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蘇麻喇姑的傳奇一生

蘇麻喇姑的傳奇一生

蘇麻喇姑(約1612-1705.10.24),蒙古族人,初名蘇茉兒,或蘇墨爾,為蒙語的音譯,意思是毛制的長口袋。順治晚期或康熙年間改稱滿名蘇麻喇,意思是"半大口袋"。她病逝後,宮中上下都尊稱她為蘇麻喇姑。

蘇麻喇姑是清朝孝庄文皇后的侍女,出身於普通的蒙古族牧民家庭,隨孝庄陪嫁進入後金宮廷。身歷天命、天聰、崇德、順治、康熙五朝。通曉蒙滿文字。清崇德元年(1636年),參與設計清朝開國冠服 。曾經擔任滿清康熙帝的啟蒙老師 。老年時,又撫養康熙序齒的第十二子愛新覺羅·胤裪。康熙四十四年九月初七,蘇麻喇姑以九旬高齡去世。康熙按嬪禮為蘇麻喇姑辦理喪事,並將其靈柩與孝庄文皇后置於一處。

蘇麻喇姑的傳奇一生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蘇麻喇姑的身世

在康熙的一生尤其是前半生中,有兩個女人對他至關重要,一個是他的祖母孝庄太皇太后;另一個是他的啟蒙老師,孝庄太后的侍女蘇麻喇姑。

歷史上,蘇麻喇姑確有其人。蘇麻喇姑像她的主人孝庄一樣,在清宮中經歷了四朝。不過,她比康熙大了30多歲,兩人的感情更不是子虛烏有的姐弟戀,而是深厚的祖孫情。

蘇麻喇姑是後人對她的稱呼,她原名蘇末兒蘇末兒是蘇麻喇姑蒙古名的音譯,意思是「毛制的長口袋」,也有譯為「蘇墨爾」。順治晚期及康熙年間,人們稱呼她的滿名「蘇麻喇」。她逝世後,人們尊稱她為蘇麻喇姑。她在世的時候,不同的人對她也有不同的稱呼。孝庄太后稱她為「格格」,即小姐,是對女子的尊稱;康熙玄燁稱她為「額涅」,即額娘、母親;玄燁的皇子、公主們稱她為「媽媽」,滿語中即「奶奶」、「祖母」之意,也可用來通稱年長的婦人。從皇室成員對蘇麻喇姑的稱呼中,可見他們對她懷著一種親人般的感情。

那麼,蘇麻喇姑究竟做了什麼事,使她贏得了皇室上上下下的尊重?

這要從頭說起。蘇麻喇姑是蒙古族人,出生於科爾沁部的一個牧民家庭,具體生年不詳,但從她作為孝庄太后的陪嫁侍女來推算,她的年齡應當與孝庄差不多。大概是10歲,蘇麻喇姑被科爾沁貝勒府選中,進府成為貝勒寨桑之女布木布泰的貼身侍女,布木布泰不是別人,正是後來大名鼎鼎的孝庄太后。她口齒伶俐,辦事麻利,為人又穩重,很快獲得了孝庄的信任。

後金天命十年(1625),孝庄在兄長吳克善的護送下,來到後金都城盛京(今遼寧瀋陽),與皇太極成婚。蘇麻喇姑作為布木布泰的貼身侍女,隨主人到了盛京,從此登上了屬於她的歷史舞台。

來到盛京後,生性聰穎的蘇麻喇姑很快學會了滿語和漢語,她的滿語和滿文書寫水平贏得了當時全宮上下的交口稱讚。她自小生長在草原上,騎術非凡,常常騎馬外出為孝庄辦事,是孝庄身邊最可靠最信任的侍女。

崇德八年(1643),皇太極去世,年僅31歲的孝庄成了寡婦,而幼子福臨才6歲,朝中大權全掌握在攝政王多爾袞的手中。孤兒寡母面臨險惡的政治環境。在這種處境下,善解人意的蘇麻喇姑始終如一地陪在主人身邊,為她排憂解難,並擔當起孝庄與外界聯繫的橋樑。

順治元年(1644),清軍入關,蘇麻喇姑隨孝庄來到北京,住進了紫禁城。

順治九年(1652)三月,蘇麻喇姑奉命外出辦事,卻被內大臣納布庫毆打。孝庄憤恨不已,卻無能為力,只能託言她是墜馬受傷。共患難的境遇使這對主僕的感情更加深厚。

宮中的良師慈母

順治十二年(1655)天花肆虐,皇室中凡是沒有出過天花的成員全到紫禁城外避痘,後來的清聖祖康熙、當時1歲多的皇子玄燁也到宮外的一處宅第避痘。從此直到年幼的康熙出痘痊癒返回皇宮,其間無論颳風下雪,蘇麻喇姑每天騎馬往返皇宮和玄燁避痘所之間,充當玄燁的啟蒙老師,手把手教導他寫滿文,還教育他為人處事的道理。從某種意義來說,如果沒有蘇麻喇姑,就沒有後來的英主康熙皇帝,也就不會有康乾盛世。

蘇麻喇姑終身未嫁,在宮中生活了70多年。有電視劇說她曾愛上康熙的老師——才子伍次友,其實這又是小說家之言,且不說歷史上根本沒有這個人,就算有這個人,兩人也不可能相戀。康熙7歲左右才回到皇宮,正式受皇子教育,當時蘇麻喇姑已經近40歲了。在當時,這個年紀已經可以做祖母了,很難想像蘇麻喇姑會像懷春少女一樣燃起愛火。

康熙二十六年(1687)十二月,孝庄太皇太后病逝,蘇麻喇姑悲痛萬分。之後她篤信佛教,將對孝庄的感情全部轉移到康熙身上,每天吃齋念佛,祈求佛祖保佑皇帝長命百歲。

為了替蘇麻喇姑排解憂悶,康熙將定嬪萬琉哈氏所生的皇十二子胤交由蘇麻喇姑撫養。按清宮慣例,只有嬪以上的后妃才有資格撫養皇子。讓蘇麻喇姑撫養皇子,表明康熙對蘇麻喇姑的信任和重視。蘇麻喇姑對於康熙的安排,自然是非常感激,為了報答皇恩,她將全部精力都傾注到了胤身上。胤對她也十分孝順尊敬,稱她為「阿扎姑」,「阿扎」即母親,阿扎姑相當於「母姑」的意思。

康熙朝的皇子對帝位爭奪非常激烈,數名皇子被殺被廢或被圈禁。那麼由蘇麻喇姑一手帶大的皇十二子胤又是怎樣的一個境遇呢?

胤的母親定嬪身份低下,沒有資格和其他皇子爭奪帝位,他又自幼受到蘇麻喇姑的教誨,因而表現得十分低調。在康熙末年,他深受康熙的信任,但是一向獨來獨往,沒有結黨謀位,也不受其他皇子拉攏,只是專心為皇帝辦事。

雍正繼位後,與他爭奪過皇位的兄弟不是被殺就是暴斃。胤起初被封為履郡王,後來遭到雍正的猜疑,被降為貝子,不久又降為鎮國公。因胤與世無爭,沒多久,他再度被封為履郡王。在雍正的諸多兄弟中,他的命運算是比較好的。乾隆繼位後,胤被晉封為履親王。乾隆二十八年(1763),胤去世,享年77歲,在康熙的所有皇子中,他是最長壽的一個,這與蘇麻喇姑的撫育教誨不無關係。

蘇麻喇姑的傳奇一生

高齡離世

蘇麻喇姑生平有兩大「怪癖」,一是不洗澡。說是不洗澡也不對,她每年除夕會洗一次澡,但是這個澡不是盆浴也不是淋浴,而是取少量的水,簡單擦洗一下身體,然後把用過的髒水喝掉。蘇麻喇姑的沐浴習慣看起來似乎很怪異,甚至是不衛生。其實這個習慣的養成是跟她的生活背景緊密相關的,蘇麻喇姑出生於牧民家庭,草原上的水資源非常珍貴。在草原民族的觀念里,水是用來供人和牲畜飲用的,而不是用來浪費的,洗澡便是浪費的一種形式。所以蘇麻喇姑洗過澡後,還要向佛祖懺悔,懺悔她「浪費」水了。

除了不洗澡,蘇麻喇姑的另一「怪癖」是終身不服藥。直到她年老病重的時候仍然拒絕服藥。康熙四十四年(1705)八月,90多歲的蘇麻喇姑患了重病,腹內疼痛難忍。當時康熙正在塞外秋巡。蘇麻喇姑的病牽動了在京諸皇子的心,他們趕緊向康熙發急奏回報。

聽到蘇麻喇姑不願服藥的消息後,康熙也急了,他下令讓蘇麻喇姑留在原住處療養。可按照清宮規定,宮內服役者和下層嬪妃,凡患重病,一律移居他處,以保證不傳染給其他人。而且,他吩咐諸皇子將一種名為「西伯噶古納」的藥材混入雞湯中給蘇

麻喇姑服用。康熙還指示諸位皇子對蘇麻喇姑說,這是他送來的一種草根,不是葯。

然而蘇麻喇姑還是堅持不肯服用,她對皇子們說:「我一生不服藥,這個雖然是草根,但也是葯。阿哥們把我的話回稟主子,他懂得我的心思。」皇子們怎麼勸說她也不肯吃藥。蘇麻喇姑曾經撫養過的皇十二子胤心急如焚,他和福晉衣不解帶,日夜守候在蘇麻喇姑的病榻前,精心服侍。

同年九月,蘇麻喇姑終究抵擋不住衰老和疾病的襲擊,心臟停止了跳動。康熙得知她的死訊時,大感悲痛,下旨暫不下葬,等他回京見過遺容後再舉行葬禮。

皇室舉哀

康熙回京後,以嬪禮為蘇麻喇姑舉行了隆重的葬禮。對一位宮中服役者來說,這一規格是超常的。出殯那一天,幾乎所有的成年皇子都參加了出殯儀式。

蘇麻喇姑靈柩停入殯宮後,皇子們各自回府。皇十二子胤悲痛欲絕,久久不願離去,皇子們苦苦勸慰也無用,直到皇三子胤祉等人以兄長的身份出面才將他領回。胤仍然是不能釋懷,他提出要求:「阿扎姑自幼將我養育,我未能報答就出了此事,我願住此駐守數日,百日內供飯,三七誦經。」按照慣例,為宮中服役者辦喪事,是沒有皇子供飯、誦經的先例的。但是康熙深知胤的心意,便允許了此事。

於是胤住在殯宮,為蘇麻喇姑守靈、供飯、誦經,其他皇子輪流陪伴胤。直到雍正年間,蘇麻喇姑死去20多年後,史書中仍然可見到胤拜祭她的記載,從中可看出胤對這位不是母親又勝似母親的老婦人的愛,也反映出了蘇麻喇姑的為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