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心理 > 心理學家:從來不發脾氣,是一種危險的人格

心理學家:從來不發脾氣,是一種危險的人格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實用的心理學

朋友小林最近總是愁眉苦臉,她不明白為什麼自己的「完美男友」突然像變了個人。她講述道,男友曾經是一個通情達理的人,從來不對自己發脾氣,處處讓著她。

心理學家:從來不發脾氣,是一種危險的人格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眼看著都到了談婚論嫁的階段,男友卻因為「到哪裡吃飯」這件小事和她鬧翻了,兩人的關係瀕臨破裂。小林承認,最開始她的語氣的確強硬了一些,但是,她沒有想到男友突然情緒爆發了,對她大吼道「我已經忍你很久了,簡直受不了你,給我滾!」

當聽到這些話時,小林感覺既震驚、又難過,他完全沒有想到平日里看上去溫文爾雅、從來不發脾氣的男友,居然會對自己說出這些話。其實,從個體心理層面看,不論是在親密關係中還是日常人際交往中,那些從來不發脾氣的人都是不值得深交,因為他們這種人格特徵是危險的。

心理學家:從來不發脾氣,是一種危險的人格

壓抑

那些從來不發脾氣的人並不是真的沒有脾氣,而是他們總是將自己的感受壓抑在心中,不願意與身邊的人交流,也不通過其他途徑釋放出來,他們的顯著特徵是:

1、不善於表達憤怒,不善於發泄焦慮、抑鬱等情緒

2、過分的自我剋制,甚至為了迎合、討好他人而傷害自己

3、缺乏應對生活壓力的信心,處處謹小慎微

心理學家:從來不發脾氣,是一種危險的人格

久而久之,所壓抑的負面情緒會到達個體可承受的臨界點,最終在一些導火線的觸發下,爆發出來,形成巨大的傷害力。而越是與他們走得近的人,越容易成為這種巨大情緒爆發的受害者,嚴重情況下甚至會威脅到生命安全。

弗洛伊德在《 自我與本我》一書中首先提出了本我的概念,他認為,本我是人格中最原始的部分,是人類生物性衝動的殘留。並且,有的人在「本我」中壓抑了太多慾望與情緒,而這些負面情緒與想法不會無緣無故的消失,當「自我」失去控制時,這些被壓抑的東西就會一觸即發。

心理學家:從來不發脾氣,是一種危險的人格

C型人格

在福利曼提出的人格理論學說中,將這類喜歡壓抑自我的人稱作「C型人格」,現代心理學上也稱之為癌症性格(癌症患病率高於普通人三倍)。

這類人的性格特點是:凡事喜歡自己承擔,不願將真實的自我向他人表露。平日里看上去性情不溫不火,舉止穩當,屬於較為平凡、老實的人。在面對衝突時,也不會對人惡言相向,而會將憤怒與不滿情緒壓抑到自己內心,因此,這類人幾乎不發脾氣。

從實際效果來看,適當的剋制自我情緒與行為是件好事,但如果過度壓抑,則會適得其反。我們就以憤怒情緒為例,一個人如果不能及時發泄憤怒情緒,那麼這種負面能量就會轉而攻擊其自身。

心理學家:從來不發脾氣,是一種危險的人格

從進化心理學角度看,「適度的發脾氣」是有社會適應性意義的,不僅僅能幫助我們表達內心的感受與想法,讓他人明白自己的底線,保護自己的基本權益不受侵犯,還能幫助我們為心靈減壓,用合理的方式將壓抑的情緒釋放。畢竟學會向他人傾訴、表達自我感受,是有利於我們身心健康的。

另外,從旁人的角度來看,要盡量避免與從不發脾氣的人深交。一方面,因為這類人往往比較世故,很擅長掩飾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令人難以捉摸;另一方面,他們很可能會因為某一件微不足道的事觸及「臨界點」,所有堆積的情緒與不滿突然爆發,傷害到周圍的人。

- The End -

作者 | 神奇小小

第一心理主筆團 | 一群喜歡仰望星空的年輕人

參考資料:《 自我與本我》


微信公眾號:第一心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第一心理 的精彩文章:

永遠不要把同事當朋友 | 職場中,請牢記這三條潛規則
從心理學角度看,到底是臉型重要,還是五官重要?

TAG:第一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