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健康中國行動推進委員會辦公室召開新聞發布會,解讀「健康中國行動」之全民健身行動有關情況!

健康中國行動推進委員會辦公室召開新聞發布會,解讀「健康中國行動」之全民健身行動有關情況!

健康中國行動推進委員會辦公室7月19日在京召開新聞發布會,解讀「健康中國行動」之全民健身行動有關情況。

主持人

國家衛生健康委規劃司司長

毛群安

各位媒體朋友,大家下午好!再次感謝大家關注健康中國行動的系列發布。今天下午,我們非常高興地請到了國家體育總局的領導和專家,來就全民健身行動回答大家關心的問題。

我介紹一下台上就座的領導和專家,他們分別是國家體育總局群體司司長郎維先生,國家體育總局群體司副司長邱汝女士,健康中國行動推進委員會專家諮詢委員會專家、國家體育總局運動醫學研究所的厲彥虎主任醫師,非常感謝他們三位來回答我們記者關心關注的問題。

下面我們先請郎司長介紹一下全民健身行動的有關情況。

國家體育總局群體司司長

郎維

非常高興能和我們新聞媒體的朋友們又一次見面,共同推進全民健身行動的工作。大家下午好,我這些年做體育工作,和新聞媒體打交道很多,都是年輕人,他們很有朝氣。今天下午我們主要是根據健康中國行動專項行動新聞發布的安排,由我和我們司副司長、專家厲彥虎醫生,我們一起代表國家體育總局的群體司向大家介紹《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之全民健身行動的一些情況。我今天給大家介紹的情況是分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是行動的背景。

作為15個專項行動之一的全民健身行動,十分分明地突出了運動對於健康的促進作用,生命在於運動,運動需要科學。世界衛生組織研究數據也表明,影響健康的60%以上的因素是行為和生活方式,體育運動是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內容,體育鍛煉可以促進人的身體健康,提高生命質量,減少醫療開支,是實現全民健康最積極、最有效也是最經濟的手段。

黨中央、國務院歷來十分重視全民健身工作,北京奧運會後,國務院將8月8日設立為全民健身日,並頒布了《全民健身條例》,並從「十二五」時期,開始每五年制定並發布全民健身計劃,推動全民健身工作的法制化發展。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體育事業,把體育事業發展與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緊密結合起來,並親自謀劃和推動全民健身上升為國家戰略,對全民健身工作做出重要指示和批示,提出明確要求。

經過各級政府和體育部門的努力,目前覆蓋城鄉比較健全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日趨完善,政府主導、部門協同、全社會共同參與的全民健身事業發展格局已經初步形成,全民健身投入不斷加大,健身場地設施持續在增加,健身指導更加科學,賽事活動也更加豐富,全民健身氛圍日益濃厚,群眾參與全民健身更加便利。同時我們也應該看到,我國成年人經常鍛煉的比例處於較低水平,缺乏身體活動成為多種慢性病發生的重要原因。這裡面力量、耐力、柔韌性指標的變化也不容樂觀,多數居民在參加體育活動時科學性還不夠。

第二部分,行動計劃的內容。

為了廣大人民群眾享有更加便利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全民健身行動提出了到2022和2030這兩個時間節點,城鄉居民達到國民體質測定標準合格以上的人數比例分別不低於90.86%和92.17%,經常參加體育鍛煉人數比例達到37%及以上和40%以上。人均體育場地面積分別達到1.9平方米以上和2.3平方米以上,每千人擁有社會體育指導員不少於1.9名和2.3名,農村行政體育設施覆蓋率基本實現覆蓋率達到百分之百的目標。針對個人特別是特殊群體,全民健身行動提出了科學健身的指導和建議;針對政府和社會行動,從健身場地設施、體育社會組織、全民健身賽事活動、科學健身指導、群眾健身文化等方面,提出明確的任務和要求,為我們下一步的行動也指明了方向。

第三部分,下一階段工作。

發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是我國體育事業發展的根本指導方針。國家體育總局將會同有關部門,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引領,以人民健康為中心,落實《「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和全民健身計劃,按照國務院關於實施健康中國行動的意見要求,不斷夯實全民健身工作的基礎,努力把健康中國和全民健身國家戰略落到實處。

昨天國家體育總局苟仲文局長在健康中國行動啟動儀式上發出了「做自己健康的主人,樹立主動健身意識,養成良好健身習慣,堅持下去必將終身受益,全民健身,全民健康」的倡議。希望全社會響應體育總局的倡議,積極投身到全民健身行動中來,希望媒體的朋友們也積極發揮作用,和我們共同引領全社會行動起來。我要發布的內容就這些,謝謝各位!

主持人

國家衛生健康委規劃司司長

毛群安

謝謝郎司長的介紹。群體司給大家提供了一個散發材料,介紹了全民健身行動的有關情況,供大家在宣傳報道時參考使用。下面進入到提問環節,按照慣例,提問前通報一下你自己所代表的媒體,有問題的同志舉手示意。

中國家庭報社記者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廣大群眾對全民健身和健身場地設施的需求也日益增長,請問體育總局近年來在增長群眾身邊的全民健身設施、場地方面做了哪些工作?請介紹一下,謝謝。

國家體育總局群體司司長

郎維

看來大家都非常關心健身設施,實際上我們全民健身工作兩個部分內容,其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是去哪健身的問題。大家想健身,實際上就是解決兩個問題,我到哪兒去健身,然後是我如何科學的健身。您提到的這個問題,就是我們去哪兒健身的問題。

應該說,我們國家體育運動場地設施的建設在過去一些年建設得還不夠,特別是在過去經濟不發達的時期,那時候我們體育需求也沒有達到這些程度。隨著社會的發展,城市化進程的加快,我們老百姓對體育場地設施的需求越來越高,而且也明顯感覺到我們的公共服務體育設施確實滿足不了廣大人民群眾的需求,所以在這裡面,特別是十八大以來,國家體育總局高度重視群眾健身去哪兒的問題,我們主要做了五個方面的工作。

第一,因為農村的面積比較大,解決農村的問題,有個「農民體育健身工程」,我們在全國行政村裡做一些體育設施,包括「一場兩台」,一個標準籃球場,水泥做的籃球場,還有兩個乒乓球台,在籃球場上還可以做其他一些簡單的球類活動。這是一個部分,現在覆蓋了全國接近57萬個村,另外還有5多萬個村沒有達到。我們下一步還要攻堅,把這5萬多個村覆蓋。

第二,在社區健身中心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叫「雪炭工程」,往社區里做一些健身中心,在社區里讓老百姓舉步可就,讓老百姓很方便的健身。

第三,全民健身路徑,很多年輕朋友們可能都到健身房健身,但是社區里的老年人健身可能走遠了不方便,我們有一些健身路徑,都建在小區裡面,包括一些公園裡面,都做了一些健身路徑,這些健身路徑是一些健身場所。

第四,公共體育場館開放。你們年輕人可能不太知道,三十年前我們的公共體育場館其實老百姓是進不去的,我們沒有開放。現在我們把一些公共體育場館,包括學校的體育設施,逐漸在開放,特別是我們大型公共體育場館,中央財政投入資金進行開放。

第五,積極倡導各級政府,包括社會各界共同和我們一起加強體育公園和健身步道,包括社區運動場的建設,現在全國在體育公園方面的建設熱情很高,老百姓需求也很強。在這五個方面,國家體育總局中央本級這一塊投入資金150多億元,來做這五個方面的工作。這150多億還帶動了各個省、市,包括縣,甚至有的區的投入,實際上遠遠不止於150億的資金了,應該說全國各個省的投入也很大,為老百姓健身問題確實做了很多實際的工作。但是仍然和老百姓的實際需求還有很大的距離,我們下一步也將繼續努力。

此外,上次發布會我也說過這些問題,我們取得了一些成效,就是我們增加了0.2%人均場地面積,和2014年相比,2014年統計局的統計結果是增加了人均0.2平米,這0.2平米是什麼概念?就相當於2.8億平方米場地的面積。大家看足球都知道,11人制的標準足球場,全國將近4萬個,這是體育設施面積,這不是一般的綠地,也不是一般的公園,這是體育設施。所以從2014年到現在,我們取得了很大的成效。

當然,和你們年輕人,尤其是喜歡運動朋友們的需求還有很大的差距,你們可能喜歡棒球,可能喜歡橄欖球,但是沒有場地。下一步,一些場地也都在逐漸增加。全國對場地需求最大的,據我們了解應該是羽毛球場地。下一步可能是足球,現在足球場地的需求量也很大,我們也沒有滿足。所以希望我們各級政府,包括各個部門、社會各界,我們共同來滿足廣大人民群眾健身去哪的需求,我們得有地方去健身,有地方去鍛煉。謝謝。

健康報記者

我們知道,昨天健康中國行動正式啟動,針對全民健身的專項行動,有沒有一些新的活動,可否詳細介紹一下。謝謝。

國家體育總局群體司副司長

邱汝

2009年國務院頒布了《全民健身條例》以後,就明確了每年8月8日是全民健身日,可能各位記者朋友也了解,因為這個日子也比較特殊,也是北京奧運會的舉辦日,也是為了奧運遺產在中國的弘揚和發展,所以國家規定了8月8日是「全民健身日」。到今年已經是第11個「全民健身日」了,為了配合今年的健康中國行動,今年「全民健身日」的主題就是「健康中國 你我同行」,11個健身日每一年都有一個主題,今年的主題主要是為了配合健康中國行動,主要的內容就是再次掀起推廣廣播體操和工間操的熱潮。

大家知道,廣播體操已經編了第九套了,從1951年就開始編第一套,在座很多人還沒有出生呢,那時候就已經有了。廣播體操激勵了我們一代又一代人,包括我們的父輩,對廣播體操都有一定的感情,所以它對我們促進平時的日常健身,特別是我們在工間休息的時候,對於廣大幹部職工的健身意義特別大,還有中小學生。

隨著時間的推移、國家的發展、經濟社會的不斷繁榮、老百姓需求的不斷增加,除了做廣播體操以外,還有其他的活動,比如說健身操、廣場舞都有,但是廣播體操的記憶,對我們來說,是抹不掉的。在這個前提下,我們從1951年開始編第一套,到2011年編第九套,實際上已經編了第九套,現在我們做的第九套廣播操,2011年國家體育總局就編製推廣了。現在我們為了配合健康中國行動,我們在全國就開展了廣播體操的活動。今年年初我們聯合教育部、全國總工會等部門下發了在全國開展廣播體操的通知,可能在座的媒體朋友也都報道過我們國家機關的運動會,廣播體操也是一個重要的內容。所以在這個前提下,我們從4月份開始在全國就已經開展了廣播體操的活動,今年配合8月8日的活動,8月3日在西安設立今年的紀念全民健身日的一個主會場,要求各個省(市、自治區)在推廣廣播體操的基礎上,選拔一個優秀的代表隊,去西安全面展演。31個省(市、自治區)都有自己的隊伍到西安,這也是我們配合健康中國行動的一個主會場。所以,我們也要求各個省(市、自治區)都有分會場,都要明確,一個是紀念全民健身日,另外一個是推行健康中國行動。實際上我們對全國也印發了開展2019年全民健身日活動的通知,要求在8月3日到8月8日這一周的前後左右,都開展廣播體操,這是開展全民健身活動的主要時期,力圖通過這些活動,來提高老百姓的健身意識,也是弘揚我們體育文化,健身文化,讓老百姓養成自覺健身的意識和自覺健身的習慣。實際上廣播體操是最好的一個,原來我們都有,10點鐘和下午3點鐘,廣播電台都放廣播,全國都來做。我們也在此號召全國各界朋友們,每天做兩遍廣播體操,上午10點,下午3點,對全民健身都有好處的。

主持人

國家衛生健康委規劃司司長

毛群安

建議媒體朋友回去監督一下你們單位,還有身邊的單位,也提示大家,健身運動,像廣播體操,要有個氛圍,你孤零零一兩個人做,也沒有勁頭的,所以怎麼樣營造一個好的氛圍,借著健康中國行動、全民健身運動,真正營造一個好的環境,這非常重要。這一點上,希望媒體多鼓勁、多宣傳,挖掘一些好的經驗,比如堅持組織做廣播體操的好單位,給我們推薦出來,我們也在全國物色這樣有示範效應的「健康細胞工程」,有的單位就是多年堅持,作為關心職工健康的活動,希望大家在採訪過程中幫我們推薦,發現一些好的典型。

健康時報記者

郎司長,剛才您在發言中提到生命在於運動,運動需要科學,那我們如何理解這句話呢?或者說您覺得怎樣的運動才是科學的呢?

國家體育總局群體司司長

郎維

生命在於運動,運動需要科學,今天我們有專家在這兒,我們一直本著這樣一個原則,這得到全世界理論界、醫學界的共同認識,生命在於運動,運動要科學,今天很不容易,請來了我們國家隊的隊醫,又是我們的專家,讓他來解釋一下,為什麼要運動,怎麼樣才算是科學運動。

健康中國行動推進委員會專家諮詢委員會專家、

國家體育總局運動醫學研究所主任醫師

厲彥虎

特別感謝這位記者的提問,大家現在都重視運動,知道運動的重要性,但是為什麼說生命在於運動?理解不一定很深刻。作為一個人,他本身就是個運動體,你的呼吸就是在運動,你的心跳就是在運動,你身上每個細胞每時每刻都在運動中,這樣運動停止了,你的生命也就結束了。從生理角度來講,你的運動每時每刻都在體現中,每個細微的環節里都在運動,運動無時無刻,隨時隨地都在存在的,所以說生命在於運動。

所謂運動在於科學,運動是有科學性的,要遵循生命的基本規律,包括解剖學、生理學、病理學,這些基本的規律在運動,不是隨意的運動。現在運動有兩種觀點,一種觀點是盲目運動、過量運動,還有一種是運動無用論。什麼是盲目運動呢?就是怎麼動都行,我跑樓梯、爬山,在家裡做俯卧撐,覺得都是運動。現在經常馬拉松熱、沙漠之旅熱、微信運動熱,每天有人走7000步,有人走1萬步,還有人走3萬步,甚至每天走10萬步的,通過朋友圈曬出去,覺得量越大越好,就以為運動了肯定有好處。實際完全不是這樣的,運動需要適度,運動中,比如我們的骨骼,關節裡面有白色的軟骨,這個軟骨裡面沒有血管的,通過運動把裡面的廢物給擠壓出去。還有椎間盤,椎間盤裡面也沒有血管,通過運動,擠壓、放鬆,通過呼吸的模式,把廢物給擠壓出去,就是不動的時候它是擠壓狀態、是疲勞狀態,它是壓縮狀態的,動起來之後它就充滿活力。微觀來講,運動不但對軟骨、對內臟都有好處,包括咱們呼吸的時候,通過隔肌,推動胃腸的蠕動,促進代謝。所以,不動的時候,這些功能會減退,適度的運動,對身體的每個環節都有個幫助的作用、促進的作用。比如說呼吸慢了,呼吸弱了,心跳慢了,身體的供養系統就會減退。人為什麼老了?身體各個器官、各個機能都在退化狀態,呼吸機能弱了,心跳功能弱了。原來說補鈣,說躺在床上不動,那麼鈣能不能進到骨頭裡去呢?肯定進不去。因為只有通過運動,骨頭在受力的時候,鈣才能進入骨頭裡面去。還有骨的密度,比如你躺在床上二十天,骨頭密度會減退,為什麼?身體有自我鑒別系統,我不動的時候,骨頭不需要那麼多密度,它就把鈣運走,讓它疏鬆一些,這樣就會減退。運動的時候,它受到力之後,如果承受不住,把鈣運到骨頭裡加強骨頭,所以運動的好處體現在每個環節,運動一定要科學。

過度運動以後,比如說跑步,到處亂蹦亂跳,會損傷軟骨,可能損傷韌帶、損傷肌肉。所以運動過度論、不足論都是有害的,一定要適度運動,這對身體各個部位都有促進作用。謝謝。

主持人

國家衛生健康委規劃司司長

毛群安

補充一句,說運動是良醫,運動不僅對身體機能有好處,運動對心理的舒緩調適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很多研究證明,通過適度的運動,有益身心健康。因為現在人的壓力比較大,雖然說我們生活比過去好了,但是影響心情的事情也多了許多,通過運動,也是調適自己的心情,包括緩解人際關係緊張。大家在環境好的地方散散步,大家聊天,情景都不一樣,所以運動對心理的舒緩也有很好的作用。

廣播電視總台央視記者

我想問個關於體育場地的事。我們知道,十幾年前,國家體育總局就推廣體育場館向公眾開放,但是我們看十多年過去了,北京一些中小學體育場館仍然是鐵將軍把門,一些相對開放的大專院校,像我了解的,比如說傳媒大學、二外這樣的學校,近年來也拒絕公眾進入他們的體育場。我就想問一下,這裡面到底存在多大的不能解決的問題?我們體育總局工作這麼多年,如何更好地解決這些問題,促進體育場館向公眾開放,把利國利民的事更好地做到實處?

國家體育總局群體司司長

郎維

非常感謝你提出的這個問題,你提的這個問題應該是代表了廣大體育運動愛好者或者想健身的這些朋友的心聲。您剛才提到的關鍵詞就是我們的大學、中小學體育場地設施如何開放的問題。現在公共體育場地的開放基本大面積實現了,但是有個別體育場地設施沒有完全開放。

您提的問題確實實際當中存在,我想去這個學校,有個體育場,鐵門關著,我進不去,這種現象是有的,而且不僅僅是個別的現象。涉及到中小學體育場館的開放問題,涉及到我們國家的一個管理的許可權問題,比如人大、清華、北大的體育場地設施不歸我們體育總局管,由於它的建設土地的使用,包括產權、管理,都是由學校來管理的,也就是說它的業主單位應該是學校。

我們在推動學校體育場地設施開放,學校在開放過程當中,各地區執行的不一樣,國家體育總局也開了一些現場會,有的地區達到了百分之百,有的地區70%、80%,有的地區可能更低一些。這裡面存在幾種情況,一是產權問題,二是場地設施管理許可權問題,三是涉及到安全風險問題,比如有的場地設施開放了,由於場地設施的一些問題,或者由於健身者自身的問題,造成一些意外傷害事故。大家知道,體育運動容易出現傷病,NBA比賽的時候,也會摔跟頭摔傷,老百姓運動期間也會出現這些問題,這樣涉及到一些法律糾紛很繁瑣,很多學校為了避免這些就沒有開放。有的學校考慮到人員不夠、管理難度加大,包括運營成本的加大,也存在一些問題。在這些方面,一是要政府主導,現在政府極力主導學校體育場館和所有公共體育場館向社會開放。二是各部門協同,包括各個部門要協同起來,來實現現有存量場館的開放和新的場地的建設問題。三是全社會共同參與,我們全社會如何共同參與起來,包括企業,包括社團,包括各個媒體單位、媒體朋友們,大家共同努力,來促進和督促場館的有效利用。

因為我們場館本來就少,和發達國家比,我們人均場館設施面積是落後的。儘管我們少,但是我們盡量提高使用效率,來滿足廣大人民群眾健身的需求。這確實是我們下一步要解決的很重要的問題,你提的問題是代表老百姓的心聲,我能理解你的想法。謝謝。

主持人

國家衛生健康委規劃司司長

毛群安

我也補充兩句。這個問題過去在宣傳引導時我也關注過,我到一些城市去了解,做得好的城市,現在對學校的體育設施,在規劃建設階段就已經做設計了,它跟校區分開。比如說到小學去,如果給社會人開放了以後,不光是體育設施,還有學校教學設施的安全問題,他不可能弄那麼多人在那看著,所以就造成了開放的困難,所以很多開放做得好的地方,一個是從規劃建設方面就要考慮將來設施開放。再一個開放之後,使用損毀的比較嚴重,你還要進行相應的修復。再有是管理,還有公眾使用過程中愛惜、維護的問題。我去一個學校就說,你們這個怎麼不開放?他說開放時間很短,但是對設施有一些損毀,讓學校覺得負擔太重。所以,這是個好事,也是個方向,但是要把這個事做好,還真是需要政府部門政策引導,我們相應的業主單位做好管理,同時也提倡公眾文明使用這些體育設施,因為有些公共設施開放過程中,咱們覺得夠結實的,但是過不了幾天,就可能發生損毀現象。

藉助這次全民健身行動,我們希望有更多的地方對這樣的訴求做出研究、做出舉措。我知道有個城市,上次我見他們的市長,他們是全市所有學校的公共設施都開放。他說,確實我們為這件事費了不少的心思。所以我想,咱們也推薦做得好的地方,同時也號召,不管是學校的公共設施,還是建在社區的這些公共設施,大家要維護、要愛護,也是提升我們社會的文明程度。

國家體育總局群體司司長

郎維

我補充一下,涉及到場地設施開放,剛才毛司長提到一個問題,我們到體育場地去健身,場館運營成本,包括損壞的問題,其實我是一直做體育工作的,大家知道,去網球場地,我剛才看到大家的鞋,這屋裡超不出三雙鞋符合網球場地的標準。我管過網球項目,這是李娜的隊醫,張帥的隊醫,他給她們當過隊醫的。我管過網球這個項目,網球場地如果你穿著跑步鞋上去,你蹬出一個黑色的印子,擦都擦不掉的。比如大家踢足球,足球場地,人造草坪和天然草,用的鞋釘是不一樣的,也就是說你穿著適合天然草坪的釘鞋,到人工草坪去踢球,你會把人工草坪的草給踩壞了,那個磨損度就非常快了。還有,大家經常打籃球,你們到體育館內,那個地板地聲音非常好聽,進籃球場地,你不能穿著跑步的黑色鞋底上去,蹬一個印子之後,更擦不下去,得重新刷了。而且還有很多人穿著皮鞋去籃球館上地板上蹦去,這是不符合規矩的。大家知道,足球是用腳踢的,踢完球,屁股底下坐個足球,那是不可以的,你把足球的圓形坐變了,再踢就不舒服了,它就不是那個軌跡了。

體育當中有好多規矩,包括進體育場館,你從哪個方向進去,這都是有一些規矩的,比如說網球比賽的時候,發球球員的對面是不能有晃動的,因為對他發球判斷是有影響的,所以一定要觀眾坐下來安靜。很多體育上的一些常識,現在我們體育運動項目的普及率並不高,所以在這方面我們的普及還不夠,對場地設施的保護實際上都不夠。比如說單杠,兩個人上去同時拽這個單杠,單杠的彈性和尺寸規則是有明確規定的,它是承受一個人重量的,兩三人上去,把單杠真是弄壞了,這造成了設施的損壞。今天大家能聽到李娜的隊醫給大家講解科學健身,作為體育人,我想通過媒體,讓更多人知道,不同的場地有不同的器材,這些器材是需要我們保護和愛護的。

界面新聞記者

我想提問一下郎司長和邱司長,現在廣播體操只在一些單位推行,有什麼有效辦法可以讓人們重新做起廣播體操。第二個問題,關於廣場舞的爭議,一方面廣場舞的場地有限,噪音擾民怎麼辦?廣場舞算不算一種形式的體操健身呢?

國家體育總局群體司副司長

邱汝

先回答第二個問題,廣場舞。現在我們把廣場舞定義為一個社會現象,它當然有健身的功能,但是很多老百姓跳舞並不是為了健身,是為了一種展示,所以有一些其他的文化功能。在2015年時,由文化部牽頭,體育總局參與,包括住建部,包括民政部,我們聯合下發了一個文件,如果媒體朋友關注的話,可以在網上搜一下,我們對廣場舞進行了一個界定,包括廣場舞的開展、廣場舞的管理。完全說它是個體育項目,好像還不完全是,因為體育項目有體育項目的界定,但是它確實有一些健身的功能。2015年這個文件印發以後,體育總局堅決配合文化部,我們編了一個12套的廣場舞,這裡面是我們根據不同的人群、不同的作用,比如說適合老年人跳的、適合青年人跳的,適合青少年兒童跳的,包括男士女士不一樣的,從健身,包括心肺功能、肢體的鍛煉等角度來促進的,對廣場舞的健身方面,我們更多的從健身的角度來提倡來做廣場舞。

至於說其他的,包括你提到的擾民問題,包括跟其他項目爭議的問題,這也有待於我們在以後的過程中解決,因為老百姓健身的訴求不一樣,也是跟我們健身場地的缺乏有關係,我們將來怎麼樣把健身場地更好的規劃。現在體育總局正在跟14個部委聯合研製一個文件,想要在至少現在新建的小區裡面解決健身場地的用地問題。所以,住建部、自然資源部,包括國家發改委都非常支持這項工作。

現在面臨的問題是,我們可能有錢了,但是沒有地,這是很大的問題,或者有地了,是綠地,能不能建體育場地?這些都是很重要的問題。所以就出現了前一段時間在武漢建了足球場又拆掉了,原因是佔了綠地。所以這些政策上的問題不解決,老百姓身邊的場地問題就很難得到徹底的解決。國務院的領導非常重視,我們十幾個部委聯合制定這個文件,如果正式出台了,在新建小區裡面能夠解決老百姓健身的問題。

第二個,在老舊小區的改造方面,我們也在考慮這個問題,老舊小區騰退的這些舊的用地,空間的二次利用上,怎麼樣更好地建設一些體育場地,讓老百姓舉步可就。剛才郎司長也講到了「15分鐘健身圈」,國家的文件里也提出了「15分鐘生活圈」,這裡面也要有健身的內容,包括買菜、衣食住行,健身也是重要內容,讓健身真正成為老百姓的習慣,就像我們吃飯睡覺一樣,來解決這個問題。

這幾年我們所有健身場地的建設,剛才郎司長介紹了,基本上都是用體育彩票公益金資助的,所以在這裡我也要跟各位媒體朋友們大力宣揚體育彩票公益金為老百姓健身做出了巨大的貢獻,這一塊也非常重要。現在全民健身用的經費全部是體育彩票公益金,中央是中央收益,各省市體育彩票公益金,省市的收益,全部用於公益的場地設施建設和活動的開展。所以,剛才郎司長講了投資160多個億也是中央的投資,地方投資就更多了,各個省市都是彩票公益金來用,叫做取之於民,用之於民。

廣播體操的問題,我剛才也講了,是一個最簡便易行的辦法,比如說你打籃球,踢足球,需要有場地,廣播體操不需要,咱們這個屋子就可以練,我們希望通過號召,有更多的職工、學校,包括普通老百姓,能做廣播體操最好,他不能做,跳廣場舞,跳個健身操,也是為了健身,也沒有問題。我們推廣廣播體操是弘揚一種精神,讓老百姓了解要經常健身,要每天健身,更重要的是通過推廣廣播體操的形式,來號召老百姓每天健身、經常健身。

主持人

國家衛生健康委規劃司司長

毛群安

我補充一點。剛才問的,怎麼樣能重新做起來。這次健康中國行動,和以往一些政策文件要求不一樣,之所以叫健康中國行動,一定落在行動上,怎麼把這個事落實落細落小,這是這次健康中國行動最重要的問題,也是昨天孫春蘭副總理在啟動儀式上講的「重在落實」。那麼怎麼辦呢?這個行動將來各地要延伸到各個單位,要拿出來怎麼落實這個行動的辦法,我們將來會把廣播體操做的情況,作為監測各個地方、各個單位是不是落實這個要求的一個很重要的監測,這個便於監測,別的事還不好監測,你是不是規律地做廣播體操,原來北京在做健康北京人行動的時候,就是市裡面工會來監測各個單位,你廣播體操做得怎麼樣,他們派人去暗訪,到這個地方看一看,你說你做了,要看你是不是真的在做。健康的生活方式需要倡導,需要創造一個氛圍。所以,看似個人的事,但並不完全由個人決定。咱們說我想要做廣播操,單位沒有給你放,你一個人怎麼做?你要做了,別人還說你影響工作了。所以必須營造這樣一個氛圍,你提了一個很好的問題,把這個問題落實在將來每個單位怎麼樣落實健康中國行動。體育總局把廣播體操總結出來了,又協調了廣播電台按時播放,剩下的就是每個單位怎麼樣動員職工堅持做下去。這個不容易,我那天跟郎司長聊天,我在一個單位做一把手,為了推廣這個廣播體操,想盡了辦法,專人負責,到點吹哨,還免費發水果來激勵,就這樣堅持都很困難。所以健康生活方式真的需要我們大力去倡導。

國家體育總局群體司副司長

邱汝

剛才毛司長說了,機關有要求,對老百姓,我們有個APP,線上的活動,老百姓可以下載,你自己做廣播操,把你的視頻傳到APP上來,我們將來還有獎勵和評比,這樣也是鼓勵老百姓,你沒有單位,自己在家裡可以做,做完了以後給我們傳上來,我們專門有個「操場APP」,在體育總局官網上都有,你可以把自己做的傳上來,我們有一些評比獎勵。

新華社記者

關於全民健身跟前十年或者前二十年相比有沒有一些新的亮點和特點?包括剛才提到的,馬拉松熱。比如說傳統的功法和新的健身方式的融合?想請您總結歸納一下。第二個問題,您這邊如何評價這些亮點?還有個小問題,郎司長剛才提到覆蓋57萬個村,還有5萬個村沒覆蓋,這些都是指行政村是吧?

國家體育總局群體司司長

郎維

您剛才說的第三個問題,我們全國是60多萬個行政村,我們現在已經做到了57萬個,這是很難的一件事。你剛才提到兩個問題,一會兒看看厲專家怎麼回答,我可能回答的不太準確,你說的新的亮點和新的熱點項目,比如說馬拉松,馬拉松賽事在十年前很少,因為北京馬拉松,是比較傳統的馬拉松賽事,是中國最早的馬拉松賽事。後來北京馬拉松變成兩百人抽一個簽,抽不上籤,甚至包括廈馬,包括上海叫滬馬,武漢的漢馬,這些馬拉松賽事井噴式的增長。據我了解,馬拉松賽事在全世界都是深受老百姓喜歡的賽事活動,它既是職業賽事,又是專業賽事,同時也是老百姓業餘參與的賽事。也就是說,你看到馬拉松比賽的時候,裡面有職業選手,就以跑馬拉松為職業了,還有專業選手,我們有一些專業訓練的選手都在這裡面,有專業的比賽,是國際田聯認證的比賽。同時還有老百姓參與的,你也沒有練過馬拉松,你可能跑個半馬、四分之一馬,還有迷你馬,就跑下來了,所以在全世界它是很受歡迎的。舉一個例子,大東京灣地區,一年馬拉松賽事大小五千站左右。紐約一年也接近五千站左右,就像我們上海和江浙連起來一個地區。

現在全國各種馬拉松賽事也增長到幾千站,田徑中心認證的是兩百多站。所以,按照中國人數和地域比,馬拉松賽事遠遠不僅只有這些。未來五到十年,可能會有大幅度的馬拉松賽事的增長。你說亮點,這就是亮點,這就是熱點,老百姓都參與,不就是亮點、熱點了嘛。所以我想,這種賽事是受眾比較多,同時一萬人能參加比賽,你說籃球能同時一萬人參加比賽嗎?不可能,足球也不可能,但是馬拉松是可以的,這種賽事接地氣,容易舉辦,老百姓也歡迎,也積极參与。

第二,你剛才提到的什麼功法,我們有叫健身氣功,這是個準確的名詞,國家體育總局有個健身氣功運動管理中心,健身氣功協會,這是官方的,沒有問題的,協會是在民政部註冊的,中心是國家體育總局的事業直屬司局級單位,他們推廣有個八段錦、五禽戲等,都是健身氣功的一種,利用傳統的功法,結合現代人們的生活習慣和視覺習慣做出健身的一些方法。我試過八段錦,我覺得它很好,是一種拉伸,把腰椎、頸椎、肩關節都能做到充分的拉伸,拉伸的效果是挺好的。因為我們搞競技體育,運動員的準備活動、整理活動過程中,包括康復期間,拉伸是非常重要的,一會兒你問專家,專家知道這些事。那個功法的結合,就是傳統和現代的結合,我們健身氣功中心做了一個APP,可以評級。這個未來可能是中國特色的,健身氣功是我們中華民族幾千年古老的、最傳統的方式,和現代應該是有機結合起來,我們應該是有所繼承和發揚的,你這個問題很好,希望你好好宣傳,帶動大家能夠用不同的方式去健身,健身的方式會很多。

健康中國行動推進委員會專家諮詢委員會專家、

國家體育總局運動醫學研究所主任醫師

厲彥虎

剛才說科學健身的問題,健身要因人因時因地制宜。什麼叫因人呢?一個兒童,跟成年人、跟老年人運動方式、運動量、運動強度包括運動頻率是不同的,要有個科學的評定,給你指導科學健身。比如在高原地帶,去推廣游泳,肯定不合適。比如在沿海地區,推廣水上運動,會比較合適。平原地區可以推廣一些跑步的運動,要因地制宜。因人,比如說我今天身體不好,感冒了,還想運動,肯定不合適,身體不一樣、情緒不一樣,是要調節的,我們說運動要個性化,要進行科學的評定,包括心肺功能、關節情況、肌肉的情況,進行評定以後,給你科學運動指導。比如說運動頻率,幾天運動一次,每次多大的量,心跳怎麼控制,血壓怎麼控制,肺功能怎麼調節,都要有科學指導。包括馬拉松,馬拉松是對耐力、體力、心率極度考驗的一個項目,如果參加馬拉松的一個人,完成特別好,說明他身體機能是非常強壯的,但是並不鼓勵所有人去跑馬拉松,因為馬拉松是個極限運動,它對身體的考驗是極度強大的,如果體能達不到,還是不要強迫去參加。大家知道,馬拉松經常有猝死的人,還有關節損傷的,還有小腿抽筋的問題。運動要遵循基本的科學原則,一定要適度,一定要柔和,一定要均衡,要循序漸進,要個性化,科學運動五大基本原則,千萬不要強迫自己。好多人說我天天跑樓梯,有些人一天做幾百個俯卧撐,把肩膀都拉傷了,爬樓梯把膝關節軟骨都爬壞了。就是沒有注意量和強度,要控制,運動一定要科學,就是這個道理。

主持人

國家衛生健康委規劃司司長

毛群安

專家反覆強調,前一段時間,大家在網上也有一些爭論,到底是1萬步還是6000步,我說這個爭論本身就有問題。你說1萬步也好,6000步也好,必須因人而異,你身體狀況好,運動量大,就可以增加運動量。我們現在還特彆強調力量型的訓練,特別是年輕人,年輕人就靠走步,我覺得肯定不行。老年人如果身體機能差,他能堅持走步就很好。所以確實要因人而異。再一個,運動確實要科學,吃不準的時候,要聽取專業人士的指導。確實我也聽到過一些因為健身過量或者不恰當,本來他平常不怎麼運動,結果心血來潮,一下運動過量就不行了,腰也不行了,腿也不行了,咱們身邊都發生過這樣的事。所以,全民健身和極限運動還不是一個概念。總體來說,每個人都是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運動。

今天的發布會就到這裡,感謝大家,星期一下午三點,我們會發布關於控煙的相關信息,歡迎大家踴躍參加。謝謝大家!

來源 || 健康中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保健時報 的精彩文章:

孩子有內火少吃高熱量食物
腦出血恢復後仍可使用阿司匹林

TAG:保健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