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這副美好肉體,不該被殺死

這副美好肉體,不該被殺死

如今,各個賣座系列都在建構自己的小宇宙。

《王牌特工》前兩天也剛剛發布了前傳預告。

這次,電影的主角不再是科林叔,而是曾主演《哈利波特》系列《辛德勒名單》拉爾夫·費因斯

將在片中擔當王牌特工組織創始人的身份。

伏地魔先生,又一枚極有味道的英倫男神。

從電影銀幕到戲劇舞台,該拿的表演獎都拿遍了。

演而優則導,如今的他,早已是幕前幕後兩手抓。

今年,他就有部新作,頗有看頭——

白烏鴉

The White Crow

本片由拉爾夫·費因斯自導自演

曾在去年的東京國際電影節上榮獲最佳藝術貢獻獎 ,還於上個月在上海電影節展映。

拉爾夫·費因斯在片場

這已經是他第三部親執導筒的長片作品了。

令人不解的是,身為英國人的拉爾夫,這次卻選擇執導一部俄語電影

在俄國,「白烏鴉」這個昵稱通常被用來描述特立獨行的離群者

影片中,指代的正是蘇聯傳奇芭蕾舞男演員魯道夫·哈米耶托維奇·紐瑞耶夫。

魯道夫本尊

1961年,魯道夫遭克格勃抓緝,叛逃法國,震驚世界。

對於這個如今已經不為人知的歷史事件,本片進行了詳細展開。

年近花甲的拉爾夫·費因斯,顯然無法塑造當時僅有二十歲出頭的魯道夫。

他選擇飾演魯道夫的舞蹈老師亞歷山大,並且在片中全程飈俄語

只要有氣質,禿頂什麼的都不是事兒

而飾演魯道夫的,是烏克蘭新人演員奧列格·伊萬科

劇組起初決定聘用知名演員擔當主角,再用後期換臉技術來展現芭蕾舞戲份。

奈何影片成本有限,實在沒錢做特效,最終只得啟用有舞蹈功底的新人。

事實證明這一決策無比正確,奧列克精湛的舞技,完美還原了魯道夫的神韻。

他的傳奇故事要從1938年一個寒冷的春日說起。

魯道夫出生在一列疾馳的火車上。

獨特的出生經歷,讓他從小就對火車十分著迷。

可魯道夫並沒有成為一名機師或乘務員,而是表現出非凡的舞蹈天賦

不過由於二戰的影響,他直到1955年才得以進入列寧格勒的芭蕾舞學校進修。

此時的魯道夫已經17歲,接近成年,早已錯過了學習芭蕾的最佳時期。

但也正因為「半路出道」,讓他更敢於挑戰芭蕾文化傳統。

數百年以來,女性一直都是芭蕾舞台上的中堅力量。

一提到芭蕾,大家都會想起《天鵝湖》中女舞者曼妙的身姿,和整齊劃一的大長腿。

而男性舞者,雖要經歷同樣嚴苛的訓練。

但在舞台上,卻只能展示一些簡單的動作。

淪為女舞者的陪襯。

魯道夫對此很不服氣。

因此,他重新編排了一些經典的舞蹈,將現代舞元素融入芭蕾之中,為男性舞者加入更多的動作,均衡了兩性舞者的表現力。

他幾乎是憑藉一己之力,扭轉了長期以來芭蕾舞中男舞者的配角地位

對芭蕾格局的改進,讓他在50年代末期迅速躥紅。

很快就成為了蘇聯家喻戶曉的國民偶像。

正因如此,魯道夫才被允許在冷戰的白熱化時期,隨舞團出訪法國進行演出

名義上是向西方世界展現東方舞者之美。

一踏上資本主義土地,魯道夫的張揚個性就暴露無遺。

擅自離團,遊歷巴黎的大街小巷。

還時常早起參觀盧浮宮,駐足欣賞偉大的畫作。

他相信這些藝術作品,會給自己的舞蹈帶來靈感。

不過隨行的克格勃特工們可沒這個雅興。

他們開始盯上了這個不聽從組織安排的「危險分子」

不過魯道夫捉摸不定的行蹤,總把他們累得夠嗆。

這種蔑視權威的性格,在與別國友人交流時也有所展現。

在那個東西方對立的年代,蘇聯代表團成員就算身在法國,也無法自由地與當地舞者進行交流。

在演出主辦方開設的盛大晚宴上,法蘇兩國舞者自覺地站成兩隊,只與本國朋友交談

但血氣方剛的魯道夫卻不在乎這無言的規則。

他主動前往法國隊列,與自己敬仰的舞者皮埃爾攀談起來,打破了場內微妙的平衡。

接下來的日子裡,魯道夫在皮埃爾的帶領下,結識了一眾法國名流。

他甚至還與美麗的富家女克拉拉,展開了一段甜蜜的戀情。

同時,皮埃爾也儘力將自己的舞蹈知識,傳授給這位異邦友人。

皮埃爾認為,魯道夫的確是位不可多得的芭蕾奇才。

可惜蘇聯死板的表演模式限制住了他。

只有作為芭蕾誕生地的法國,才能夠完全開發他的舞蹈潛能。

魯道夫對此並沒有作出明確回應,只表示自己將克服一切恐懼。

很快,法國訪問之旅臨近結束,蘇聯舞團將前往倫敦繼續巡演。

然而,在機場候機時,隨行的克格勃卻突然將魯道夫強行帶離隊伍。

他們宣稱,魯道夫將為時任蘇聯最高領導人赫魯曉夫做節日表演。

所以必須在兩小時後搭乘飛機趕回莫斯科。

據多年後解密的文件顯示,當時赫魯曉夫是親自下,要除掉這個過於親近西方的「叛徒」,因此克格勃才千方百計要帶他回國。

魯道夫雖然性格直率,但也不是傻瓜。

他清楚地知道近期沒有任何節日慶典,表演只不過是緝捕的幌子。

回國,那就死路一條。

於是,他當即向前來送別的皮埃爾求救。

並在候機大廳內大聲吵鬧,試圖吸引前來報道舞團啟程的各國記者注意。

見勢不妙的克格勃立馬更改口徑。

又聲稱其實是魯道夫的母親病危,因此才決定臨時讓他回國。

頻繁更改理由,這更像是此地無銀三百兩了。

趁魯道夫與克格勃糾纏拖延時間,皮埃爾則打電話向克拉拉求助。

克拉拉身為權貴階層,很清楚該如何處理這種敏感爭端。

她以告別的名義,對魯道夫耳語,告訴他只要向身後的兩位法國刑警提出政治庇護,就能留在法國。

一邊是投奔法國、「背叛」祖國的罪名;

另一邊是返回祖國、生死未卜的險途。

走投無路之下,魯道夫該如何選擇?

結局我們早已知曉。

轉瞬之間,這位大紅大紫的國民偶像,就變成了「叛國罪人」。

「拋棄高壓管制的獨裁蘇聯,投奔自由開放的西方世界」,這是很多人對魯道夫這個人物的政治解讀。

確實,魯道夫渴望自由

但這份渴望,並不是由於政治理念與立場的不同,不是被物質或利益所誘惑,更不是對祖國和人民的叛變。

一切不過只是為了舞蹈。

在魯道夫叛逃後,作為老師的亞歷山大被克格勃請去喝茶

克格勃認為,魯道夫的行為是對國家層面的襲擊。

但亞歷山大卻對此表示反駁:

無關政治,而是因為舞蹈

愛徒的行為並非提前預謀的叛逃計劃,而只是個性使然,臨時起意。

這是他的個性使然。

克格勃官員對此不能理解:「他在蘇聯也可以跳舞啊。

亞歷山大想反駁什麼,終究還是沒開口。

魚叔幫他把後半句說完。

但是,他不能跳自己真正想跳的舞蹈。

別忘了,魯道夫可是個在火車上出生的孩子。

他就像《海上鋼琴師》中的1900一樣,自由是沁入他生命的。

他的要求其實並不高,不過是想和世界各地的舞者自由交流。

可惜在蘇聯當局看來,自由意味著失控,必須嚴格加以限制。

交流是危險的。

諷刺的是,這和舞團「增強見聞」的出訪目的完全相悖。

克格勃曾要求魯道夫收斂一點,別再和法國舞者接觸了。

魯道夫自作聰明地,稱自己只是遵循命令增強見聞,政府沒有任何理由進行指控。

克格勃則冷笑著回應:

「別低估我們的創造力!

如果不想被他們的「創造力」殺死自己,那就只能先「創造性地」逃離。

除了對舞蹈的熱愛之外,魚叔還挖出了驅使他出逃的另一個重要原因。

眾所周知,俄國長久以來是世界上恐同最嚴重的國家之一。

而魯道夫是帶有同性戀傾向的。

當年他在男性芭蕾舞中添加的動作,就曾被蘇聯政府視為一種同性戀暗示

時至今日,魯道夫的作品也依然無法在自己的國家被接納。

弔詭的是,有關這方面的內容幾乎在片中沒有任何體現。

你猜為什麼?

因為早在五年前籌備本片時,拉爾夫·費因斯就被迫與俄羅斯政府簽訂了「反同協議」

若在片中過多展現同性內容,劇組在拍攝時將無法得到俄羅斯相關部門的協助。

21世紀的俄國政府都如此敏感,遑論冷戰時期了。

因此魯道夫尋求政治庇護,與其說是叛國,更像是一種解脫

這不是他的錯誤,而是時代的錯誤。

魚叔相信,真理最終都會站在人性的一邊。

可在那之前,有些人註定無法被理解的人,不得不選擇逃離。

當舞者的四肢被裝上鐐銬,智者的咽喉被巨掌掐住,失去了希望的人民,就只能用腳投票了。

無論是烏鴉,還是鳳凰。

那些嚮往自由的鳥兒,是關不住的

點一個「在看」,請不要讓政治殺死藝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獨立魚 的精彩文章:

這敏感劇,讓我嗅出了一絲禁忌的味道
別讓偏見耽誤了這9.4的國產良心片

TAG:獨立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