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不同時代的「宰相」,有著不同的文化「別稱」,你喜歡哪一個?

不同時代的「宰相」,有著不同的文化「別稱」,你喜歡哪一個?

宰相,是我國古代僅次於君王,或皇帝之下最高行政長官的通稱。「宰」的意思是主宰,「相」,本為相禮之人,有輔佐之意。太宰與相合稱為宰相,最早見於《韓非子·顯學》。

宰相一職,責任重大,上以輔佐天子,下以教化人民,內以監理百官,外以安撫諸侯藩國。所以能達到宰相之職的人,都可謂人中精英,歷史典籍里也多有記載。

宰相的職位,在周朝時期已經設立,周朝稱之為「太宰」。在隨後的幾千年里,隨著朝代的更迭,宰相的稱呼也發生著不同的變化。據記載,宰相地位的具體名稱多達幾十種,歷代各有不同。

丞相

丞相,這個宰相的名稱,大家應當最為熟悉。歷史上最有名的丞相,也最家喻戶曉的應該數諸葛亮,諸葛丞相了。當時在魏國陣營中,曹操也是稱為「丞相」的。

嚴格意義上講,丞相這一詞,也就是從三國才開始成為皇帝下面的最高行政官,輔佐皇帝總理百政的官員,成為百官之長。那麼這時候肯定會有人會說,戰國時期的李斯、蘇秦和張儀不都是丞相么?其實,那時候他們都稱之為相國。

相國和丞相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從官職的大小來說,相國的權利會更大一些。丞相是相國的副手,相國在先秦時期就有相、相邦等之名。

中書令

單從字面上講,「中書令」這個名字真心好聽,一看就很有文化味。中書令在漢朝時期就已經設立,漢武帝時以宦官擔任中書,稱中書令。

漢朝時期,中書令是幫助皇帝在宮內處理政務的官員,中書令負責直接向皇帝上奏的密奏叫做「封事」,責任重要。中書令一般也是文官出身,和現在的秘書黨相似。

漢朝大文學家司馬遷曾經就做過中書令這個職位,中年以後,司馬遷在天文方面學識過人,就以太史公的身份擔任過中書令。中書令朝位上在丞相之上,司馬遷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中書令。

同平章事

看過《神探狄仁傑》的讀者們應該都記得,狄仁傑曾擔任過「同平章事」這個職位。同平章事,原則上來講是簡稱,原名稱為「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同平章事最初用於唐太宗時。自高宗永淳元年(公元682年)始,實際擔任宰相者,或加以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的名義。

宋朝初年,還沿用為宰相官銜,到了元豐改制時廢。南宋初恢復,乾道時再廢。五代時期,「同平章事」雖是宰相,但那時樞密使權重,「同平章事」的實權被剝奪。

參知政事

參知政事,這個名字也很有文化味,是中國古官的職名之一。最初的時候,參知政事只是一個臨時差遣名目,到了唐太宗貞觀十三年,以劉洎為黃門侍郎、參知政事的時候,「參知政事」才正式成為宰相官名。

到了宋代,參知政事已經演變成為一個常設官職,職位相當於「副宰相」,其根本目的是為了削弱相權,增大皇權,這也是統治者為維護政權的一種手段。宋朝時期,擔任這個職位大家最熟知的兩個人,一個是王安石,一個是范仲淹。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宰相的不同名稱,也是一種文化的傳承。尤其是每一個名稱的背後,除了可以洞見不同時代的歷史風雲,更能夠在絕美的文辭間,品位博大的中華文化。

讀者們,關於「宰相的別稱」,大家怎麼看?如果喜歡本文章,請轉發收藏這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史道 的精彩文章:

史上最好背的一首詩,入選一年級課本,為何有人對其嗤之以鼻?
李白一首詩,人人能背誦,為何被稱為「驚風雨、泣鬼神」之作?

TAG:文史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