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一段母親的冤史

一段母親的冤史

精神分裂症是一種大腦功能紊亂性疾病。儘管兒童和青少年精神分裂症的病因仍不清楚,但人們已經普遍認識到可能與遺傳、中樞神經系統損傷、代謝異常和社會心理因素等有關。

然而幾十年前,診斷一例兒童或青少年精神分裂症卻常常給患者的母親帶來巨大痛苦和壓力,因為當時精神病學界的主流觀點認為,是不稱職的母親和不美滿的家庭導致子女患上了精神分裂症。

為母親申冤

言論

1972年,美國女權主義者兼心理學家Phyllis Chesler指出,兒童患了精神分裂症不應該歸咎於母親,出問題的是兒童所在的父權社會。患兒的母親一點問題都沒有,她們也是受害者,她們的痛苦一點也不比孩子少。

1977年,在世界精神病學大會召開之際,一位精神分裂症患兒家長提出:「為什麼白血病患兒父母能得到同情和理解,而精神分裂症患兒父母卻飽受唾罵和鄙視?

事實

20世紀六七十年代,受新思潮的影響,大批精神分裂症患者突然從醫院放出,因未遵醫囑服藥,最後大都流落街頭或鋃鐺入獄,只有少部分幸運兒在家人堅持不懈的照顧下好轉。

1981年,社會學家Carol Anderson Gerard Hogarty的一項家庭療法研究顯示,對精神分裂症患兒家庭提供支持和同情,向患兒家長傳授溝通技巧,可有效減少疾病複發。

1983年,Thomas McGlashan等開展的一項446例精神分析療法研究顯示,心理療法對精神分裂症患者無效。

影響

1979年,美國成立了國家精神病聯盟(National Alliance onMental Illness,NAMI),吸納了許多精神分裂症患兒母親入會。它積極宣傳精神分裂症的疾病屬性,竭力保護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合法權益,不允許社會對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其家庭造成誤導和傷害。

向母親道歉

1984年,美國公共廣播服務紀錄片《瘋狂》向社會展示了精神分裂症的真相——一種腦部疾病,幫助人們重新認識了精神分裂症患兒母親的角色。該紀錄片由一系列訪談組成,有精神科醫生與患者的談話,也有對患者母親的採訪。它站在歷史的高度,向精神分裂症患兒家長作出了公開道歉。

的確,歷史應該向這些精神分裂症患兒的母親們道歉。在遙遠的年代裡,她們曾無辜蒙受了太多專業人士的嚴厲譴責。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生命新知 的精彩文章:

櫻桃還有這等奇效!

TAG:生命新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