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中庸》原文誦讀·第十二

《中庸》原文誦讀·第十二

《中庸》原文誦讀·第十二

【原文】

誠者,天之道也;誠之者,人之道也。誠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從容中道,聖人也;誠之者,擇善而固執之者也。

【蕅益大師解】

此非以天道人道並陳,乃歸重於人道合天耳。謂除非不勉不思,方是天然聖人;世間決無天然之聖,必須擇善、固執。只要修到極則,自然徹證本性矣此。已為下文圓位張本,而又必從前文圓解發來,最宜深思。

問曰:「如伏羲等聖,惠能等祖,豈不是天然之聖?」答曰:「《宗鏡》雲『直饒生而知之,亦是多生聞熏成種,或乃諸聖本願冥加』。」

【原文】

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辯之,篤行之。

【蕅益大師解】

王陽明曰:「問、思、辯、行,皆所以為學,未有學而不行者也。如言學孝,則必服勞奉養,躬行孝道,而後謂之學,豈徒懸空口耳講說乎?學射則必張弓挾矢,引滿中的;學書則必伸紙執筆,操觚染翰。盡天下之學,未有不行而可以言學者。則學之始,固已即是行矣。篤者,敦實篤厚之意。已行矣,而敦篤其行,不息其功之謂耳。蓋學之不能無疑,則有問,問即學也,即行也。又不能無疑,則有思,思即學也,即行也。又不能無疑,則有辯,辯即學也,即行也。辯既明矣,思既慎矣,問既審矣,學既能矣。又從而不息其功焉,斯之謂篤行。非謂學問思辯之後,始措之於行也。」

【原文】

有弗學,學之弗能,弗措也;有弗問,問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辯,辯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篤,弗措也。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

【蕅益大師解】

此特為困知勉行者,示一下手之方。蓋以末世之中,學知利行者,亦不可多得,直須如此明善以誠其身,方為修道之教,方能滅命之妄,以合天真。

[江謙補註]觀有弗學、有弗問、有弗思、有弗辨、有弗行五句,可知博學是要專中求博,非以雜學為博也。專而能勤,勤而能久,未有不成者也。

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是孔門修行祕訣,亦是三世諸佛修行祕訣。《妙法蓮華經》「授學無學人記」品,佛云:「諸善男子,我與阿難等,於空王佛所,同時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阿難常樂多聞,我常勤精進,是故我已得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譯雲無上正等正覺。

【原文】

果能此道矣,雖愚必明,雖柔必強。

【蕅益大師解】

二「必」字與「果」字相照,所謂吾今為汝保任此事,終不虛也。古人云:「但辦肯心,決不相賺。」讀者勉之!

(四廣陳明道合誠,擬於圓位。)

相關文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傳承網 的精彩文章:

人這一生一切都想抓得很牢,這可能嗎?
憨山大師:日用處處不輕放過,便是真切工夫

TAG:傳承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