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母嬰 > 孕期出現四大癥狀要小心,「吐、痛、血、燒」不可輕忽

孕期出現四大癥狀要小心,「吐、痛、血、燒」不可輕忽

很多人在懷孕前大概沒什麼病痛,即使不舒服,稍加休息也能緩解,因此也很少去醫院。但懷孕後,卻常出現突如其來的不適感,不知是否該為此就醫。

想就醫,又擔心是不是自己過於緊張,想忍一忍,又擔心會造成更大的問題,究竟該如何決定呢?

高標準看待孕期不適

孕期受激素分泌變化與生理變化的影響,難免會有一些不舒服的感覺,但是不是該為這些不適去就醫呢?會不會有小題大作之嫌呢?彰化基督教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王彥築表示,孕媽咪感到不適時,可以先稍加休息,休息後如果覺得舒服一點,應該沒有太大問題。如果休息後還是感到不適的話,最好就醫。

懷孕是人生中很特別的一個階段,孕育一個健康的小生命必須要夫妻雙方和醫護人員的共同努力。大部分的媽媽都不是專業醫療人員,身邊也沒有專業儀器可以做檢查,所以主張媽媽們寧可緊張一點,也不要大意!勤跑產檢醫院,有時也許是「假警報」,但能確定母親和胎兒是否都健康!

孕期4大癥狀要小心

孕期可能造成孕媽咪不適的原因很多,但大概可以歸類為吐、痛、血、燒這4大癥狀,王彥築醫師說明如下:

吐的問題可大可小,從懷孕周數來看嚴重與否:

·初期孕吐算正常:

懷孕初期的孕吐屬於正常現象,由體內激素的濃度升高而造成。大多孕吐狀況從胎兒有心跳開始(6周左右),14周左右會改善,少部分孕媽因為體質問題到了20周還在吐。

妊娠初期的孕吐不會對胎兒造成很大影響,只要進行規律產檢,確定胎兒發育正常,沒有葡萄胎(因為非正常懷孕的孕媽會分泌較多的激素,所以懷葡萄胎之後就會有非常強烈的孕吐),沒有流產現象的話,大家就不需要太擔心,可以請醫師開立治療孕吐的藥物緩解不適。

·原本沒有孕吐,後來才突然出現,要小心:

到了第二、三孕期才突然出現的嘔吐現象,首先要懷疑是否有腸胃炎,另外還要觀察是否伴隨上吐下瀉或發燒的情況。如果伴隨腹痛的話,就務必要到醫院檢查。也有可能是一些腸胃道疾病如闌尾炎,胰臟炎,或膽囊炎等急性癥狀!

·嘔吐伴隨其他癥狀,慎防子癇前症:

懷孕20周以後出現高血壓和蛋白尿則考慮為子癇前症,子癇前症是相當可怕的孕期併發症,最嚴重可能造成媽媽和胎兒的死亡!

癥狀發生時可能出現頭痛、水腫、嘔吐、視力模糊或上腹痛等癥狀中的一種。懷孕後期出現嘔吐癥狀並伴隨頭痛時,准媽媽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血壓是否升高。原本產檢就血壓高的媽媽,更要注意頭痛嘔吐癥狀,這有可能是子癇前症的危險徵兆。

孕婦只要是肚子痛都不能掉以輕心。如果是偶爾輕微的悶痛或拉扯痛,休息後會緩解,並非規律或持續性的痛,就不用太擔心。如果肚子痛是劇烈的且持續性的,須考慮是否為胎盤早期剝離或是有早產現象,此時,務必到婦產科檢查,確認是否有急性狀況。

已經足月的孕媽咪,如果肚子有明顯疼痛,且持續一陣一陣的宮縮並伴隨便意感,就有可能是產兆,這時可以到原本產檢的醫療院所檢查。

如果是還沒足月的媽媽,就要擔心是否可能早產,這時應該提前到醫院測量宮縮狀況,必要時需住院安胎。假設是胎盤早期剝離,通常會有劇烈腹痛反應而且大多會伴隨出血,持續太久可能會造成胎死腹中或是媽媽出血過多而休克等情況。此外,其他腹痛原因當然也有可能在孕期發生,但通常會伴隨其他癥狀,例如發燒、上吐下瀉等情形。

懷孕期間,不分階段,只要出血就一定要提高警惕。現針對不同孕期可能出血的狀況作出說明。

·第一孕期

1.少量出血:如果檢查後確認子宮內有妊娠囊且胚胎心跳正常,大多不需要太擔心,可適當使用婦產科醫師所開的黃體酮以避免流產。

2.若尚未看到子宮內懷孕,又有出血腹痛的現象:要注意有沒有可能是子宮外孕,出現子宮外孕很可能會大量內出血而導致生命危險。

3.前胎剖宮可能潛藏問題:由於現在很多人剖宮生產,再次懷孕時,妊娠囊可能會著床在之前的剖宮產疤痕處,導致大量出血或未來變成植入性胎盤,因這樣的懷孕會潛藏問題,通常建議先做預防性血管栓塞後,再做流產手術。為了避免發生這類問題發生,鼓勵大家如果可以的話還是以自然產方式生產!

4.可能是子宮頸發炎或息肉造成:也有些少量出血可能是子宮頸發炎或息肉所造成,此時不用太擔心,但必須要內診才能確定。

·第二孕期

最常見是子宮頸閉鎖不全,很容易造成早產,因此懷孕第二孕期即使出血只有一點點,也務必讓婦產科醫師用陰道超聲波確認子宮頸長度。若長度大於2.5厘米大多可以放心,若已經擴張,有的則須趕緊做子宮頸環扎手術,以預防極度早產。

·第三孕期

最重要的是要分辨出血屬於哪一種出血!出血呈鮮紅色,要小心可能是胎盤早期剝離;出血呈暗紅陳舊色,可能是前置胎盤的慢性出血;黏稠深紅或粉紅色帶血絲分泌物,就是俗稱的「落紅」,此情況大多表示子宮頸開始擴張。孕媽咪只要有出血狀況,就一定要到產檢的醫療院所檢查。

發燒通常是感染的跡象,如果確定發燒超過38.3℃,最好讓醫師檢查,確認造成感染的原因。

除了發燒,還要檢查有沒有其他併發症狀,如果出現如咳嗽流鼻涕、肌肉無力、全身酸痛,就可能是感冒或流感,必須做流感快篩才能確定是否須吃抗病毒藥物;若伴隨解尿疼痛,可能是泌尿道發炎,必須吃抗生素;如果發燒並伴隨腹痛及宮縮,甚至出現破水或流血癥狀,很可能是子宮內感染或羊膜腔感染,這時必須趕緊使用抗生素並提早生產,避免造成胎兒嚴重感染而出現休剋死亡等情況。

凡是在一兩周內曾做過羊膜穿刺或是絨毛膜採樣的孕婦,如果出現發燒的現象,很可能是羊膜腔感染,出現此狀況請務必儘快到醫療院所檢查!

注意胎動很重要!

除了吐、痛、血、燒這幾種癥狀,當懷孕已經超過24周,務必要經常注意是否有胎動,每天至少在早中晚的任一時段觀察一下胎兒是否在動。若寶寶沒什麼動靜,可以吃點甜食,在安靜的環境中半坐卧或左側躺,觀察是否有明顯胎動。如果感覺肚子裡頭一片安靜,沒有任何動靜,則需孕媽咪儘快到醫院檢查,確定胎兒是否一切安好。

胎動是孕媽咪掌握胎兒健康最簡單的方式,如果胎動狀況有異,有可能是胎盤功能不佳的徵兆之一,也可能是胎兒面臨危險的信號,孕媽咪一定要經常注意胎動!

就醫提醒

大家都知道,身體不舒服就要到到醫療院所檢查,但懷孕時期又不一樣,因為需要確保母胎安全,到哪裡就醫須比平常更加慎重。就醫須視緊急程度,有時不必一定要找原產檢醫師。針對孕期常見就醫問題,王彥築醫師說明如下:

一定先找原產檢醫師嗎?

如果可以馬上找到原產檢醫師最好,畢竟最了解孕產婦狀況的就是原產檢醫師,不過如果是緊急狀況,建議直接掛急診,由第一線急診醫師先處理,避免錯失緊急治療的黃金時間。

因為不少孕婦在婦產科門診產檢,在門診時間之外,並未有其他醫療服務,所以如果孕媽咪在門診時間段之外有緊急狀況,更難得到醫療服務。門診並非急症單位,即使是在大醫院產檢,就算原產檢醫師知道狀況,手邊也沒有足夠的資源做緊急處理,還是會請孕婦直接掛急診。

什麼狀況下應掛急診?

無法等待的緊急狀況如劇烈腹痛(痛到無法站立、說話)、大量出血、孕婦已經意識不清或者無法用言語清楚描述自己的狀況時,建議馬上由急診醫師檢查並做適當處理。

相較之下,如果是少量出血、肚子輕微悶痛,但還可以跟家人聊天、正常飲食的話,在門診處理即可,不需要浪費急診的醫療資源。

什麼狀況下可直接到產房?

如果是足月或接近足月的孕媽咪,有肚子痛、落紅、流血、破水等情況,就可以直接去產房報到,產房護理人員會初步根據產婦的血壓、子宮收縮、胎兒心跳等狀況,向值班醫師報告,再由值班醫師決定是否需要進行超聲波檢查或其他處置。

懷孕是每個女性生命中最美麗也是最奇妙的旅程,但懷孕過程中,身體會經歷許多變化,多多少少會有些不舒服,注意文中所提到的緊急狀況,有什麼問題都可以和產檢醫師溝通。多一份小心,就多一份安心!

*本文由好採訪諮詢/彰化基督教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王彥築 ,由好孕媽媽原創,版權歸好孕媽媽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侵權必究。

梳化·攝影/班尼頓廣告風格寫真 演出/Chiafen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好孕媽媽全媒體 的精彩文章:

別和中年婦女談友誼,那比愛情還傷人
這次在義大利面里,加點蝦仁,老公居然吃三碗

TAG:好孕媽媽全媒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