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公有雲也「All-Flash」?

公有雲也「All-Flash」?

Gartner在2018年Market Insight: Preparing for the SSD Rise and HDD Demise一文中指出:當快閃記憶體介質降到HDD每GB平均銷售價格(ASP)的三倍時,快閃記憶體技術通常會出現一個拐點,會加速取代HDD。

因此,Gartner預測,2023年,所有的數據中心的10,000rpm的HDD幾乎都被SSD代替。Gartner建議,現在就停止在數據中心環境中使用15,000 rpm和10,000 rpm HDD技術。

而另一方面,根據IDC的預測,2025年全球的數據圈將從2018年的33ZB狂漲到175ZB。

而這大量的數據都在公有雲上。這個其實也容易理解,因為隨著5G的普及,以後移動網路不再是瓶頸,所有的終端設備產生的數據將大部分保存在公有雲上。

如此海量的數據要保存和處理,傳統的存儲架構肯定是不行的(不過公有雲採用傳統存儲的本來就不多),分散式存儲,甚至是All-Flash的分散式存儲,將是未來公有雲的主流存儲架構。

正是看到這樣的趨勢,華為雲順勢而發,在7月初發布了雲存儲All-Flash戰略,並推出了全新一代極速IO雲硬碟。極速IO雲硬碟基於華為自研的晶元,採用大量針對Flash設計的原生演算法,單盤可以達到100萬IOPS,時延低至100微秒以下。

相比華為雲原來提供的超高IO雲硬碟,極速IO雲硬碟的IOPS、帶寬、時延方面都有巨大的提升——特別是時延,降低了90%,使得雲盤從ms時代直接進入μs時代,就像使用本地SSD盤一樣。

為什麼有這麼大的差異呢?其實,華為雲極速IO雲硬碟是引擎、架構、晶元、演算法、AI等多項技術融合的成果。

華為雲的智能數據底座包括五個部分:引擎、架構、晶元、演算法和AI,也可以概括為「兩個創新 三個加持」。「兩個創新」為全新Flash-Native存儲引擎和全棧架構創新,而「三個加持」則是全系列自研晶元、硬核數學演算法以及AI。

全新Flash-Native存儲引擎

採用Flash友好的數據布局,實現了智能全局FTL完成全局磨損均衡,可以智能控制垃圾數據回收,大幅度減少了SSD寫放大,使得SSD壽命提升5倍以上,可靠性達到了11個9。

全新架構創新

全棧架構創新,實現了數據IO和控制的分離,通過晶元重構數據讀寫,軟體實現智能調度,例如網卡可以直接寫數據到SSD介質,無需CPU參與;可以利用專用的ASIC晶元進行數據的EC、壓縮計算,這樣原有軟體消耗的60%的CPU可以通過網卡、ASIC來完成,大幅度提升了整個軟體的性能。

全系列自研晶元加持

自研CPU:華為雲存儲充分發揮鯤鵬920系列晶元在多核、低功耗等方面的優勢,實現了免鎖多核調度和高並發性能和綠色節能。鯤鵬920晶元採用了7nm的製造工藝,在典型主頻下,晶元的SPECint Benchmark評分超過930分,超出業界標杆25%,能效比優於業界標杆30%。鯤鵬920晶元主頻可達2.6GHz,單晶元可支持64核。該晶元集成8通道DDR4,內存帶寬超出業界主流46%;晶元集成100G RoCE乙太網卡功能,支持PCIe4.0及CCIX介面,可提供640Gbps總帶寬,單槽位介面速率為業界主流速率的兩倍;

自研網卡:RDMA網路已經成為人工智慧、科學計算等高性能計算、存儲業務的必備技術,華為基於自研網卡突破大規模RDMA網路擁塞控制技術,支持1萬 節點規模,同時大幅降低網路擁塞,長尾時延降低30%以上。

硬核演算法加持

EC:雲存儲為了應對數據從PB級向EB級演進挑戰,通過存儲的核心數據冗餘編碼技術EC演算法,可根據存儲集群規模自動調整冗餘策略,一方面相對副本寫帶寬大幅提升,同時優化數據重構下的帶寬,相對傳統三副本冗餘方式整體帶寬提升3X。

為了進一步提升數據存儲效率,華為全面優化了壓縮演算法,可以根據不同的用戶數據特徵進行變長及數據差量壓縮,數據壓縮率相對傳統演算法提升3倍;

SSD LDPC演算法:在華為SSD存儲中,華為率先引入LDPC演算法(Low Density Parity Check,低密度奇偶校驗),並依託華為強大的演算法團隊持續優化LDPC演算法能力和性能,達成業界最佳糾錯能力,Flash壽命最高提升5倍。

AI加持

華為將人工智慧技術融入分散式存儲的全生命周期。

首先,華為雲存儲能夠智能識別用戶個性化的業務模型,進行自適應的AI調優;同時通過動態自適應QoS控制,減少多租戶之間的干擾,保障租戶SLA。

其次,根據業務模型和負載,智能預測性能趨勢,並且根據用戶提前配置的自動調整策略完成調整,免人工干預保障業務平穩。

另外,從雲上大數據分析看,大部分性能波動是由於硬體故障引起的,通過AI故障預測能力,可以提前14天發現故障盤並完成自動隔離處理。

通過AI的加持,華為雲可以實現對租戶的IO模型和雲存儲系統運行狀態的感知和匹配,系統可以自主調優和自我進化,讓用戶越用越快。

目前,華為雲是業界為數不多有能力將多項技術進行整合與優化,從而提升整體服務水平的雲服務提供商。其通過全棧技術能力,將所有環節進行協同與優化,最終為用戶呈現出最佳的雲服務。

從華為雲宣傳的指標來看,極速IO雲硬碟非常不錯,但是具體如何,還需要第三方測試一下。

至頂網評測實驗室最近對華為極速IO雲硬碟進行了全面的測試,我這裡只選取他們測試MySQL資料庫的情況。

在資料庫應用測試中,至頂網選用Sysbench OLTP對華為雲極速IO雲硬碟與高速IO雲硬碟的MySQL資料庫同樣進行了評測。

在測試過程中,至頂網設置了10張資料庫表格,資料庫的大小設置為10,000,000,測試時長為5分鐘。

雲極速IO雲硬碟測試截圖

從上面的SysbenchOLTP測試結果可以看出,華為雲極速IO雲硬碟MySQL資料庫應用性能可以達到每秒2萬,接近2.1萬transactions(20938.99 per sec)的程度。每秒萬次級別的資料庫調用,基本上達到各大電商大促活動時的資料庫調用強度。

雲超高IO雲硬碟測試截圖

與華為雲超高IO雲硬碟資料庫應用性能相比,極速IO雲硬碟有一個數量級的性能提升。

鑒於華為雲極速IO雲硬碟的卓越性能,預計其在關係型資料庫、NoSQL資料庫、大數據 AI場景和雲遊戲及互聯網應用將會被大量採用,大大提升最終用戶的體驗,讓性能問題不再是上雲的瓶頸。

也許大家都很關心,這麼好的東西,到底貴不貴?我們是否負擔得起?目前,華為雲極速IO雲硬碟還處於試用階段,沒有公布價格。不過,隨著快閃記憶體價格的下降,應該會有一個較高的性價比。

感興趣的朋友不妨先上華為雲官網免費申請試用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高端存儲知識 的精彩文章:

軟體定義存儲的POWER之道
IDC 19Q1 SDS數據發布,市場格局變化加劇

TAG:高端存儲知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