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八路軍在日本投降後總共有多少人?詳解八路軍抗戰時期的兵力變化

八路軍在日本投降後總共有多少人?詳解八路軍抗戰時期的兵力變化

1937年8月22日,在陝北的中國工農紅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不久番號調整為戰時編製的「第18集團軍」,但傳統意義上仍然沿用八路軍的番號。軍史愛好者們普遍了解的數字,是八路軍最初完成改編時有三個師加直屬部隊計45000餘人,其實是不夠準確的,這一數字應該是52000餘人。

在八路軍所轄的三個師中,林彪元帥第115師改編時有15500人、賀龍元帥的120師改編時有14000餘人、劉伯承元帥的第129師改編時有13000餘人,但與此同時,還成立了肖勁光大將任司令員的「陝甘寧留守兵團」,下轄六個警備團及保安部隊一部(八路軍主力東渡黃河時還留下了第129師770團)7000多人馬,因此八路軍的初始兵力為52000餘人。

1937年8月起八路軍分批奔赴抗日前線,到年底已經基本在山西站穩腳跟,此時部隊發展到80000餘人,等於力量增長了一倍。從1938年到1940年底,八路軍在華北敵後完全展開,進入了第一次大發展時期:截止到1938年底總兵力156700人、截止到1939年底約270000餘人,到1940年經過整頓後,主力部隊發展到近400000人。

在此期間,八路軍主力部隊逐步建立了四大軍區,分別是晉察冀軍區(115師一部)、晉冀魯豫軍區(129師主力)、山東軍區(115師主力)和晉綏軍區(120師主力)。1940年5月起,各大軍區協同作戰,發起了對日軍交通線大破襲的「百團大戰」,共出動兵力105個團20餘萬人。

侵華日軍遭到重大打擊後,開始重新「審視」八路軍的力量,叫囂對華北局勢「再認識」,調集重兵進行反撲。因此從1941年初開始,八路軍進入非常困難的階段,到1941年底,八路軍總兵力下降到305000人,可見在反掃蕩中折損頗重。

1942年情況進一步惡化,之前調任日寇華北方面軍司令的岡村寧次經過一段時間的準備,從這一年春天開始,對冀中、晉東南等抗日根據地進行瘋狂「大掃蕩」,戰鬥異常殘酷。即便如此,八路軍仍然有一定發展,但增長數量不大,到1942年底擁有340000餘人。

1943年底八路軍總兵力仍然維持在339000人的規模,比上一年略有下降,而日軍已漸露疲態。隨著太平洋戰場不斷吞噬日軍精銳,以及抽兵參加所謂「一號作戰」,日寇華北方面軍從1944年初開始不得不收縮佔領區,只能確保大城市和主要交通線。

因此八路軍也迎來了第二次大發展時期,各根據地紛紛進行局部反攻,到1944年底,抗日根據地已有1億人口,而八路軍總兵力則增加到507620人。從1945年春開始,八路軍進行「對日寇最後一戰」的大反攻,至1945年8月日本投降時,八路軍發展到90多萬人。

但八路軍的番號並沒有馬上改變,當年也沒有爆發全面內戰,因此在1945年底,八路軍實有兵力1028893人(軍事博物館的數據),也就是人數最多的時候,其中晉冀魯豫軍區部隊就已有30萬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度度狼哥哥 的精彩文章:

性格決定命運,龍三公子頗具「黑社會潛質」,造就另類人生道路
二戰期間德軍共有多少個「集團軍」番號?淺析這個編製的六大類別

TAG:度度狼哥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