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她是宋代僅次於李清照的第二女詩人,情路坎坷,詩歌憂傷惆悵

她是宋代僅次於李清照的第二女詩人,情路坎坷,詩歌憂傷惆悵

提起女性詩人,大家腦海中最先浮現的定是李清照、蔡文姬、薛濤、魚玄機、李冶等人,這些女性詩人或者因其遭遇感人、或者因其才華橫溢,得到了時代和人們的傳頌,因此得以「享名至今」。

但是,歷史上還有許多女性詩人,如有「中國第一位女詩人」之稱的許穆夫人,雖然在詩歌領域有開先河之風氣,但是在後世卻名氣不大。

她是宋代僅次於李清照的第二女詩人,情路坎坷,詩歌憂傷惆悵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朱淑真(網圖)

南宋的朱淑真,就是一位卓有才華的女詩人,後世的詩歌評論家對其有頗多的讚譽之詞。如清代的陳廷焯在《白雨齋詞話》中曾說:

朱淑真詞,風致之佳,情詞之妙,真可亞於易安。宋婦人能詩詞者不少,易安為冠,次則朱淑真,次則魏婦人也。

陳廷焯還在《雲韶集》中這樣說道:


淑真詞以情勝,凄絕芊綿,除李易安外,無出其右者。

從這些論述中,我們可以看到後世對朱淑真詩歌的評價之高。

若要以「知人論世」的角度來看,朱淑真因為去世太早,其父母又將其詩文搞付之一炬,所以其生平事迹顯得有些模糊。今從其詩歌以及後世各種文獻材料來看,只能大概推理其丈夫是一個文法小吏,二人才學不對稱,這也導致了她的婚姻悲劇,朱淑真另有一「意中人」,不知是婚前已有還是婚後才有。

當然,朱淑真以詩人名世,詩詞作品自然才是體現其藝術水準的東西。如今朱淑真的詩歌集子叫做《斷腸集》,是後來的魏仲恭收集整理所成。

關於朱淑真的詩詞集子被焚毀之事,有一個說法是因為朱淑真婚姻不幸,又早逝,其父母認為都是她的那些詩歌惹的禍,於是,他們按照佛教的方式,將女兒的詩詞稿連同她的遺體一把火「荼毗」了,即焚燒了。

而魏仲恭為朱淑真收集整理的《斷腸集》,在序言中這樣說道:「今所傳者,百不一存,是重不幸也。」

依此言推知,朱淑真如今所流傳下來的作品只是她零星的一小部分。儘管如此,其中還是有不少富含風致情趣的作品:


一、情竇初開,少女煩惱的開始

有句話說得好:哪個少年不多情?那個少女不懷春!

她是宋代僅次於李清照的第二女詩人,情路坎坷,詩歌憂傷惆悵

在中國的古代社會中,女人很少拋頭露面,家,就是她們的整個世界,因此,那些待字閨中的少女們對窗外的精彩世界充滿了嚮往與憧憬,更渴望找到自己的如意郎君,「易求無價寶,難得有心郎」是她們對愛情的感慨。

朱淑真也不例外,相傳他曾經對一個飄逸不群的人產生情愫,有詩《春日雜書》為證:


門前春水碧於天,

座上詩人逸似仙。

白壁一雙無玷缺,

吹簫歸去又無緣。

正像言情小說中所說的,因為喜歡上一個人,所以那個人的身上全是優點。在朱淑真看來,那個他飄逸似神仙,就像白壁一樣毫無瑕疵,遙想自己心中的那個「蕭郎」歸去後恐怕無緣再會了,這詩中所表達的情感正是一個少女懷春的真實寫照。


二、渴望朝朝暮暮的廝守

七夕節,一個特殊的日子,古往今來,「執子之手,與子偕老」這樣的詩句不知道有多少情侶曾經遍遍地重複過,

她是宋代僅次於李清照的第二女詩人,情路坎坷,詩歌憂傷惆悵

古人關於以七夕為內容所創所的文學作品可謂數不勝數,在七夕時節,朱淑真也寫下了一首《鵲橋仙·七夕》:


巧雲妝晚,西風罷暑,小雨翻空月墜。牽牛織女幾經秋,尚多少、離腸恨淚。

微涼入袂,幽歡生座,天上人間滿意。何如朝朝與暮暮,更改卻、年年歲歲。

大家都十分熟悉秦觀的《鵲橋仙·纖雲弄巧》,而朱淑真這首詞中很多句子明顯是化用秦少游的作品。早在《古詩十九首》以及後世很多文人的詩詞作品中,如杜牧的《秋夕》,七夕節所蘊含的人類對愛情的企盼已經深入人心,朱淑真更是在這首詞中抒發了期望得到長相廝守的愛情。


三、伊人遠在天涯

自古以來,在外漂泊的情郎都是閨中少婦思念的對象。在唐代,有許多詩人「男子作閨音」,代女性寫下了不朽的閨怨詩,寄託對遠方丈夫的思念。朱淑真曾有一首《寄情》:


欲寄相思滿紙愁,

魚沉雁杳又還休。

分明此去無多地,

如在天涯無盡頭。

心裡思念著那個遠方的他,想寫一封書信寄去,紙上好像充滿了愁緒,連魚、雁這些往常的書信使者都不在身邊,又何以聊寄相思呢?那個人明明好像離我沒有多遠的地方,卻又好像在遙遠的天涯的盡頭,真所謂「天涯咫尺,咫尺天涯」了。

朱淑真還在另一首詩《春日書懷》中寫道:


從宦東西不自由,親幃千里淚長流。

已無鴻雁傳家信,更被杜鵑追客愁。

日暖鳥歌空美景,花光柳影漫盈眸。

高樓惆悵憑欄久,心逐白雲南向浮。

在感慨人生不自由的同時,更思念遠方的家人,獨自登樓憑欄,眼望白雲,心寄遠方,伊人何處?

朱淑真在《秋夜》(其一)里,展現了一個思婦深夜無眠的愁緒:


夜久無眠秋氣清,

燭花頻剪欲三更。

鋪床涼滿梧桐月,

月在梧桐缺處明。

夜已經深了,秋天的天氣愈加清冷,頻頻地剪掉蠟燭燃燒後的燈芯,卻依然難以入睡。


四、最愛梅、桂,獨具風骨

春天是百花開放的時節,而秋、冬時節開放的花則少之又少,不過桂花、菊花和梅花等幾種罷了,可是中國古代的文人卻以己之情為這些秋、冬時節開放的花賦予了人的精神和人格,如陶淵明喜歡的菊花,林逋、陸遊喜歡的梅花,他們都為這些花賦予了高潔獨立的品格。

朱淑真在中國傳統思想的熏染下,對桂花、梅花也可謂是頗有情致。如朱淑真的《詠桂》:


彈壓西風擅眾芳,

十分秋色為君忙。

一枝淡貯書窗下,

人與花心各自香。

就像另一位著名女詩人李清照喜歡桂花一樣,朱淑真也喜歡桂花,喜歡它傲對西風,喜歡它的芬芳,在作者看來,這種花的身上或許透射著自己的影子。

中國的文人,對梅花向來有一種人格寄託。梅花因為在寒冬開放,所以人們認為其具有不畏嚴寒的精神和不屑於與群芳爭艷的高尚品格,陸遊的《卜運算元·詠梅》應該是古代文人對梅花精神最好的歸納和總結了。

她是宋代僅次於李清照的第二女詩人,情路坎坷,詩歌憂傷惆悵

一剪寒梅

朱淑真雖為巾幗,也是一點兒也不遜色鬚眉,她對梅花的喜愛也有自己一種獨特的感受,如其《雪夜對月賦梅》:


一樹梅花雪月間,

梅清月皎雪光寒。

看來表裡具清徹,

酌酒吟詩興盡寬。

在詩中,梅花孤潔高傲的品格依然沒有改變,傲雪凌寒,作者對梅酌酒,自是別有一番風味。


五、其開也絢爛,凋也寂寞

每個女人都有過像繁華一樣盛開的年華,開得越是絢爛,其凋零時,也愈加寂寞,大抵世間萬物皆是如此。

她是宋代僅次於李清照的第二女詩人,情路坎坷,詩歌憂傷惆悵

美人·花

中國人對於春天,總是多了一份憂傷,這種憂傷正是對美好事物和韶光消逝的無奈與感慨。《紅樓夢》中說:「月滿則虧,水滿則溢。」這是萬物盛衰必須經過的一個過程,正如百花開放後,也總會有凋零殆盡的一天,這就是暮春。

春天的花,要數海棠花和荼蘼花開得晚了,因此古代詩人對這兩種花描寫時也基本預示著春天將盡,宋代的王淇有一首《春暮游小園》:


一從梅粉褪殘妝,

塗抹新紅上海棠。

開到荼蘼花事了,

絲絲天棘出莓牆。

這首詩就是對百花從梅花到荼蘼花開放過程的描寫,至少證明了在詩歌常見的花中,荼蘼是開得最晚的一種。

女人和花總是有很多共性,因此,女人對花總有一種獨特的感觀,朱淑真就有一首《鷓鴣天》:


獨倚欄杆晝日長,紛紛蜂蝶斗輕狂。一天飛絮東風惡,滿路桃花春水香。

當此際,意偏長,萋萋芳草傍池塘。千鍾尚欲偕春醉,幸有荼蘼與海棠。

因為荼蘼花和海棠花已經開放,就預示著春天將要結束了,作者因為不舍而惆悵、感傷,所以在她看來,東風也是「惡」的,以此來展現作者對春天美好事物的留戀。

在《紅樓夢》中還寫道:「三春過後諸芳盡,各自須尋各自門。」百花凋零,女人總是敏感地覺察到生命的逝去。

朱淑真也走向了生命的終結,其如花一樣的生命開也絢爛,凋也寂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