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古代十八般武器,拿這個武器的武將,一般都是「萬人敵」的猛將!

古代十八般武器,拿這個武器的武將,一般都是「萬人敵」的猛將!

經常觀看古裝影視作品的朋友,會看到古代的將軍們常常手持長槍蛇矛、大刀戰斧,什麼狼牙棒、亮銀錘等等十八般兵器,馳騁疆場,縱橫廝殺,讓人看得熱血沸騰。在這些兵器之中,都說槍是百兵之王,也是很多名將的主要武器,像歷史上著名的薛仁貴、戚繼光、趙雲、岳飛等人,都是用槍的高手。但是古代戰場上,殺傷力最恐怖武器卻不是槍,而是——"槊"。

"馬槊為用,雖非古法,近代相傳,稍以成藝。"槊在古代的兵器中數一數二的重兵器,是長槍的加重加長加強形態,一般人是玩不轉的。如果說古代戰場兩軍對陣,槍是百兵之王,那麼槊就是槍中之王。能用這個兵器的往往都是絕世猛將,如唐末五代第一猛將李存孝(《舊五代史》記載),南北朝時期著名猛將高敖曹(《北史》記載),還有唐太宗手下第一猛將尉遲恭(《資治通鑒》記載),就連武聖關雲長,使用的並非是青龍偃月刀,而是馬槊。

槊起源於漢朝,是長矛的重型精品版,馬槊通常為4米左右,槊首鋒刃比矛長,可達60CM,馬上用稱馬槊,步下用稱步槊。槊主要用於騎兵使用,尤其是重裝騎兵。因此馬槊是槊的主要形式,漢唐以來的武將往往以持槊為出身高貴世家的象徵。馬槊的出現,在古代戰場上意味著重甲的終結,馬槊的頭部鋒刃有明顯的棱,是為了破甲而專門做的。

馬槊的製作工藝非常的複雜,並且需要耗費非常多的時間。從結構上看,馬槊分為槊桿和槊鋒兩部分,槊鋒由精鋼製作,但是槊桿的製作就非常繁雜了。槊桿可不是普通槍矛的木杆可比,它是取上等韌木的主幹為材料,一般是使用柘木。柘木是桑木之中名貴的一種,其柔韌度和硬度都非常高。先要將柘木用油反覆浸泡,直至不再開裂、變形才可以,這個過程就得近一年。

一年以後將柘木取出,再風乾數月,然後外層再纏上麻繩,等麻繩干透以後,再塗上生漆。然後再裹一層葛布,再塗一層生漆。干一層裹一層,直到用刀砍上去不裂不斷,還能發出金屬的聲音,這一步才算完成。然後是將柘木截到丈六左右,前部裝上精鋼製作的槊首,後部裝上紅銅製作的槊纂,然後還要進行調整。合格的馬槊是用一根繩子吊在槊尾二尺處,馬槊能自己保持平衡,不偏不倚。這是為了讓使用馬槊的人在打仗時,能讓槊尖朝前而又不費力氣。

整支馬槊製造完成得三年時間,而且六成以上的馬槊會製作失敗,所以馬槊的價格會非常高,擁有馬槊的武將,都會將其作為自己傳家之寶,世代相傳,非常珍貴。

馬槊雖然威力很大,但自宋以後又慢慢衰落了。主要原因,一個就是成本太高,費時費料,製作一桿馬槊的木材,可以製作十幾架強弓了。再一個原因就是自宋以後,掌握兵權的成了文官,監軍又都是宦官,世家門閥不再掌軍。還有就是戰馬的主要場地,西北與幽燕也不再是宋朝的領土,騎兵這個兵種本身就已經衰落了。

喜歡歷史的朋友請點一下關注!圖片來自網路,如有錯誤,還請指正!歡迎大家留言互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老師阿吖 的精彩文章:

看看1400年後闖王的戰果,就明白魏延子午谷奇謀,是什麼水平
錦衣衛有15萬人馬,明末崇禎危急之際,為何不調他們來參戰?

TAG:歷史老師阿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