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園藝 > 它遭遇病害後被放棄,卻被外國人發揚光大,想吃只能從國外進口

它遭遇病害後被放棄,卻被外國人發揚光大,想吃只能從國外進口

五穀雜糧,是人們常吃的健康食物,它們分別是稻(大米)、黍(黃米)、稷(小米)、麥(小麥)、豆(大豆)。其實在南宋之前,並沒有五穀的說法,而是六穀。第六種穀物是什麼呢?它就是現在基本消失的菰米。關於它的消失過程,是一段很有意思的歷史。它在遭遇病害後被人們放棄,沒想到被外國人發揚光大,現在想吃只能從國外進口了。

菰米,這個名字可能有點生僻,但要說起它的另一個名字,估計不少懂點歷史的人會恍然大悟。它還有一個名字叫做雕胡米,經常出現在唐朝的詩歌之中。「跪進雕胡飯,月光明素盤」,「雕胡炊飯芰荷衣,水退浮萍尚半扉」,這些詩歌中的雕胡飯就是用雕胡米製作的。

它的原生植物生長在農村魚塘沼澤處,是魚類喜食的飼料。種植過程也不難,不少農民都種植過。根據詩歌來看,至少在唐朝的時候,菰米還是正常的糧食作物,為何南宋之後,菰米卻越來越少,以至於被人們放棄了呢?

在那個時期,菰米的植株不知為何感染了一種名為「黑穗菌」的植物真菌,導致莖部膨大,結不出果實了。而它膨大的部分竟然很好吃,後來就成了我們都熟悉的「茭白」。茭白又白又嫩,長得還快,味道清甜,比菰米還好吃。所以人們放棄了種植菰米,轉而去種植茭白。

茭白的種植技術越來越好,人們的餐桌上多了一道好吃的蔬菜,要知道在古代,受限於種植技術,好吃的蔬菜是很難得的,茭白的出現無疑讓人欣喜。隨著茭白的崛起,菰米逐漸被遺忘,以至於進入消亡狀態。

不過菰米在全球的分布範圍很廣,在北美洲和加拿大,生長著大片大片的野生菰米,它們是原住民印第安人的糧食作物。隨著歐洲人的進入,美洲菰米為世人所知曉,歐洲人將之命名為野米。再往後,野米就成了世界知名的保健食物,在全世界各地都流行吃它,價格也較高。

野米在北美和加拿大有大面積的人工種植,每年收穫的野米有很多都出口到了我們國家,成了健康人士喜愛的粗糧。

野米比普通的大米要長許多,營養成分也很高,蛋白質、膳食纖維、微量元素的含量都很高,它的顏色有點像黑米,煮出來的飯是黑紅色的,可以當做染色劑使用。不過黑米比較硬,做不出普通大米的口感,需要浸泡後再烹飪。外國人的吃法則是用肉湯燉它,比較有嚼勁。

讀者朋友們,你吃過菰米嗎?你覺得它的味道如何呢?歡迎留言交流,說說你的看法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禾木報告 的精彩文章:

玉米地常見野草,農民見到就除,但根卻是稀罕物,晒乾10元一斤
1959年引入中國,迅速在全國大面積推廣,味甜多汁人人愛

TAG:禾木報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