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孟子:儒家理想人格的六個境界

孟子:儒家理想人格的六個境界

孟子喜歡講「人禽之別」,因為孟子認為,既然我們很幸運地成為了人,就應該有人的樣子,而不能「人模狗樣」象禽獸。人之所以為人,在於有善的四端,具有仁義禮智等道德意識。為人之道就是努力讓自己距離禽獸越來越遠,而不是和禽獸混在一起,成為禽獸不如或衣冠禽獸,這是孟子為人類劃定的底線。孟子也喜歡講「人皆可以為堯舜」,只要你努力,就可能成為堯舜那樣的聖人。所以,為人之道就是努力向堯舜那樣的聖人靠近,這是孟子為人樹立的高線和榜樣。

孟子:儒家理想人格的六個境界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珍愛道德遠離禽獸;好好學習做個聖人,這是孟子對我們的兩條要求。孟子告訴我們,做人的最高境界就是成為聖人,成為堯舜禹、孔子那樣的人。但事實上,不是什麼人都能成為聖人的,所以,孟子對知識分子的要求很高,他們在古代叫「士」,而「士」就是社會的良心和中堅,「聖人」做不到,那就做個「士」或「君子」吧,因為在孟子的眼裡,「士」和「君子」處在同一個層次。

孟子崇尚大丈夫,在他身上,集中體現了大丈夫人格風範——獨立人格、不畏權勢和有守有為。孟子眼裡的「大丈夫」,不是大碗喝酒大塊吃肉胸毛蓬勃生長滿臉橫肉的黑社會,也不是縱橫列國依順君主意圖謀取個人私利的縱橫家,大丈夫是「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貧賤不能移」的不畏權勢不慕富貴人格獨立的大英雄,是「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有操守有擔當的男子漢。

為勸人向善,孟子為中國人樹立了理想人格,他希望人都能向聖人學習努力向善,最好成為堯舜孔子那樣的聖人,實在做不到,你可以做個君子、大丈夫,做個有良心的人,反正不能做禽獸。

為了把理想人格說清楚,孟子把理想人格從低到高分成六個層次,讓人們按圖索驥,樹立學習的目標。

「可欲之謂善,有諸己之謂信。充實之謂美。充實而有光輝之謂大。大而化之之謂聖。聖而不可知之之謂神。」

孟子:儒家理想人格的六個境界

第一種是善。這種人值得別人喜歡,但不是長得好看或特別有錢,而是內心充盈著的善的光輝。第二種是信。孟子認為,善不是刻意表現出來的,而是真實存在於人的內心,是按照內心的道德指令去做善事,是由「仁義行」而不是刻意地「行仁義」,這種境界叫信。第三種是美。美不是女孩子明眸皓齒、男孩子瀟洒俊朗,而是內心充滿了善和信的光輝。用今天的話說,就是身上有一種美好的氣質。第四種是大。不僅內心要有善、信的美,還要將這種美表現出來,有益於社會,讓別人都能從大人的道德之美中得到教益。

孟子很推崇大人的境界,他說,「唯大人為能格君心之非。君仁,莫不仁;君義,莫不義;君正,莫不正。一正君而國定矣」。「只有道德高尚的大人才能糾正君主思想上的錯誤,大人可以引導君主行仁。君主如果講仁愛,人民沒有不仁愛的;君主如果講道義,人民沒有不道義的;君主如果端正,人民沒有不端正的。國君一旦端正國家也就會安定了。」因此,大人不僅要修養道德,還要對外物施加影響,讓國家和社會也遵循正道。

孟子:儒家理想人格的六個境界

這還不是理想人格的最高境界,大人只相當於把絕世武功練到第八層的人,而真正超凡入聖的是「聖」和「神」。在孟子心中,「聖」是把心中美好的道德和兼濟天下的擔當充分發揮出來,化育天下造福蒼生的人。比聖人還要偉大的是神人。儒家學說不大相信鬼神,對鬼神之說存而不論。所以「神」不是在天上飛來飛去的神仙,而是在「聖」的基礎上,能夠通權達變遊刃有餘出神入化的人,與聖人處在一個層次,只是說法不同而已。

善、信、美的層次,相當於「士」和「君子」,大的層次相當於賢人,已經接近於聖人的境界了,而聖人和神人是孟子理想人格的最高典範,相當於堯舜禹那樣偉大的君王和聖人。

孟子告訴我們,既然我們得到上天的恩賜,幸運地生而為人而沒有成為禽獸,就應該追求道德的圓滿,我們可以做個「士」或「君子」,做有為有守的「社會的良心」,而道德的追求是沒有止境的,我們還要做大人、賢人,最後做像堯舜禹那樣的聖人。孟子為我們搭建了從善到神的理想人格的階梯,讓道德追求有路可循,至於能否登堂入室脫凡入聖,關鍵在於自己的努力,因為事在人為,因為「人皆可以為堯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好玩的國學 的精彩文章:

慧能何以成為禪宗的六祖?南宗何以成為禪宗的主流?
儒家如何看待命運?孔子:知其不可而為之!孟子:盡人事知天命

TAG:好玩的國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