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馬斯克為什麼要搞「腦機介面」?有什麼打算?

馬斯克為什麼要搞「腦機介面」?有什麼打算?

7 月 16 日,有馬斯克助陣的Neuralink 舉行了一場聲勢浩大的發布會,並對外公布了在腦機介面方面的最新進展。

Neuralink腦機介面系統的最新進展

在向與會者講述成果時,馬斯克可謂是興奮異常,而聽眾們也被馬斯克的一句話所震動——Neuralink在腦機介面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理論上已經可以讓人的腦與iPhone手機直接連接互動。

Neuralink是馬斯克於兩年前投入數千萬美元入股的一家高科技企業,其研究方向是開發將人腦與外部網路直接相連的技術。如今,馬斯克的投入終於得有了可見的成果。在實驗中,Neuralink的研究人員實現了在老鼠的腦部植入電極,並用晶元收集和解讀電極所傳輸出來的腦部信號,進而與外部設備進行通信互動。

馬斯克告訴大家,這個實驗的進展非常理想,研究人員下一步準備將無線傳輸功能集成到用於解讀信號的晶元中去,從而實現小鼠的腦部與外部設備間的無線通訊。到那時,大腦與iPhone手機之間,就可以直接進行互動了。

在馬斯克的計劃中,他們明年就將著手進行人體實驗,讓人類一步跨入「腦機」時代!

馬斯克詳細介紹了Neuralink這套腦機系統的架構:為了接收腦部的信號來源,整套系統必須向腦部四個部位植入電極,其中,運動區域植入三個、感受區域植入一個;同時,為了將這些電極採集到的信號輸出到處理晶元,Neuralink腦機系統還必須用許多極細的導線穿入頭顱,連接到電極上。這些導線的直徑只有4微米左右,比人的頭髮絲還要細十幾倍。為了安裝這些極細微的導線,Neuralink還開發出了一套專門用來「縫線」的手術機器人。這種機器人與神經外科用來做手術的設備很類似,只是更加智能化、動作也更加精細。此外,Neuralink還必須在人體的耳後位置安裝一塊晶元,該晶元通過上述的極細導線與植入腦內的電極連接,接收、放大、並解碼電極採集的大腦信號,並且負責與外部設備(例如iPhone手機等)進行連接互動。

可以說,在腦機介面的研究上,Neuralink邁出了重要的一步。

Neuralink腦機介面系統的爭議

Neuralink腦機介面最新進展的消息一傳開,便成了網路熱議的焦點。

Neuralink腦機介面在激發人們科幻熱情的同時,也引起了激烈的爭議。因為,腦機介面不可避免地涉及到一個令人極度不安的事實:這是一種「侵入式」的技術,要使用腦機,首先必須通過手術穿透人的顱骨,在腦內安裝電極並連接導線!這種侵入式腦機連接方式令人不安的地方在於,一是植入腦部的電極會否破壞腦組織,以及在長期使用後會否脫落造成病變。二是連接腦內電極與頭顱外部晶元的導線,會否因人體運動過程而造成牽拉,在腦組織內部形成無法察覺但又極度危險的「內傷」?

關於第一點,Neuralink方面的大量動物實驗已經表明,在特定部位植入電極並不會造成損傷。至於第二點,Neuralink的解決之道,是使用先進的柔性薄聚合物材料來製造導線,這種導線極富柔韌性,能最大限度消除隨人體運動而來的牽拉作用力,從而避免對腦組織造成損傷。

不過,許多網民依然表示,Neuralink的研究成果雖然很吸引人,但如果要自己去嘗試這種穿透頭顱的「侵入式」系統安裝的話,還是會很猶豫、甚至抗拒。可見,Neuralink想要真正推廣其腦機介面系統,還必須用更紮實的研究成果、更有說服力的實驗,來消除人們對「侵入式」風險的擔憂。

腦機介面技術除了「侵入式」的安裝方式令人擔憂外,更大的爭議還在倫理道德方面。

人類研究腦機介面,其初衷原是為部分殘障人士提供康復的機會。它能讓失去感官的人士重新看到和聽到外部環境,也能讓失去肢體的人,通過安裝帶有腦機介面的假肢,重新獲得健康身體的生活體驗。

然而,隨著Neuralink研究成果的公布,人們越來越意識到,這種技術的用途遠不止於為殘障人士提供幫助,它很可能被更多的身體健全人士,用來作為強化腦力的工具。

例如,通過連接人腦與外部計算與存儲設備,人可以獲得前所未有的超強記憶力和學習能力。這就讓很多倫理學家擔憂,這將在人類群體中造成另類的分化——部分有財力、有渠道的人,可以「定製」自己的腦力,從而獲得「不公平」的競爭優勢,從而在階層分化之外,又形成全新的「腦力分化」。

另外,腦機介面能夠實現人腦與外部設備直互動,在帶來便利的同時,也為黑客入侵留下了危險的後門。從此以後,黑客破壞活動將不僅對機器設備造成威脅,更有可能直接侵入人腦、甚至對他人形成遠程控制。這種全新的安全風險是不可忽視的。

顯然, Neuralink今後即便是在技術上進展順利,也很有可能因倫理道德在推廣引用上遇到很大阻力。

馬斯克為什麼要搞「腦機介面」?有什麼打算?

為了人類不成為AI的奴隸?

腦機介面技術有著如此多令人擔憂之處、又有諸多道德倫理方面的質疑,那麼馬斯克為何還要在這個領域裡投入如此巨大的資金和時間呢?

馬斯克有一句名言「成不了AI機器人,也要成為AI載體」。他的意思是,在AI技術日新月異的未來,人類如果不積極改變自己的話,極有可能會被各種AI技術所淘汰,甚至由於腦力上的巨大差距,而不得不匍匐在AI的腳下,有成為奴隸的可能。

為了避免這種情況,人類就必須用技術手段強化自己的腦力,把AI技術內置到腦中,讓每個人都成為「AI載體」。這樣,就不會再擔心被各種外在的AI體系「奴役」了。

而在馬斯克看來,要實現將AI技術內置到人腦中這個目標,腦機介面就是一個不可或缺的技術途徑。

讓人類變得更強。成為超級人類?

一旦Neuralink的腦機介面技術發展到成熟可靠地步,人類有可能進入到一個全新的進化軌道----變成腦力極強的超級人類。

有史以來,人類永遠都在夢想著變得更強,而Neuralink在馬斯克「既然不能成為AI機器人,就成為AI載體」的思路指引下,正在試圖用科技為人類打造一個「輔腦」,以彌補人類腦智力上的不足,讓人類在腦力這個最重要的維度上,具備前所未有的「超能力」。

馬斯克對外宣稱的理念看似為了人類的未來,但誰又真正知道他是怎麼想的呢?他可能是真正的極客,也有可能是瘋子!

在未來,腦機介面技術將為人類帶來無限的可能性。例如,讓人腦直接控制晶元連接網路,調用外部人工智慧的運算能力,並隨時都能進行諸如查閱維基百科網站這樣的操作;再比如通過腦機介面,將外部AI的強大運算能力與人腦直接融合起來,從而形成真正的「超級大腦」。這些可能性中,無論將來能實現哪一種,無疑都可以彌補當前人類在腦智力方面不足,從而實現人類腦智力的大幅提升。

成為「超級人類」是每個人的夢想。只是我們還必須停下腳步好好想一想,成為「超級人類」,真的是我們想要的嗎?「超級人類」的願景,究竟會把人類引向更好的未來,還是將把我們帶進「怪物」橫行的深淵?

或許,只有時間能回答這一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何璽 的精彩文章:

雷軍入股芯原微電子並非為了復活澎湃晶元,是為IOT
華為榮耀進軍電視行業,鴻蒙OS或是其致勝關鍵

TAG:何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