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美軍空襲越南劃禁飛區:距中越邊境30英里,嚴禁越雷池一步

美軍空襲越南劃禁飛區:距中越邊境30英里,嚴禁越雷池一步

作者 :風千里

聲明:兵說原創,抄襲必究

1964年8月,美國海軍艦艇在東京灣(即北部灣)一帶游弋時,與北越海軍的幾艘魚雷艇爆發武裝衝突,雙方互有損傷。在今天看來,這原本只是一場低劣度的軍事衝突,卻被早已磨刀霍霍的美國軍方拿來大肆炒作,在拿到國會的授權後,當時的約翰遜當局便迫不及待地接替已經在越南慘敗的法國,開始全面介入越南戰事。

雖然好戰的美國軍方一直叫囂全面升級對越作戰規模,但美國當局在一開始還是抱有審慎的態度,只是針對越南的重要軍事據點和地面部隊進行報復性空襲(這種戰法後來被稱為「漸進策略」)。1965年2月,美國空軍和海軍航空兵開始對越南北部進行小規模空襲(即「火箭行動」),結果卻讓美國人有些大跌眼鏡,早已嚴陣以待的北越防空部隊用高射炮給美機群以迎頭痛擊,多架戰機被擊落(多為老式的A-1攻擊機和F-100戰鬥轟炸機),美軍的行動並沒有給北越帶來多少實質性損失。

碰了一鼻子灰的美國人發現,這種「先定個小目標」的自欺欺人的戰術,根本無法產生威懾作用。於是,一個更大規模的空襲計划出爐,這個計劃被賦予一個響亮的名字——「滾雷行動」(Operation Rolling Thunder)。其核心內容就是出動大批空軍與海軍的空中力量,對北緯17度線以北的北越軍用設施進行大規模空襲,以迫使北越停止對南越的軍事滲透。空襲的主力由美國空軍承擔,駐紮在泰國那空叻差席瑪、塔克里、烏隆他尼和烏汶等4個空軍基地的戰鬥機和轟炸機將對北越內陸的軍用設施和交通線路進行空襲。同時,在北部灣洋面的揚基站游弋的航空母艦也將出動艦載機對北越沿海一帶進行轟炸。

4月3日,數百架由F-105,F-4D組成的龐大機群從泰國起飛,對北越通往中國內地的交通線路與橋樑進行狂轟濫炸,此後的四周時間裡,數千架次飛機往來於北越與泰國之間,將不計其數的航彈和炮彈傾瀉在越北的叢林山路里,這段時間裡,頻繁的空襲摧毀了越北26座大橋,不少北越附近的雷達站,兵營和其他軍用設施也遭到毀滅性打擊。北越一方原本就十分依賴通過北部地區交通線輸送過來的中國與蘇聯的援助物資,這麼一折騰,北越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損失。美軍的行動在一開始確實讓北越感受到了不小的壓力。

到了5月,美軍戰機的出動頻率上升到5000架次。除了成規模的空襲外,美軍還制定了「火力偵察」的行動,即派遣零星戰機帶彈對越北進行航空偵察,一旦發現目標即刻實施空襲——這對原本分散在叢林地帶的越軍目標很有殺傷力。頻繁的任務出動,讓駐紮在泰國美軍飛行員得不到休息,就算是馬不停蹄地輪番上陣也是應接不暇。滾雷行動初期,美軍取得的戰果尚佳,北越面對這種大規模的空襲行動根本無力抵抗,一度被打得抬不起頭來,而且空軍與海軍間的配合也算給力,從北部灣沿岸到越北的山地叢林,美軍戰機所到之處幾乎是一片火海。

當然美軍的行動並非沒有顧忌:在任務之初,因為朝戰時期志願軍留下的心理陰影,美軍的大規模空襲也是也節制的,在距離中國邊境30英里的範圍內劃定禁飛區,嚴禁興奮過頭的飛行員越雷池一步,這種做法固然有避免戰事進一步擴大的考量,但在客觀上卻給了北越喘息的空間,不少北越的重要機場設施因此幸免於難,整日後世史家所言:

北越的機場原本是優先空襲的對象,不過華盛頓方面則擔心誤炸這一帶的中國與蘇聯的顧問團,而予以拒絕。

不久,美國人像日常上下班一樣的安心日子就結束了。獲得喘息的北越先是獲得了來自蘇聯和中國援助的薩姆-2型防空導彈,相較於傳統的高射炮,這種早期防空導彈針對高空高速戰鬥機和轟炸機十分有效。不過在薩姆-2真正形成戰鬥力前,能上陣抵抗美空軍利爪的,卻是初出茅廬的北越空軍。4月3日,在「滾雷行動」開始不過幾天時間,北越空軍的米格-15型戰機就升空攔截,他們不顧孱弱的羽翼,決絕地沖向龐大的美軍機群,給當時的美國飛行員留下了深刻印象。

北越空軍的歷史要追溯到抗法戰爭時期的1949年,那時越盟軍隊總指揮武元甲成立「空軍研究委員會」,是為北越空軍之肇始。不過一開始這個機構主要還是負責民用通航的工作,手頭上也沒有幾架堪飛的飛機。到了1955年,中國開始幫助北越成立「民航飛行大隊與機務大隊」,中方向越方派遣了30多名航空專家(包括飛行員,地勤和機務)幫助訓練,還慷慨地援助給越南2架里-2運輸機和3架Aero 45輕型飛機,為北越空軍的建立提供了堅實的人員與物質基礎。在此後的歲月里,中方還源源不斷地向越方輸送寶貴的飛機和技術人才。到了1959年成立空軍局時,北越手裡已經擁有多架中方和蘇聯援助的伊爾-14,安-2等運輸機。

與此同時,大批越南飛行學員開始奔赴廣西與雲南的航校進行飛行訓練。1960年,先期完成學習的學員在雲南境內組建南-17部隊訓練團,在中國空軍官兵的指導下進行米格-17與米格-19等噴氣式戰鬥機的訓練。這個訓練團以蒙自機場為基地,日後擴編為享譽越南的第921殲擊機團,很多北越的王牌飛行員就出自這支由中國協助組建的部隊。

在中國教官的親手調教下,這些稚嫩的幼雛很快成長為展翅的雄鷹,並很快接受了戰火的洗禮。1963年,越南將原防空部隊與空軍合併為防空空軍,其用意就是以相對雄厚的防空力量為主力,較為薄弱的空軍力量為策應,打擊可能來犯的敵軍空中力量。此時防空軍手裡只有83架飛機,大部分都是沒有作戰能力的運輸機和教練機,而在中國境內受訓的南-17部隊卻擁有米格-17以及殲-5飛機40餘架。1964年,北越方面急令該部隊入越參戰,並更名為第921殲擊機團。不久,這些飛行新手們就見識了世界上規模最龐大的空中力量是如何在北越上空肆虐的。

1965年4月3日,921團出動兩架老舊的米格-17截擊來犯的美國海軍飛機,在清化大橋上空兩架F-8攻擊機被擊落,這是北越空軍首開記錄。僅僅一天之後,還是在清化大橋上空,四架北越的殲-5戰機一舉擊落滿載航彈的F-105戰鬥轟炸機。僅僅兩天時間,就取得擊落美軍四架戰機的戰果,令921團乃至整個北越防空空軍士氣大振。而北越空軍的初試鋒芒也讓蘇聯和中國加大了對其的援助力度,新裝備源源不斷地到來,更先進的米格-19/殲-6和米格-21F/PF型讓北越飛行員如獲至寶,北越甚至用蘇聯援助的伊爾-28轟炸機組建了轟炸機大隊。而更多的赴華飛行學員的歸來也在不斷充實著空軍力量,不久第923與927殲擊機團也先後成立。

【換裝蘇制米格-21戰機的第921殲擊機團

美軍的「滾雷行動」雖然讓越北滿目瘡痍,但北越的空軍卻逐漸壯大起來,並逐漸成為美國飛行員的噩夢。在「滾雷行動」的兩年里,北越的戰鬥機四面出擊,不斷用埋伏與襲擾的戰術攻擊美軍的戰機編隊,並屢屢得手,同時配合高炮和防空導彈部隊,利用早期預警雷達與高炮雷達的引導,對來犯敵機實施立體精確打擊。到1965年年末,美軍居然被擊落了170多架戰機,這其中既為薩姆-2導彈所斬獲,也有被空軍的蘇制戰機所擊落。這期間更是湧現了出不少王牌飛行員,比如921團的阮文谷,阮紅二,梅文綱,923團的阮文拜以及927團的阮谷特。其中阮谷特在1966年率領3架米格-17戰機伏擊來犯的F-105戰鬥轟炸機群,並一舉擊落其中的長機,擊斃飛行員卡斯勒少校——而這名少校曾參加過朝戰,在朝戰中擊落過6架志願軍空軍的米格-15戰機,可謂戰功卓著。或許在那一刻,美國人又一次想起了在朝戰中被米格走廊所支配的恐懼。

北越的奮起反抗,讓滾雷行動已經實質上破產,隨後為配合地面部隊進攻,美國空軍和海軍又多次捲土重來,但有中國與蘇聯幫助的北越空軍並沒有讓美國的精英飛行員佔得多少便宜,整個越南戰爭期間湧現出了23名王牌飛行員,其中居然有17位是北越飛行員這些王牌中,921團的阮文谷以擊落9架敵機位居榜首。

北越飛行員輝煌的戰績一度讓美軍膽寒不已,在美軍飛行員中甚至開始流傳一個叫「墳墓少校」的傳奇,最初遭遇越軍戰機伏擊的美軍飛行員經常在無線電里大叫「我被Toon少校襲擊了」,這裡的Toon 少校其實是美軍飛行員對北越飛行員的一種泛稱,後來美軍將Toon訛傳成了Tomb(墳墓),墳墓少校的威名從此傳播開來,其實在越南人的姓氏中根本不曾有Toon這個姓,「墳墓少校」的傳奇更像是美軍以訛傳訛的故事,但足見初出茅廬的北越飛行員們給這些世界級的精英飛行員造成了多大的恐懼。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兵說 的精彩文章:

一張照片,暴露大慶油田!數一數麵包,就知蘇聯核潛艇要出海
剖開巨型鯰魚肚子,發現黨衛軍的帽徽和遺骸!法醫驚住了

TAG:兵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