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道德經》:凡事都有兩面性,以豁達之心,可容納萬物

《道德經》:凡事都有兩面性,以豁達之心,可容納萬物

《道德經》:凡事都有兩面性,以豁達之心,可容納萬物。

《道德經》:凡事都有兩面性,以豁達之心,可容納萬物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在生活中,所有人追求的都是圓滿和美好,總是希望追求一些自認為好的東西。但是所有人都忽略了萬事萬物存在的一個客觀規律,那就是無論是任何的事物,都有其中的兩面性。

一個看似美好圓滿的東西,他帶來的一個負面的作用也是存在的。一個看似不完美的東西,他帶來的一個東西,也有著近乎完美的另外一面,這個是很多人所忽略的一個事情。

在生活中要有一種智慧叫做容納,所謂的容納就是能夠容納生活中的不完美,容納那些自認為,那些不如意的事物。

這個也就叫做所謂的「和」,這裡的「和」就是和氣。

《道德經》:凡事都有兩面性,以豁達之心,可容納萬物

我們經常說的很通俗的話,就是說和氣生財,家和萬事興。當一個人或者一個家庭和氣的時候,他能收穫的是一種和諧和幸福。當一個人在人生中面對著自己的狀態,能夠達到和的狀態,他收穫的也是一生的從容,這個「和」就是所謂的能夠包容和接納。

《道德經》中,一再的拿水作為一個例子,水聚於萬江河流之下,它能夠容納萬江河流,天下百川,所以匯聚成了大海,擁有了強大的一個力量。

道德經中第四十二章以為教父,就說: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人之所惡,為孤寡不轂,而王公以自稱。故物或損之而益,或益之而損。

這話的意思就是說:萬物都是被陰而抱陽的,陰陽二氣相互作用,生成了一個和諧的狀態。很多人所厭惡的孤單,寡和,不圓滿。但是君王有的時候,會用這些詞語來稱呼自己,所以世上的事情有損必有益,有益必有損。

《道德經》:凡事都有兩面性,以豁達之心,可容納萬物

我們經常聽到的一個寓言故事很熟悉,叫做《塞翁失馬》。

馬丟了,引來一群馬,他的兒子卻因為騎馬摔傷了,後來因為摔傷了腿而可以免於戰爭。這都是萬物存在著一些相互作用的一個例子,雖然說這一個例子是極為稀奇和戲劇色彩的。但是表述的道理,確實就是我們今天所要表達的萬物都有兩面性。


大多數人所看到一件事情的時候,他所看到的都是這一個事情主觀色彩的一個方面。

比如說很多人在生活中總覺得自己吃了虧,其實並非是自己吃了虧,自己主觀上以為損失了一些利益。但是從一個人人生長久來說,有的時候你看似損失的東西,實則會用其他的方式回報在你的面前。只是回報的,是你所沒有看到的地方。

《道德經》:凡事都有兩面性,以豁達之心,可容納萬物

所以在生活中逐漸的就多了很多狹隘之心的人,那多那種大多數狹隘之心的人,他們大多數都是因為自己思維的一個局限性,只看到了自己人生片面的一個角度,只看到了自己吃虧的地方,卻沒有看到自己的回報。有時候付出一些東西,則會收穫更多的一個東西,

古代的君王總以「孤王」「寡人」等等這樣一些稱呼來稱呼自己。他們這樣一個稱呼,所潛意識中所需表達的一種智慧,就是能夠接受不完美,接受不圓滿,當你能夠接受這些東西的時候,你才算是真正的圓滿。

而在《道德經》中所闡述的智慧,就是說當一個人能夠接受人生不完美的時候,他的人生才能夠完美,要懂得接受那些自認為的不如意,才是人生的智慧。

《道德經》:凡事都有兩面性,以豁達之心,可容納萬物


本文由國學書舍原創,您對於這一篇章的智慧怎麼理解的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