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飛利浦大中華區 CTO 姚智清:以設備端優勢發力 AI,實現健康全流程管理 | CCF-GAIR 2019

飛利浦大中華區 CTO 姚智清:以設備端優勢發力 AI,實現健康全流程管理 | CCF-GAIR 2019

編者按:7月12日-7月14日,2019第四屆全球人工智慧與機器人峰會(CCF-GAIR 2019)於深圳正式召開。峰會由中國計算機學會(CCF)主辦,雷鋒網、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承辦,深圳市人工智慧與機器人研究院協辦,得到了深圳市政府的大力指導,是國內人工智慧和機器人學術界、工業界及投資界三大領域的頂級交流博覽盛會,旨在打造國內人工智慧領域極具實力的跨界交流合作平台。

7月14日,在AI醫療專場上, 飛利浦大中華區CTO、中國研究院和中國創新中心負責人姚智清發表了主題為《AI賦能醫療的價值與未來》的演講。

飛利浦大中華區 CTO 姚智清:以設備端優勢發力 AI,實現健康全流程管理  | CCF-GAIR 2019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姚智清在演講中提到,在中國,AI應用改善了患者和醫護人員的體驗,同時也帶來了更好的健康結果。

但是數據大不代表大數據,如何讓數據真正有價值?姚智清認為,主要有三方面:

第一,代替醫生一些簡單勞動,比如說數據預處理、圖像分割、特徵提取、匹配診斷等環節;

第二,消除醫生盲點,找出哪些地方可能有癌症和病變的情形,給醫生提供建議,提高醫學影像分析與診斷的效率和準確率,幫助醫生進行下一步的判斷。

第三,深度學習輔助。通過設備端的優勢,為飛利浦在深度學習方面的開發積累了寶貴的數據。「有2.75億人口使用飛利浦患者監護儀、970萬台設備通過物聯網技術連接到『飛利浦數字健康平台』 ,為四百萬患者提供睡眠解決方案等等,這些都是我們積累的數據基礎。」

2019年4月,姚智清加入飛利浦,成為飛利浦大中華區管理團隊成員之一。

他坦言,加入飛利浦是一個讓自己十分興奮的事情。這三個月里,自己更多的是處在「學習」的過程。

作為飛利浦大中華區的CTO,上任伊始,姚智清就有意弱化「領導層」與「執行層」的界限,更多地關注基層員工的想法。「中國講究先練內功,再練外功。我個人喜歡把內功的事情做好,包括企業文化、人際溝通的事情,我和所有基層的員工都見了一次面,每次差不多是8個人左右的小範圍討論。」

姚智清做這件事情的想法在於,讓飛利浦內部的決策機制更有效率:「中國發展非常迅速,不是我們能夠想像得到的。在這種環境之下,對於企業來說,一定要加快決策的產生和執行速度。」

近幾年,作為GPS三巨頭之一,飛利浦在AI上的投入可謂不遺餘力。那麼,飛利浦如何看待AI技術在產品中的應用前景與價值?

作為一個在研發和管理崗位工作多年的老兵,姚智清在接受雷鋒網採訪時坦言,不管是擔任何種角色,最後一定是要用創新的方法和產品來滿足客戶的需求。

「以十年為一個周期來看,以醫院為主體的設備與解決方案的需求方,對器械商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從早期的甲乙方關係到如今的戰略性合作夥伴關係,從以前的單一設備需求到如今的全院流程管理。甚至說,醫院希望和器械商一起來合作創新。」

所以,以GPS為代表的傳統器械商,志在通過平台化的形式來提供服務,滿足用戶的軟性需求。例如,流程規劃、臨床培訓、科研,「軟硬結合」會成未來器械商們發展的重點方向。

但是姚智清也強調,醫療行業擁有一個很長的產業鏈條,醫學界、工業界、創新平台,必須打破界限、發揮所長,共同構建AI健康醫療的生態系統。

以下為姚智清的現場演講內容,雷鋒網作了不改變原意的編輯及整理:

姚智清:謝謝Demetri教授精彩的演講。感謝主辦單位給我這個機會跟大家報告一下,飛利浦在AI方面的進展。Demetri教授在學術方面有很資深的探索,而我代表飛利浦跟大家報告我們如何利用AI改善人類的健康。

我們想講一講講機遇與挑戰。技術本身確實能帶來很好的發展。但是,我們不能光講技術,不能說手上有鎚子這個工具,所有的東西就都是釘子。

我們在飛利浦遇到的挑戰是怎樣的?我們的醫療儀器越來越好、數量越來越多,醫療界做得越來越好,人的生存時間也越來越長。在這種情形下,人口老化、慢性病催生了更多的醫療需求。

EWHO的數據顯示,在不久的將來,全球的醫護人員缺口將超過1000萬,1000萬本身是很驚人的數字,但是這個數字背後還有隱憂。中國醫生和病患的比例是1:580,差不多是美國的兩倍多。醫生資源存在非常大的缺口,這樣一個客觀現實帶來的影響就是,醫生花在診療上的時間更少,這種情況下很容易出錯,對病人的照顧也不夠。

從技術方面來看,最近除了醫療界以外,雲技術、物聯網技術、人工智慧、感測器的數據量在持續增加,本身是個問題,因為各方面技術提升,這本身也是很好的機會,可以改善人類的健康。

飛利浦大中華區 CTO 姚智清:以設備端優勢發力 AI,實現健康全流程管理  | CCF-GAIR 2019

全世界都在看AI,我們現在立足於中國,這裡有一個來自2019未來健康指數Future Health Index的有趣數據。在世界各地做了一項調研:AI是否可以提高醫務人員診斷的準確性?在世界範圍內的15個國家裡,平均數字是21%,中國是領先於平均數字的兩倍,達到45%,遠遠超過其他各國,也比美國更高。

所以,飛利浦想做的不僅是技術,而是思考哪些地方可以用技術帶給人們更大的價值。我們可以看到,60%的人覺得可以用AI來安排時間,45%的人覺得對診斷流程有幫助,43%的人覺得是遠程的康復監護,還有40%的人認為是標記異常。

圍繞這些需求,作為全球三大器械商之一,我們在這裡面做了什麼?

我們每年投入18億歐元研發資金。飛利浦全球有四大研究中心,中國的上海就是其中之一。雖然飛利浦是好的公司,但我們絕對不是唯一一家好的公司。這個事情要做的好,要跟產業界合作、跟學校合作、跟醫院合作,跟政府合作也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在理念基礎上,飛利浦現在做到的情形是怎麼樣?

飛利浦曾經自嘲,要把自己的名字從healthcare換成sicknesscare。因此,幾十年來,我們都是說healthcare,但實際上我們做的事情是sicknesscare,我們要的是全程管理的過程,而不僅是在診斷環節。

雖然診斷環節非常重要,但是AI可以幫醫療界做得更多。

再舉個例子,在美國我們有一個產品叫做LifeLine,我們到目前幫助了700萬個老人。

飛利浦也在做睡眠機,幫助400萬人解決睡眠問題。打鼾是非常重要的問題,甚至會產生其他的病變。此外,有超過兩億人用飛利浦的監護儀。

數據大不代表大數據,如何讓數據真正有價值?我覺得有三方面的原因。

第一,我們可以代替一些簡單勞動,比如說圖像分割,傳統的放射學必須要進行訓練的。這種工作,我們現在有辦法做。除了拿現有的數據以外,我們也連到EMR,用各式各樣的方法把資料找出來。

第二個,可以提高價值的點在於消除醫生盲點,找出哪些地方可能有癌症和病變的情形,給醫生提供一個建議,讓醫生看了以後去做下一步的判斷。

最後是,深度學習。我們通過和病人合作獲取了超過2億的數據量,我們並不是在病人發病以後才開始治療。我們做到的一點是,預測病人在醫院裡是否會摔倒。跌倒是很大的問題,跌倒前兩個小時,我們有一個pattern可以檢測出來,病人一個小時前生命體征會有什麼樣的變化。在病人跌倒這件事情發生之前,我們就會通知醫護人員,盡量讓跌倒的事情不要發生。

飛利浦大中華區 CTO 姚智清:以設備端優勢發力 AI,實現健康全流程管理  | CCF-GAIR 2019

在傳統的醫學流程中,大家把注意力都放在了診斷和治療裡面,這兩件事肯定非常重要。但我們應該看全程的康復,飛利浦在這方面也投入很多。

除此之外還需要健康的生活方式,比如說睡眠對人的健康有很大的影響。

人工智慧有各式各樣的方法。我們覺得有三個方面最為成熟,最能夠幫助醫生、病人解決各式各樣的問題,釋放醫療系統龐大數據價值。

1、自然語言處理,可以了解醫生寫的病例,從中間學到很多東西。

2、深度學習,比如說剛才的情形,我們有超過2億的數據,在病人跌倒前就能做到提前感知;

3、大數據挖掘和分析

我覺得,數據並不代表大數據,重點是用這三種方法,學會從大數據到大洞察,提供給病人、醫生更好的支持。

在自然語言處理方面。在醫院診斷的過程中,我們需要把影像、用藥史、既往病史等信息,包括其他的臨床信息集成在一起,進行綜合判斷。實踐證明,在和我們合作的醫院裡,可以節省醫生85%的時間,搜索患者完整信息時間也節省了一半。

我們是一家好公司,但我們不是唯一一家好公司。要做好這方面,需要跟各位專家持續合作,我們的戰略是打造一個好的平台。

飛利浦的星雲探索平台就是其中一個例子。

ISD 是一個用於科研的解決方案,同時也是一個擁有前瞻性人工智慧框架的醫學影像平台科技,具備從人工智慧模型訓練到人工智慧產品臨床試用的醫用平台框架。

ISD不僅可以幫助科研機構快速開發出所需要的演算法和產品,更可以調動第三方醫療科技公司開展平台共建,共同創新,實現科研成果向臨床應用的快速轉化。

這個平台可以給醫生用,醫生使用ISD探索平台也發了論文,可以檢測到前列腺炎,做得非常好。

而且,醫生的數據不會離開醫院,我們給專家們這樣的工具,他們就可以在裡面自己做研發。

除此之外,他們做好以後也可以把演算法展示出來,在平台里和其他的專家互相研究。這種滾雪球式的方式,會大大加快科研的交流和進展。所以,我強調的是,企業必須要和專家一起合作,專家和專家也可以互相合作。

臨床大數據分析剛才也講過,例如病情惡化前的預警,病人跌倒前我們有辦法能夠讓醫護人員知道。

飛利浦大中華區 CTO 姚智清:以設備端優勢發力 AI,實現健康全流程管理  | CCF-GAIR 2019

講到AI、數據,很多人都會聽到「數字雙胞胎」。這個概念來自於工業界,是一種擬人化的說法,分別指的是現實世界以及利用數字化技術營造的與現實世界對稱的數字化鏡像。

我們現在有這麼多數據,是不是也可以做成「數字雙胞胎」。這有點像電影《阿凡達》的概念,有沒有可能把一個人拷貝過去變成「數字雙胞胎」,這個對我們來說還很遙遠。但是如果我們把它專註在某個器官,實際上已經不太遠了。

舉個例子,在手術室里,醫生需要用到B超掃描病人的心臟。但除了B超外,醫生在手術前還需要計算和統籌許多信息,而飛利浦的 Heart Model則將AI運用到解剖學,利用3D建模和散斑技術幫助醫護人員分析病人心臟的全方位數據,比如左心房的血液流速,右心室的邊界和波形等。這些數據將被智能的整合為解決方案,並賦能醫生提供更快的臨床決策、更精確的診斷、以及更有效的診療方法,打造出心臟的「數字雙胞胎」。

整個世界一直在變,不只是在醫院裡會有大量的醫療數據,隨著可穿戴設備無處不在,消費者對於自我健康管理的理念的加強,現在我們的數據是7×24不間斷產生的。在家裡、醫院隨時都會產生數據,飛利浦希望利用數據可以提供個性化的關護。

飛利浦全球研究院不久前剛得到2019亨德里克洛倫茨獎(Hendrik Lorentez Award),這個獎是由荷蘭皇家科學協會和大數據聯盟聯合發起,這是對飛利浦近年來積極踐行推動人工智慧科技在醫療健康的開發和落地,做出的認可,我們很榮幸得到該獎項。

飛利浦大中華區 CTO 姚智清:以設備端優勢發力 AI,實現健康全流程管理  | CCF-GAIR 2019

最後,總結一下我們的使命是什麼。

我們不是所有的技術都要解決這個問題,大數據、AI不是靈丹妙藥,只有醫工結合,將人工智慧嵌入臨床情景,給醫護工作人員和消費者提供洞察,才能實現技術的價值。我們是創新的實踐者和推動者。和在座各位一樣,我相信飛利浦是好的公司,但我們沒辦法僅僅憑藉一己之力來推動產業革新,必須要產、政、學、研、醫合作,我們正在持續和專家、政府機構、研究單位合作創造雙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雷鋒網 的精彩文章:

首發 | 全新類別AI晶元量產,清微的可重構晶元將成市場主流?
安天發布VirtualAPP技術應用及安全分析報告

TAG:雷鋒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