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科創板第一日:制度創新顯效,市場充分博弈

科創板第一日:制度創新顯效,市場充分博弈

7月22日9:30,上海證券交易所的交易大廳,科創板正式鳴鑼開市。

在會場內,上市儀式結束後,很多企業代表並沒有很快離去,而是盯著大屏幕上快速跳動的漲幅。「股價比我們想得高了很多。」杭可科技董事長曹驥直言。在場的多位公司董事長也都表示有同感。

就在會場外,因為突破了23倍發行市盈率、並設置有新的漲跌幅安排,曾經多日持續漲停才能累計的漲幅,在科創板一日內到位。但對投資者而言,即便是新股上市首日,投資決策都不是那麼簡單,炒新也不再「穩賺不賠」。

在科創板的第一日里,全線大漲的走勢基本在市場意料之中。這背後,科創板一系列制度創新開始顯效;盤中沒有瞬時急拉或急跌的情形,市場充分博弈,儘快達到價格均衡。但去與留的決策來得如此之早,也在預期之外。在市場化運行的板塊中,如何認識科創企業的價值與風險、如何正確估值並理性投資,這是投資者需要繼續補齊的功課。

(圖為開市之後,現場嘉賓關注股價漲跌幅。)

制度創新初顯效

7月22日這天的上海證券交易所,自早上六、七點鐘起就人頭攢動。

提前到來的上市企業、中介機構人士,爭先在顯示有「科創板首批公司上市儀式」的大屏幕前合影留念。面對一兩個小時後就上市交易的公司股票,首批上市企業的董事長毫不掩飾臉上的喜悅,但也都表示,不會過度關注短期股價,會更好地推動主業發展。

光峰科技董事長李屹向第一財經表示,過去資本市場的很多企業崛起靠的是銷售、運營和商業模式,今天終於看到資本市場和科技創新結合在一起。「我們的募集資金相當一部分會繼續投入研發。我們做了超過12年,更多時候是默默無聞在實驗室里做。科創板最大的意義,是讓科創企業有更多資源去實現夢想。」

「沒有想到廣大的股民和投資者這麼看好安集,給我們這麼鼎力支持。說實話,越上漲、壓力越大,這是股民和投資者一份信任。股票上漲是股民對我們的關愛,不管股價多高,我們還是專註主業。」安集科技董事長王淑敏向第一財經表示。就在當天收盤,安集科技以400%的漲幅問鼎科創板開市首日的漲幅榜。

而在會場之外,從科創板正式交易的那一刻起,市場的關注都聚焦在了股價走勢上。

盤後,上海一家券商營業部首席投顧介紹道,從盤面情況來看,集合競價階段集體大漲,開盤後小幅回落,板塊在午間收盤前達到頂峰,多股觸發臨停。在午間冷靜之後,下午走勢整體趨穩,並持續到收盤。他表示,從營業部客戶的情緒來看,與之也極為匹配。開盤前和午間收盤前,投資者情緒較為激動,投資非常活躍。但在午間和盤中臨停的短暫冷靜之後,下午開始逐漸趨於理性。

在科創板首日交易的走勢中,交易制度的影響開始逐步顯效

一方面,科創板新股上市前5日不設漲跌幅,以此希望市場能夠充分博弈,快速形成均衡的價格,提高定價效率。另一方面,科創板設置了臨停、2%有效申報價格範圍等交易規則,對於防範非理性投資、保障交易流動性也起到一定效果。

根據科創板限行規則,無價格漲跌幅限制的科創板股票,在盤中交易價格較當日開盤價首次上漲或下跌達到或超過30%、60%,實施盤中臨時停牌,單次停牌10分鐘。盤中臨時停牌期間,投資者可以繼續申報,也可以撤銷申報。復牌時對已接受的申報實行集合競價撮合。

在盤後,上海一家大型券商高級策略分析師向第一財經表示,從全天個股臨停的情況看,有效引導了投資者盤中的理性報價。

具體來看,在經歷了開盤平均141%的較大漲幅後,連續競價交易期間,25家新股中有14家新股的股價在上午觸及向上臨停,佔比為56%。其中,安集科技、新光光電、西部超導、天宜上佳、容百科技和福光股份6家公司在上午觸及第二次向上臨停,佔比為28%。同時,有9家新股在開盤後觸及向下臨停,且只觸及一次。而至下午,25隻新股整體走勢更趨平緩,沒有新股再觸及臨停機制。

「從第二次觸及臨停之後的股價表現看,6隻新股在第二次觸及向上臨停機制後,首日的最高價並未超越第二次臨停臨界價格。這也就是說,第二次臨停之後,市場整體非理性做多情緒有所緩和。」該分析師表示。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金融學院副教授邊江澤也向第一財經表示,主板臨時停牌觸發值是10%和20%兩檔;第一檔停牌30分鐘,觸發第二檔停牌至14:57。這種做法,會存在停牌時間過長、一停到底等影響,不利於股票交易的連續性。科創板當前的臨時停牌制度,能夠及時給市場「降溫」,同時盤中也未出現長時間的交易中斷。在保障市場交易連續性的基礎上,在一定程度上發揮了抑制過度投機的作用。

「價格籠子」,即有效申報價格範圍限制,是科創板的另一項交易制度創新。具體指在連續競價階段,限價申報的買入申報價格不得高於買入基準價格的102%;賣出申報價格不得低於賣出基準價格的98%。

上述分析師強調,首批25家企業的分時股價波動表現中,盤中瞬時急拉或急跌的情形並不多見。但如杭可科技、瀚川智能等,在開盤後股價還是迅速觸及向上或向下觸發了臨停機制。2%申報「價格籠子」的約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極端非理性申報。

此外,據第一財經向多家券商了解,從券商交易終端在線諮詢的情況來看,投資者目前整體基本熟悉科創板規則,未出現對某一規則較大面積的「不適」。比如,一家大型券商首日客服諮詢問題的類型中,關於開通條件及流程的問題佔到50%,交易相關的諮詢佔到約三成,軟體使用或行情相關的不到兩成。而交易相關的問題中,也較為分散,申報及委託方式、有效申報價格、兩融交易許可權等都有涉及。

投資策略要升級

制度創新是把雙刃劍,一方面保障著市場化、法制化的改革效果,另一方面也向傳統的投資方式與邏輯提出了挑戰。當23倍發行市盈率的鉗制不在,曾經連續多日才能累計的漲幅一日內到位,投資者的估值方法、投資決策都要加快升級。

上述券商營業部投顧就表示,今天該營業部客戶以中籤的獲利了結為主,投資者目前最關心的是接下來的走勢。尤其是在首日中午市場情緒高漲時買入的投資者,下午可能會出現浮虧,未來操作時心理壓力會有點大。其更透露,該券商出於謹慎考慮,並沒有將上市前5日的科創板股票納入可交易的兩融標的中,「說實話,這種漲跌幅我們也不知道怎麼做風控」。

面對新股,去與留的決策來得如此之早,這略超投資者預期。受科創企業自身特點與制度創新的影響,科創板的投資與交易風險也與主板有所差異。投資者需要充分認識科創企業的價值與風險,在此基礎上正確估值並理性投資。

科創板公司的特點較為鮮明,其所處行業和業務往往研發投入規模大、盈利周期長、技術迭代快、風險高以及嚴重依賴核心產品或少數供應商等。因此,企業上市後是否能保證持續創新能力、主營業務發展是否具有可持續性、公司收入及盈利水平表現是否可預期,都具有較大不確定性。根據科創板的上市要求,科創板企業可能存在首次公開發行前最近3個會計年度未能連續盈利、公開發行並上市時尚未盈利、有累計未彌補虧損等情形,在上市後也可能會繼續無法盈利、持續虧損、無法進行利潤分配等情形。這對投資者的投資決策提出更高的要求,風險也加大。

其次,科創板新股發行採用市場化的發行承銷機制。新股的發行價格、規模、節奏等都堅持市場化導向,詢價、定價、配售等環節由機構投資者主導。科創板新股發行全部採用詢價定價方式,詢價對象限定在證券公司等七類專業機構投資者,而個人投資者無法直接參与發行定價。

這是科創板的制度創新亮點,也是註冊制落地重要保障。但由於科創企業普遍具有技術新、前景不確定、業績波動大、風險高等特徵,市場可比公司較少,傳統估值方法可能不適用,發行定價難度較大。這可能將導致市場對個股的價值判斷,因而加劇科創板股票上市後的股價波動。

此外,科創板退市制度也比主板更為嚴格,退市時間更短、退市速度更快。在退市情形上,新增市值低於規定標準、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或者規範運作存在重大缺陷導致退市的情形。在執行標準上,對於明顯喪失持續經營能力,僅依賴於與主業無關的貿易或者不具備商業實質的關聯交易收入的上市公司,可能會被退市。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第一財經 的精彩文章:

同業存單發行認購不足半數、利率分化,資金市場短期趨緊
社論:推進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創造更好營商環境

TAG:第一財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