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印度這次步子邁得有點大……

印度這次步子邁得有點大……

當地時間22日下午2時43分,搭載「月船2號」月球探測器的印度運載火箭在安得拉邦薩迪什·達萬航天中心順利升空,開啟印度的第二次探月之旅。印媒在歡呼之餘,把目光轉向了9月6日前後的月面軟著陸和巡視。專家表示,這次任務如果全都順利,將有望幫助印度創造3個第一和1個第四。不過,由於任務載荷數量有限,總體上看,這次任務的政治意義大於科學意義。

一次「難產」的探月之旅

一周前,執行「月船2號」發射任務的GSLV MkIII運載火箭在點火前56分鐘出現故障,導致發射任務被推遲到當地時間22日下午。大概是對這次發射沒把握,不少印度媒體並沒有直播這次發射。《印度快報》網站「實時」更新報道,直到發射數分鐘後才出現首張發射的現場照片。

據印度空間發展組織(ISRO)網站介紹,執行這次任務的GSLV Mk III運載火箭是目前印度運力最強的火箭。火箭整流罩的最大直徑5米。英國廣播公司(BBC)當天的報道更為直觀,稱印度自身最強大的火箭GSLV Mk III重640噸(重量相當於滿載的波音747客機的1.5倍),高44米,相當於14層樓那麼高。其地球同步轉移軌道(GTO)運載能力只有4噸,還不如起飛重量不到500噸的中國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

「月船2號」的發射是一個非常艱難的過程,2018年以來,發射計劃已經數次被推遲。2018年4月18日,印度空間研究組織宣布推遲原定於當月的發射計劃,將「月船2號」推遲至下半年發射。之後印方又將發射時間改為2018年10月或11月。印度空間研究組織隨後又在未公布具體原因的情況下,將發射計劃推遲至今年7月。7月15日,印度又在發射的最後時刻宣布發射取消。

22日當天的成功發射讓印度媒體如釋重負。不過,此次發射只是本次探月任務的一個開端,預計著陸器將在9月6日前後著陸月球南極表面。由於印度沒有推力足夠大的火箭將「月船2號」直接送入月球軌道。印度選擇了一條利用地球自身引力的軌道,這將有助於將衛星「扔」向月球。

據BBC報道,印度空間研究組織主席西旺表示,一旦著陸器被釋放,它將會經歷可怕的15分鐘。因為月面著陸是一項自主控制任務,外界幫不上忙,成敗取決於相關係統的運行情況。一旦出現閃失,著陸器可能會墜毀在月球表面。今年早些時候,以色列的月球探測器就在最後降落階段出現問題墜毀。

被寄予厚望的「月船2號」

印度2008年的第一次月球探測任務中,「月船1號」沒有降落在月球表面,但它搭載的探測器對月球表面進行了精密探測。而本次任務將重點關注月球南極表面,尋找水和礦物並勘探月震,有助於科學家了解月球起源。

據BBC介紹,該航天器由三個部分組成:軌道器、著陸器和巡視器(月球車)。其中軌道飛行器重2379公斤,將在月球上空100公里的軌道進行遙感觀測,拍攝月球表面的照片,壽命一年。它將對著陸點附近進行重點測量。著陸器重量大約是軌道器的一半,並在腹部攜帶27公斤重的月球車,後者則攜帶了用於分析月球土壤的儀器。在其14個地球日的生命周期中,月球車最遠可以行駛到距離著陸器半公里的地方,並向地球發回數據和圖像。

根據印度空間研究組織的計劃,「月船2號」預計在月球南極點650公里外的地點軟著陸,假如成功,這將是人類探測器第一次與月球的南極地區親密接觸。月球車將會在月球表面展開多項科研工作,包括繪製月球表面地圖、了解礦物及元素組成情況,從而為印度航天員將來最終登月提供參考信息。

據BBC報道,西旺之前表示,一旦巡視器正常工作,那麼印度有望得到第一張來自月球表面的自拍照。而ISRO網站的報道稱,如果該任務成功,將為印度航天創造3個第一,1個第四:世界上第一次將探測器軟著陸於月球南極地區的國家;印度第一次使用本國技術使探測器在月面軟著陸;印度第一次使用本國技術對月球表面進行勘探;印度成為世界上第四個有能力讓航天器在月面軟著陸的國家。

據報道,近1000名工程師和科學家致力於這一任務。不過,ISRO第一次選擇由女性領導這次星際探測。兩位女性正在為印度的本次「月球之旅」掌舵。

政治意義大於科學意義?

全國空間探測技術首席科學傳播專家龐之浩22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印度本次探月任務難度較大,因為要在一次任務中完成「繞、落、巡」三個步驟,既有軌道器、又有著落器和巡視器(月球車),其中一些技術對印度來講是新的,所以存在一定的風險。

龐之浩認為,具體來說,存在三大難點:第一,飛行軌道設計比較複雜,為了節省燃料,採用比較特殊的軌道,這種軌道之前歐洲的月球探測器SMART-1也用過。第二,從軌道器上分離出著陸器抵達月球表面,由於月球上沒有大氣層,要依靠反推技術來著陸,特別是月球表面有坑,是否可以安全著陸具有一定風險。軌道器會在軌工作一段時間,印方在這方面是有一定經驗的,之前曾經發射過「月船1號」,不過印方雖然宣稱「月船1號」完成任務,但它並沒有達到設計壽命。第三,因為這次是人類航天器首次要在月球南極著陸,人類對於月球南極並不是很熟悉,只是之前用軌道器探測過月球南極。

龐之浩認為,印度本次探月任務的政治意義要大於科研意義,如果一旦成功就可以宣傳是人類探測器首次在月球南極著陸,成為全球第四個掌握在月球表面軟著陸和巡視技術的國家。不過,本次任務的著陸器和月球車都非常小,月球車才20多公斤,之前的月球車至少是上百公斤,甚至幾百公斤量級的。「月船2號」的月船車不僅重量小,可以搭載的儀器設備有限,而且工作時間非常短,才能工作14個地球日,也就是月球上的1個白天。總體來看,印度在航天領域各個方向都想發力,但受限於經濟實力與技術水平,每個領域都只能點到為止。比如火星探測器也不是很先進,只要到了火星就成為亞洲首個探火的國家。

本報特約記者 章 節

本報記者 劉 揚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環球時報熱點 的精彩文章:

鐵證如山!日本首次發現侵華日軍使用毒氣彈詳細報告
TVB發言人回應寶礦力水特撤廣告:其做法等同對暴力低頭

TAG:環球時報熱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