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美媒文章:種族主義言論持久損害美國聲譽

美媒文章:種族主義言論持久損害美國聲譽

參考消息網7月22日報道美國《外交政策》雙月刊網站7月17日發表題為《美國走向聲譽毀滅之路》的文章,作者為邁克爾·赫什。文章稱,特朗普在總統任期內的口號更像是「讓美國再次白人化」而不是「讓美國再次偉大」。在許多人看來,這個在政治與社會領域嚴重分裂的國家,很難發揮全球影響力。

文章稱,現在,美國的聲譽似乎又降至一個低點。日前,經常迎合種族主義者和排外者,並在過去兩年半里一直在詆毀美國盟友和許多非白人國家的總統特朗普,在推特上敦促幾位少數族裔民主黨議員「回到她們來的地方,幫助改變那裡破敗不堪和犯罪猖獗的狀況」。特朗普錯誤地說,她們的「故國政府是徹底的災難」。這四位民主黨人中只有一位,即明尼蘇達州的奧馬爾眾議員不在美國出生,她們全都是美國人。特朗普後來否認自己是種族主義者,但他的言論似乎符合眾議院議長南希·佩洛西的說法,即他在總統任期內的真正口號不是「讓美國再次偉大」,而是「讓美國再次白人化」。在許多人看來,這個在政治與社會領域嚴重分裂的國家,很難發揮全球影響力。

這種影響力的喪失是永久性的嗎?文章認為,特朗普的行為顯然讓美國付出了沉重代價,削弱了這個超級大國利用道義和地緣政治說服力、讓其他國家站在自己這邊的能力。

首先提出「軟實力」一詞的哈佛大學學者約瑟夫·奈說,如果與特朗普行政當局相關的種族主義、分裂和仇恨得到美國社會的廣泛重申,就有可能造成永久性損害。眾議院少數黨領袖、來自加利福尼亞州的共和黨人凱文·麥卡錫認為人們對特朗普言論的負面反應沒有什麼大不了的,稱這是「政治和意識形態信仰問題」。

奈和其他軟實力專家說,事情在很大程度上將取決於2020年大選的結果,取決於世界是有朝一日將特朗普粗俗的排外仇恨的做法及其國際失范現象視為可以原諒的反常現象,還是視為導致聲譽持久受損的長期趨勢的一部分。

奈說:「這一點令人擔憂得多,也引起嚴重得多的不安——即特朗普是否正在加劇社會兩極分化,使美國社會吸引力下降。如果是這樣,則特朗普之後的恢復工作就不會像越戰後的恢復那麼容易。」

南加州大學的英國歷史學家、最近出版的《公共外交:數字時代的全球參與的基礎》一書的作者尼古拉斯·卡爾也認為,「問題與其說是在於特朗普,不如說是在於他所代表的東西,以及這將對美國生活和社會的其他方面造成的持續破壞。問題不是特朗普——而是美國的種族主義」。

約瑟夫·奈說,如果特朗普獲勝,「許多曾經是盟友並且或多或少一直抱有指望的人,我認為再也不會對美國抱有指望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參考消息 的精彩文章:

「千億富豪俱樂部」迎來第三人
美國約翰遜航天中心恢復舊貌 紀念登月50周年

TAG:參考消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