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唐詩中意境最美的一首中秋詩,短短28個字,便驚艷了千古

唐詩中意境最美的一首中秋詩,短短28個字,便驚艷了千古

中秋節,是我國四大傳統節日之一。它的歷史由來已久,始於唐朝初年,盛行於宋朝。在中秋之夜,圓月高懸的時候,也最易引起詩人的望月興嘆。古往今來,詩人留下了許多中秋詠月抒懷的佳作。比如,唐代詩人王建的《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便是唐詩中最經典的中秋詩之一。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是王建在中秋節寄給友人杜元穎的一首七言絕句。這首詩的取勝之處,便在於同是中秋詩,它的寫法更具有創造性。即以寫景起,以抒情結。是一首情景如畫,意境很美的中秋詩。全詩語言清麗,意蘊深遠,極具耐人尋味的藝術效果。可謂短短28個字,便驚艷了千古。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首句「中庭地白樹棲鴉」,王建便以精鍊而含蓄的筆觸,將中秋月夜特有景物的蕭瑟蒼涼之感表現的淋漓盡致。它的意思是說,清冷的月光,將中庭的地面照射的雪白一片,樹上則棲息著鴉鳥。這裡的「地白」二字,不僅給人一種澄靜素潔、清冷之感,還可以使人聯想到李白的名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它所呈現出來的是一種清美的意境。

次句「冷露無聲濕桂花」,意思是說,秋夜的露水,點點無聲,打濕了院中的桂花。桂花,是秋天特有的景物,其特點如李清照所說:「暗淡輕黃體性柔,情疏跡遠只香留」。這裡便是突出了桂花在中秋月夜的香氣襲人。並且桂花還暗示了月宮裡的桂樹,點出王建望月之事。如此一來,詩的意境,除了清美之外,還具有耐人尋味的意境。

最後兩句「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則是從中秋月色的描繪升華到思人懷遠。意思是說,今天中秋月圓之夜,天下人人都在望月,不知道這秋日的情思會落到誰家?從詩題可以看出,明明王建自己在懷人,為何要在此處說不知道秋思會落誰家呢?一方面,這樣寫可以將他對月懷遠的情思,表現得蘊藉深沉。似乎天下人都在望月,但唯獨他有秋思。

另一方面,則如張九齡詩中所說「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一樣,中秋之夜是天下所有人共同擁有的,自然也盡皆有著屬於自己的秋思。所以這裡的「秋思落誰家」是為了突出秋思的浩茫渾涵。同時,它也營造出了一個月明人遠、思深情長的意境。

綜觀王建的這首詩,他以形象的語言,美麗的意境,渲染了中秋望月的典型環境氣氛,將詩人乃至天下所有人的思人懷遠之情表現的淋漓盡致。總的來說,這首詩是唐詩中的一首經典的中秋詩。

圖片來自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今日詩歌 的精彩文章:

此人路遇盜賊,當場寫下一首詩,盜賊看後主動撤退,他寫了啥?
南唐一詞人太過優秀,寫出一句千古名句,竟引起皇帝不滿

TAG:今日詩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