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明末72營農民軍齊聚滎陽大會,是否真發生過?李自成參加了嗎?

明末72營農民軍齊聚滎陽大會,是否真發生過?李自成參加了嗎?

李自成和張獻忠同為明末清初時期的著名農民起義領袖,他們的命運有著類似的軌跡,都出身底層,差不多同時期參加農民起義,經過十幾年的奮鬥成為了佔據一方的建國領袖,卻最終功虧一簣,為清朝作了嫁衣裳。他們二人之間既獨立,又競爭,那麼在他們十幾年的鬥爭生涯中,他們之間保持一種什麼樣的關係呢?

起義初期互相獨立

李自成和張獻忠二人雖然都同為農民起義領袖,也同為陝西老鄉,但是在起義初期,二人並沒有太多的交集。

李自成,陝西米脂縣人,由於明朝末年的階級矛盾尖銳,稅負越來越重,當地農民大量逃亡,米脂縣萬民蕭瑟、百姓流離失所。1606年八月,李自成出生於一個農戶家庭,家境貧寒,幼年曾被送入寺廟,後又到地主家放羊。「二十一歲應募銀川驛馬夫」,崇禎二年,崇禎皇帝為了節省經費,下令裁撤驛站,李自成被迫離開驛站回鄉。回鄉的第二年,陝西災荒,米價大漲,「米脂人從賊者十之七,邑幾空」,李自成也參與了不沾泥(起義領袖的綽號)的隊伍,走上了起義的道路。

李自成在不沾泥的隊伍中被編為「八隊」,不久之後,不沾泥接受明朝的招撫,李自成便和其他幾位隊長單獨率領部隊繼續戰鬥。

張獻忠,陝西延安人,同樣出生於1606年,關於張獻忠的出身,說法頗多,如「父業履,母織席。獻忠自少讀書不售,遂與逃兵三百人起而為盜,轉掠豫楚間,號八大王。」又說:「張獻忠,本鐵匠子,年少剛狠,承造軍器,……工食剋扣而限期更迫,匠不堪命,因以傾家,而追逼復首及之。乃入王嘉胤黨,賊中稱為八大王,自稱為西王。」不管哪種說法,張獻忠都是出身底層,因迫於生計而加入農民起義軍。

在起義初期,農民起義缺乏統一的思想和領袖,他們也並沒有抱著一定要推翻明朝的決心,他們更多地將矛頭對準剝削他們的官吏和豪紳身上,他們的鬥爭不過是為了逃避朝廷的徵收,並且從富家大戶的糧倉中奪取糧食以果腹。所以,起初的農民軍組織鬆散,隊伍雖然龐大,卻拖家帶口,戰鬥力並不是很強大。各支起義軍之間也缺乏溝通,更談不上互相配合作戰。所以,這個時期的李自成和張獻忠是互相獨立,基本沒有交集。

起義後期的競爭關係

李自成和張獻忠能夠從明末眾多農民領袖中脫穎而出、在史書上留下了名字,這就說明了他們二人的成功之處,而不屈居人下就是一個名人所具備的基本條件。

崇禎十五年起,明末的各支農民起義軍在經歷了十幾年的各自為政之後逐漸形成了以李自成為領導人的統一局面。起義軍圍攻開封時,李自成被推舉為「奉天倡義營文武大將軍」,到後來李自成攻取湖廣襄陽地區後,李自成又被推舉為「奉天倡義營文武大元帥」。當時,除了張獻忠之外,其他各支起義軍部隊都必須聽從李自成的領導。

而當李自成攻克襄陽時,張獻忠也不敢落後,攻取了重鎮武昌,而這個舉措卻使得李自成加快了對張獻忠的處理,因為武昌也在李自成的計劃之中,而且李自成的大軍已經到達了漢陽,只不過被張獻忠搶先一步攻佔了武昌。於是,李自成下令張榜懸賞張獻忠的人頭——「有能擒獻忠以獻者,賞千金。」這標誌著兩位農民領袖的公開決裂。

而此時,張獻忠的實力明顯不如李自成,李自成坐擁河南和湖廣大部,收編了「曹操」羅汝才和革左五營等其餘幾部農民軍,而張獻忠不過擁有武昌和附近等地,所以張獻忠不是李自成的對手。於是張獻忠「卑詞以答,求彼此為援」,表面上看起來是互相合作,實際上是一種競爭關係,張獻忠的所作所為不過是委曲求全。沒過多久,張獻忠便選擇離開湖廣地區,到偏遠的四川去尋找發展空間了。

而在張獻忠到了四川之後,李自成也並沒有放棄對張獻忠的「趕盡殺絕」,李自成進入北京之後,便四面派出部隊到各地接收明軍的守衛,而對於四川的張獻忠,李自成也派出了將領馬科從陝西漢中進軍四川,意圖奪取張獻忠控制下的成都周邊地區。不過由於李自成在山海關戰敗、清軍逼近陝西,馬科的軍隊在與張獻忠作戰幾次之後便退回陝西。

由此可見,從崇禎十五年之後,李自成和張獻忠之間的主旋律是競爭,而非合作。

所謂「滎陽大會」

可能很多人會認為,同為起義軍領袖的李自成和張獻忠之間肯定會有過合作,比如著名的「滎陽大會」。所謂「滎陽大會」,是指崇禎七年年底,「合七十二營頭目、老回回、闖王、革里眼、左監王、曹操、……、八大王等十三家會滎陽,議逆據官軍。」這段始見於吳偉業《綏寇紀略》、後被《明史》採錄的文字,描述了七十二營起義軍齊聚滎陽商議共同抵抗官軍的情形,但是實際上這次所謂「滎陽大會」並不能說明李自成和張獻忠之間存在一定的合作關係。

「滎陽大會」是否真的發生過是個未知數,首先,吳偉業雖然言之鑿鑿,但是他記載的根據只是「有人偷偷跑出報告」,而且並無其他史料的佐證,明朝的官方文件之中也未見關於「滎陽大會」的其他記載。其次,時間對不上,據記載「滎陽大會」結束於崇禎八年正月初一,而實際上農民軍攻克滎陽是在正月初六,時間順序上顛倒了。總之,種種跡象表明,所謂「滎陽大會」是一個虛構事件。

而且,即便「滎陽大會」是真實發生的歷史事件,李自成也並沒有出現在參會的大名單之中,其中「闖王」是指高迎祥,李自成在其一生之中,並沒有自稱過「闖王」,他的外號是「闖將」,而「闖王」則是百姓對李自成的俗稱。所以,所謂的「滎陽大會」也不能證明李自成和張獻忠合作過。

所以,在明末的農民起義進程中,同為領袖的李自成和張獻忠從互相獨立到互相競爭,但是卻幾乎沒有過合作。

參考文獻:《明末農民戰爭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漫談南明 的精彩文章:

吳三桂從緬甸抓獲永曆帝,處死他的手段連清軍將領都覺得不合適
鄭成功父親投降清朝被軟禁,數年後清朝又招撫鄭成功,他態度如何

TAG:漫談南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