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朱棣倡行分治女真200年,是誰洞開天命汗一統的缺口?

朱棣倡行分治女真200年,是誰洞開天命汗一統的缺口?

向敬之

1

努爾哈赤正式伐明,是在天命三年(1618)四月十三日壬寅,以「七大恨」祭告天地,宣布不承認於明朝的附屬關係,率步騎兩萬向明朝發起進攻。

「七大恨」不過宣傳書而已,但努爾哈赤起兵伐明,早在萬曆十一年(1583)以十三副遺甲起兵索報祖父仇,就開始了積蓄力量。

努爾哈赤家族雖在關外,但從其六世祖孟特穆(即後來被追尊的肇祖原皇帝,明朝與朝鮮文書中寫作「猛哥帖木兒」或「猛哥帖木爾」)起,就是明朝皇帝的臣民。猛哥帖木兒為女真斡朵里部首領,被蒙元朝廷封為斡朵里萬戶府的萬戶,明元大戰時他率部東移,歸附朝鮮王歸附,仍為萬戶。明永樂帝繼位後,大力招撫女真,設立衛所,並遣使朝鮮,強迫朝鮮新王放回猛哥帖木兒一部。朝鮮王恩威並施,也想留住猛哥帖木兒,怎料猛哥帖木兒見到永樂帝的收復敕諭和使節後,一面對監視的朝鮮官員說「我等不從朝廷招安」來麻痹朝鮮王放鬆警惕,一面尋找機會隨從明朝使臣王教化前往京師(南京應天府)覲見明朝「天皇帝」。天子坐明堂,封官又賞物。此後,猛哥帖木兒家族就世襲明朝建州衛指揮使、都督等職務,掌管衛所事務,同時向朝廷進貢,並率部隨明軍征戰。

朱棣倡行分治女真200年,是誰洞開天命汗一統的缺口?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永樂帝

努爾哈赤的祖父覺昌安是建州左衛枝部酋長,為明都指揮使,人少勢弱,與子塔克世早期依附建州「強酋」親家王杲。努爾哈赤的父親塔克世繼任建州左衛指揮使,母親喜塔臘氏為建州右衛都指揮使王杲(《清史稿?后妃傳》作「都督阿古」,二名同一人)的長女。

努爾哈赤十一歲、舒爾哈齊五歲時,生母去世,家事由繼母納喇氏主持。繼母為人刻薄,對塔克世吹枕邊風,與二子分居,且給的財產很少。無奈,舒爾哈齊便跟隨哥哥離開家,寄居在外祖父王杲門下。

萬曆二年,明朝遼東總兵李成梁率軍攻陷王杲的古勒寨,努爾哈赤和舒爾哈齊雙雙被俘,被充作幼丁,隨軍征戰。每次作戰,明軍都讓女真俘虜打頭陣,玩命衝殺。幾仗下來,大部分女真俘虜兵都戰死,只有努爾哈赤兄弟僥倖活下來,並且練就一身健壯的體魄和精湛的武藝。

萬曆十一年,舒爾哈齊的祖父覺昌安和父親塔克世,被另一部落主尼堪外蘭誘殺,死在明朝的亂軍之中。努爾哈赤兄弟悲痛欲絕,一起離開明軍,決定為死去的親人報仇。

此仇,後來被努爾哈赤寫進了反明檄文《七大恨》:「吾父祖於大明禁邊,寸土不擾,一草不折,秋毫未犯,彼無端生事於邊外,殺吾父祖,此其一也。」(《清太祖武皇帝實錄》卷一)

2

「七大恨」強烈地譴責了明朝開國後,對遼東奉行的「分而治之」的民族壓迫政策。明朝統治者將遼東分解為二百六十多個衛所,捨得官職和賞賜,捨得級別和敕書,就是不許他們團結攜手,就是不許他們稱雄爭長。

萬曆三十六年九月,禮部右侍郎楊道賓的一份奏疏,一語道破明廷統治集團制御遼東諸部的思想,由來有自:夷狄自相攻擊,最有利於我朝,皇上可收漁人之功。今日,我們仔細體悟成祖文皇帝,所以分女真為建州、海西和野人三大部,又析衛所地站為二百六十二個,而使他們各自雄長,不歸統一,正是我朝治理夷狄必須堅持的方略:不使之結盟而使之分裂,保護其現狀而不讓其改變。

為了有效地統治遼東,明朝統治者積極培植親明派,利用他們去鎮壓、削弱反明勢力。努爾哈赤的外公、建州右衛都督王杲、阿台父子不受管束,於是明朝支持哈達部首領王台稱汗,進行反擊。努爾哈赤的祖父覺昌安、父親塔克世,屬於親明派,卻被「誤殺」(《清太祖武皇帝實錄》卷一)成明治遼東的祭品。

與此同時,明朝統治者不但設置了以遼陽為中心的二十五衛對其進行軍事防禦,而且加緊對遼東女真諸部進行著嚴厲的盤剝和鎮壓。萬曆二十四年起,尚膳監監丞高淮出關開礦,以朝廷派出的礦稅使之名,對遼東大肆搜刮民財,誣捕反抗者和反對者,為害十年,讓民眾無不控訴:「遼人無腦,皆淮剜之;遼人無髓,皆淮吸之。」(《明經世文編》卷四百六十七《宋一韓疏》)遼東總兵李成梁鎮防有功,爵封寧遠伯,但也是恃功驕縱、奢侈無度,與宦官高淮狼狽為奸,儼然遼東的土皇帝。再加上遼東巡撫趙楫,助紂為虐。

兵科都給事中宋一韓《直陳遼左受病之原疏》,說:「遼左有三患,而建夷不與焉。」說的就是首惡高淮、幫凶趙楫與保護傘李成梁。

明朝官員擔心禍起遼東的「三患」,即為奴役女真諸部的「三害」,侵害遼東,使之被壓迫被侮辱的少數民眾不得不反。努爾哈赤應勢而起,打出了反抗暴明的大旗。

朱棣倡行分治女真200年,是誰洞開天命汗一統的缺口?

努爾哈赤畫像

但是,努爾哈赤勢孤力單,遠不能與擁兵百萬的大明「天皇帝」交鋒,乃諉過於建州左衛圖倫城主尼堪外蘭,指責其唆使明兵殺害父、祖,奏請明臣執送。不料這一要求,竟惹惱了驕橫跋扈的明朝邊將,被視為無理取鬧,一口拒絕,並宣稱要於甲板築城,令尼堪外蘭為「滿洲主」(《清太祖武皇帝實錄》卷一),因而尼堪外蘭威望大升,於是國人信之,皆歸尼堪外蘭,甚至連親族子弟也「對神立誓」,欲殺努爾哈赤以歸之,尼堪外蘭則乘機逼努爾哈赤「往附」,儼然以建州國君自居。

努爾哈赤只好向李成梁低頭,同時以建州右衛指揮使長子的身份向朝廷臣服,得「敕書三十道,馬三十匹,封龍虎將軍,復給都督敕書」(《清太祖武皇帝實錄》卷一)。努爾哈赤重整父祖舊部,又得額亦都、安費揚古等一批能臣猛將歸附,於是制定了優遇女真、聯盟蒙古、「豢養尼堪」三項既定策略(後被稱為國策)。

努爾哈赤不敢正面叫板明朝遼東守軍,而是主動屈膝示弱,同時陽尊明帝,向朝廷進貢。與此同時,他玩陰謀,首戰打掉了殺父仇人、圖倫城主尼堪外蘭的勢力,選擇時機征服了渾河部、董鄂部、蘇克素滸部、哲陳部、完顏部、朱舍里部、訥殷部,統一了建州女真。

對於尼堪外蘭及葉赫部與努爾哈赤的恩恩怨怨,蔡東藩在《清史通俗演義》中說:「圖倫城主尼堪外蘭,與葉赫部主納林布祿,名為滿洲之仇敵,實皆滿洲之功臣。自古英雄豪傑,不經心志之拂亂,未必能奮發有為,故敵國外患之來,實磨礪英豪之一塊試金石也。」

分久必合。一旦努爾哈赤的羽翼豐滿,他便向明廷發出武力的挑戰,以結束明朝統治者所造成的女真「各部蜂起,皆稱王爭長,互相戰殺,甚至骨肉相殘,強凌弱,眾暴寡」(《清太祖武皇帝實錄》卷一)的分裂局面,尋求女真統一和獨立於明朝之外。

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反抗看似偶然事件,但也使這一切都孕育於必然中。努爾哈赤為自己的造反,給出了一個更加堂皇的理由:「我祖宗以來,與大明看邊,忠順有年。只因南朝皇帝高拱深宮之中,文武百官,欺狂壅蔽,無懷柔之方略,有勢力之機權,勢不使盡不休,利不括盡不已,殘害侵凌,千態莫狀。」(天聰間木刻揭牓之七大恨文)

此為天聰初年追述天命朝事,最接近原狀。然而,《清太祖武皇帝實錄》《清太祖高皇帝實錄》《滿洲老檔》載「七大恨」,皆省去了這一段開宗明義直指明朝統治者對女真諸部為「分而治之」所進行的壓迫與剝削。

3

萬曆十年張居正死後,天災不斷,人禍接連,萬曆皇帝貪財好利成性,除了長期懶政怠政外,就是派出內廷宦官充任礦稅使盤剝全國民眾。

於內,國家行政機構幾近癱瘓,按定製六科該配備五十餘人卻只有四人在任,御史百餘員也只五人在職,六部堂官、內閣輔臣也是大多數出缺,就連裁決刑獄的三法司也是嚴重缺員,都御史竟然十年空缺不補。

首輔葉向高上疏數十次,請求補官配員,並深惡痛絕地說:「自閣臣至九卿台省,曹署皆空,南都九卿亦止存其二。天下方面大吏,去秋至今,未嘗用一人。陛下萬事不理,以為天下長如此,臣恐禍端一發,不可收也。」(《明史·葉向高傳》)萬曆帝要麼置若罔聞毫不理睬,要麼說句他忠愛有加但不了了之。

萬曆二十五年,左僉御史呂坤一針見血地「疏陳天下安危」:「今天下之勢,亂象已形,而亂勢未動。天下之人,亂心已萌,而亂人未倡。今日之政,皆播亂機使之動,助亂人使之倡者也。」他強調:「自萬曆十年以來,無歲不災,催科如故。臣久為外吏,見陛下赤子凍骨無兼衣,飢腸不再食,垣舍弗蔽,苫藁未完;流移日眾,棄地猥多;留者輸去者之糧,生者承死者之役。君門萬里,孰能仰訴?今國家之財用耗竭可知矣。數年以來,壽宮之費幾百萬,織造之費幾百萬,寧夏之變幾百萬,黃河之潰幾百萬,今大工、采木費,又各幾百萬矣。土不加廣,民不加多,非有雨菽涌金,安能為計?」他疾呼:「今國家之防禦疏略可知矣。三大營之兵以衛京師也,乃馬半羸敝,人半老弱。九邊之兵以御外寇也,皆勇於挾上,怯於臨戎。外衛之兵以備徵調資守御也,伍缺於役占,家累於需求,皮骨僅存,折衝奚賴?設有千騎橫行,兵不足用,必選民丁。以怨民斗怨民,誰與合戰?」

疏入,萬曆帝毫無反應,氣得呂坤只能稱病請辭,還差點被人誣陷至死。

朱棣倡行分治女真200年,是誰洞開天命汗一統的缺口?

《大明首輔張居正》萬曆帝劇照

政治腐敗,內憂外患。是萬曆帝的腐敗,給了努爾哈赤復仇起兵的空子,甚至因為收了努爾哈赤豐厚的金銀珠寶而送給了他一頂號令女真的龍虎將軍的帽子。

遼亡決定明亡。呂坤壽比安危疏長,不但看到了努爾哈赤在遼東復仇起兵,橫刀立馬,更是看到了他建國稱汗、挑戰大明。

值得注意是的,《清太宗實錄》卷五記載:天聰三年十一月丙申,皇太極還在強調是明廷萬曆帝迫使其父努爾哈赤造反的。他以「滿洲國皇帝」(應為「金國大汗」)之名,曉諭縉紳軍民:「我國素以忠順守邊,葉赫與我原屬一國,爾萬曆皇帝妄預邊外之事,離間我國,分而為二。」

以萬曆皇帝為首的明廷,曾經由李成梁誘殺不聽話的葉赫首領清佳努、楊吉努後,又積極挾持葉赫新貝勒納林布祿、布寨、金台吉、布揚古組織部落聯軍,圍攻逐漸強大且有心一統女真的努爾哈赤。

女真由分裂走向統一,是明廷最不希望的遼東格局,卻因明廷持續不斷的奴役和壓迫,逐漸變成了現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以禮觀書 的精彩文章:

乾隆自畫康熙聖孫形象,卻無視兩個關鍵人
貳臣群毆引來一個降將平叛,為何出師未捷卻被乾隆戴高帽?

TAG:以禮觀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