009,21(2):124-125.

[2]王亞娟.高校學生宿舍人際關係的道德調節[J].思想理論教育月刊,2013(11):89-92.

[3]Shenton AK.Viewing information needs through a Johari Window[J].Ref Serv Rev,2007(35):487-496.

[4]陳通,馬菲.基於喬哈里資訊窗理論的醫患溝通模型及啟示[J].醫學與社會,2014,27(2):55-58.

[5]邊西同.喬哈里資詢窗視角下的師生溝通[J].現代教育科學,2014(4):71-72.

《北京教育》雜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英語課堂的「現代」與「傳統」
長三角家校合作角色重塑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