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7個閨蜜湊400萬「同居養老」,老外看了都羨慕:想來中國養老……

7個閨蜜湊400萬「同居養老」,老外看了都羨慕:想來中國養老……

你有想過自己會如何養老嗎?

最近國內媒體報道了7個中國女孩湊400萬,提前20年造養老房的故事,引發了許多人的討論。

圖片來源:一條

這一「養老方式」還吸引了來自《每日郵報》等外媒的關注,歪果仁們不僅被女孩兒們圈了粉,更是對「到中國養老」產生了興趣。

01

「7個女人能呆在一起超過15分鐘嗎?」

一棟原本只是三層的毛坯房,被改造成了有大客廳、7間卧室的「豪宅」。

圖片來源:一條

如今,這700平方米的空間里,有三面都能看到稻田的茶屋,有開放式大廚房,甚至還有一個游泳池……

圖片來源:一條

「在這裡一起慢慢變老」,也成為7個女孩對於未來相互陪伴的許諾。

圖片來源:一條

看到這樣的養老選擇,一位已經70歲的美國老婦人,就表示「和閨蜜一起養老」是非常棒的想法。

如果可以,自己也很希望這樣度過老年時光。

「她們這是組建了一個新的家庭,並且大家年紀都差不多,這個主意真的很好。

「這比養老院好多了,還不用伺候老公。

與此同時,許多人也提出「中肯」建議,「閨蜜養老房」看上去很理性,不過現實生活中,還是要處理好如何和平相處,以及公平以待的問題。

有外國網友就認為,「7個女人能共處一座屋檐下超過15分鐘嗎?細思極恐……

還有人表示,老公和孩子咋辦?

譬如一位美國網友就認為,「在許多國家的文化中,女人是必須跟隨丈夫一生的」。一位英國網友也很幽默地懟了回去,「那是日本女性,在中國,男人都是聽女人的。」

看來這老兄對東亞文化相當了解啊……

更有外國網友大膽預言,「相信我,住一起不超過3年就無聊了,房子該賣就得賣,還得分錢……」

其實這7個人現在許多都已經結婚成家,有人創業離職,甚至有2個女生已經離開了廣州,遠赴北京生活,可大家依然像一個「大家庭」一樣,帶著孩子和老公「常來常往」。

圖片來源:一條

「閨蜜養老房」,則更似7個人的私密「桃花源」。待孩子長大,好姐妹們依然可以在這裡享受有好友相伴的退休時光。

她們當年在廣州工作時相識,因為都是從小城鎮到大城市打拚,所以格外惺惺相惜。

圖片來源:一條

本是一句玩笑話的「我們以後一起養老吧」,卻因為廣州市郊的一所老房子,真的將7個女孩的夢想變成了現實。

相比於國外有兄弟姐妹陪伴的大家庭,作為中國獨生子女一代的代表,7個女孩也希望能在養老上,更早地給與規劃和安排。

她們也意識到彼此的矛盾不可避免,於是要求每個人都必須學會一項「獨門絕技」:要有人會烹飪,有人會種菜,有人懂中醫……

圖片來源:一條

「自信的女性要在一起長期生活,一定要建立遊戲規則,我們只有彼此獨立,才不會成為對方的負擔。」

她們對於年老後的退休時光,其實更多是充滿了期待。

02

「抱團養老」需不需要獨立和隱私空間?

其實和朋友一起蓋房養老,雖然在國外不常見,但也的確發生過。

美國得克薩斯州的4對夫妻,已經是20多年的老友,和中國的那7位女孩兒一樣,他們也決定退休後,要一起相伴到老。

不過,他們並沒有建一幢大房子,而是選擇建一個有許多「袖珍小房」的養老社區——這樣即可以一起養老,又保留了每個家庭的私密性。

這樣似乎也符合外國人關於生活和交友界限的標準。

4家人湊齊了養老金,地址選在了奧斯汀近郊一個私人牧場,他們給這個社區命名為「Llano逃亡計劃」,寓意遠離城市的嘈雜和紛擾,與好友一起相伴到老。

4個家庭,將分別住在4個40平方米的「袖珍房」里。而每間房的建造成本為4萬美元(約28萬人民幣)。

別看房間小,裡面的基本設施應有盡有:一個雙人床,一個可摺疊沙發,浴室、儲物架以及前廊、休息區。可以完全滿足夫妻兩人的生活。

此外,設計師專門為小屋進行了斜頂設計,這樣雨水就能彙集到5000加侖的大桶中,作為日常用水。

被鍍鋅後的金屬壁板設計,更是讓小屋冬暖夏涼。

如果大家需要社交,還可以到社區另一處150多平方米的公共空間,在這裡喝個小酒,辦個Party,或是一起烹飪美食,話聊家常……退休生活不再孤寂,反而是美滋滋的。

同樣是抱團養老,但是在國外人們老了之後也要隱私,要有自己的生活和獨立空間,這樣的養老觀念在西方國家一直是主流。

在紐西蘭,子女成家後大多會搬出去不與父母同住,老人們可以選擇自己在家養老,也可以選擇去公寓式、酒店式的養老社區。

這被紐西蘭人稱為「老年村」Retirement Village老年社區,一般由私人投資商新建,與國內養老院不同,更像是一個老年人聚集的生活社區,提供生活需要方方面面,有些還配備專業的醫生和護士。

許多紐西蘭老人也會相約去「老年村」同住,白天還有專門的巴士,送大家出門購物和休閑娛樂。

03

「抱團養老」成為中國不可避免的趨勢

「抱團養老」,或是「同居養老」,這樣的養老模式,其實在中國也興起了多年。

據最新的數據統計,到2020年,我國65歲以上的老人數量將達到1.67億。

老齡化的加劇不可避免,而放在中國家庭面前的問題卻是,因為獨生子女政策,獨居或空巢的老年人佔比達到50%

當傳統式「家庭養老」面臨困境時,「抱團養老」成為了新的選擇。

為了檢驗這一養老模式的可行性,2017年,杭州一群老人就做了真人實驗。家住瓶窯鎮的王阿姨和老伴,專門通過報紙尋找三對老夫妻一起養老。

「老兩口住著200多平方米的三層農家小別墅,有魚塘、有菜地、有果樹、有雞鴨……就是太大太冷清了。」

就憑這居住條件,當年王阿姨的「招募令」一經報道,立馬得到了上百位老人的響應。

為了找到志趣相投的人一起養老,王阿姨特別增加了一條優先原則——「性格好身體好會打麻將的優先考慮」。

王阿姨和老伴表示害怕冷清,兒女們就周末回家一趟,平時諾大的房子就兩個人呆著實在悶得慌。

為了豐富養老生活,王阿姨更是添置了麻將桌,在房頂的露台上配備了鞦韆椅、太陽傘,打造出一個可以喝茶聊天的休閑吧。

此外,為了不鬧矛盾,每個入住的人更是需要簽訂一份《結伴養老協議書》,其中包括不打聽彼此的隱私,每月平攤生活費等等。

兩年來,有的老人已經離開,又有新的老人補位進來。如今,王阿姨的「抱團養老」群依然有序地運行著,

大家一起做飯、吃飯,有聊不完的話題,每天最愉快的時光也莫過於聚在一起打麻將。「包容」也成為這個抱團養老社群繁榮發展的核心關鍵。

「抱團養老」過的是一種集體生活,需要更多地與身邊的人交流和合作。所以比較開朗、合群的老人,也更容易在團體中獲得舒適和快樂。

但是對於不喜歡熱鬧的老人來說,同居養老並不一定適合。

一方面父母不應該為了兒女,而放棄了自己的生活。兒女也有自己的家庭和生活,父母不應該始終捆綁在一起而沒有獨立的人格、沒有自己的興趣愛好。

另一方面讓跟了兒女一輩子的父母突然去獨立生活,這就造成了極大的困難,這也是當前中國養老的一大困境。

///

選擇如何老去,是所有人都要面對的命題。

許多人表示,像這些女孩一樣「抱團養老」,就得提前找好一群朋友,到了老年繼續抱團取暖。找個地,蓋個房,幾家人湊在一起,互助生活,這是養老生活很享受的一種狀態。

少了孤獨,多了陪伴,和處得來的朋友一起相伴老去挺好。

「喜歡的朋友都在身邊

年輕時愛過的人就在對面」

或許是一種烏托邦式的理想

可如果老了還會相聚

I "ll be there for you

你會選擇和朋友們

一起抱團養老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發現紐西蘭 的精彩文章:

章瑩穎遺體可能被找到;印尼發生7.6級地震;NZ亞裔男性侵留學生被取消PR;青口一定要煮熟吃

TAG:發現紐西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