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儒學 > 明德書院2019秋季青年班招生簡章

明德書院2019秋季青年班招生簡章

(設計效果圖:講堂、教室)

北京市明德書院於2018年春掛牌成立,由陳一丹公益慈善基金會發起,於民政部門註冊,屬民辦非企業性質。

書院以「含光續明,從道即德」為宗旨,「含光」出自《易·坤卦》《彖辭》:「含弘光大,品物咸亨」,「續明」出自《易·離卦》《象傳》:「大人以繼明照於四方」;「從道即德」出自《道德經》第二十一章:「孔德之容,惟道是從」。「明德」即《禮記·大學》「大學之道,在明明德」之「明德」。

書房

書院立名及宗旨悉在闡明,書院舉辦以中華文化傳承弘揚與復興為己任,盡最大努力延續古代書院明經弘道精神與培育英才功能,為新時代條件下中華文化偉大復興盡應盡之責任與力量。

明經弘道,端賴講學,講學首務,在能培育英才,職是乃有青年班之創設。即面向海內,延聘德學俱長之碩德,開講中西文明之歷史,導讀影響深遠之典籍,選拔品端學優之青年,予以持續著力之培養,冀為薪火相傳之英才。

透視

凡諸細務,備詳於次:

一、課程,分三類:

一)中國文明史,含思想史、制度史、文化史、藝術史等;

二)西方文明史,含哲學史、政治史、學術史、科學史等;

三)典籍導讀,含《禮記》、《周易》、《春秋》、《尚書》、《論語》、《孟子》、《荀子》、《詩經》、《老子》、《莊子》、《金剛經》、《六祖壇經》、《資治通鑒》、《史記》、《漢書》、《近思錄》、《通書》、《正蒙》、《二程集》、《朱子語類》、《傳習錄》等。

課程設置,既重中西文明視野,尤重古代典籍研習,突出六經傳統,借鑒近代書院經、史、道、政課程設置,強調以現代視野重塑文化主體性,彰顯文化自覺。

涵道

二、師資,整體由學術委員會指導,授課老師亦由學術委員會擔任。

學術委員會主任:牟鍾鑒

委員:劉笑敢 郭齊勇 張祥龍 李存山 張學智 楊澤波 李景林 王中江 丁為祥 吳震 陳少明顏炳罡 吳根友 趙法生 黃玉順 楊慶中 梁濤 陳立勝 鄭宗義 楊儒賓 黃裕生 趙廣明 丁四新 聶敏里 張順平

三、學制及授課

一)學制三年,每月第一二三周六、日上課,上午9:00-12:00,下午14:00-17:00,即每月上課6天,每天6小時;

二)寒暑假適度安排游學或相關社會實踐活動;

三)授課地點:騰訊北京總部大樓明德書院青年部(北京市海淀區西北旺東村)。

茶室

四、招生

一)面向北京,招收高校在讀學生,作為體制教育補充培養方式;

二)要求身體健康,品行端正,遵紀守法,篤志向學,以中華文化傳承復興為己任;

三)自己報名並有相關專業老師寫信推薦(推薦信不少於800字),經書院筆試、面試擇優錄取;

四)招生名額,40名為限;

五)截止日期:2019年8月20日;

六)不收取學費及其他費用。

透視

五、學習及畢業

一)治學遵循《禮記·中庸》「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論語》「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游於藝」,「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並先賢宗旨,六經為本,禮樂並重,經史互參,道藝相資,解行相扶,中西共鑒,古今發明,堅持成人先於成才,道德優於智識;

二)授課強調法度,從一字一詞之訓詁,一文一章之疏釋,至一人一家之主旨,一時一世之得失,皆有所本所據,至能溯源浚流,通其活水,疏密抉要,度予金針,開淵繹賾,惠以筌蹄;

三)受業以尊師重道為綱宗,以立德樹人弘道濟世為志向,宜立身以誠,接物以敬,待人以謙,處事以謹,習聖賢教,持君子行,明倫識理,深體篤踐;

四)師生同道,敬愛謙容,勤奮向學,守時敬業,遵守書院各項規定,不得無故缺席遲到早退及懈怠躐等;

五)尊德性與道問學並重,教學相長,秉持理性開放兼容態度,提倡自修,崇尚主見,期能形成濃厚學術氛圍,為文化之薪傳而盡不絕之力;

六)學習有充實內容及嚴格考核,學習期滿考核合格者,允予畢業,並進入後一階段之研究學習。

趣幽

六、學員之權利與責任

一)學員經錄取,即享有學習書院三年課程之權利,相應亦承擔不得中途輟學、退學之責任,以免寶貴資源之無故浪費;

二)書院組織學術、社會實踐等活動,學員優先參與,並適當承擔組織、參與等義務;

三)學員遇有學習、生活等困難及研究方面需要支持事項,書院以已有資源、能力盡力協助;

四)書院會組織校友會等聯絡機構,為學員提供聯絡支持之方便,並為各類資源協作提供支持。

七、聯絡方式

八、關於考試、招生、授課及其他具體事宜,面試時溝通

北京市明德書院

2019年7月10日

明德書院動畫效果

(書院設計假山林於都市,取象傳統書院廳堂、書房、園林結構分布,在有限空間內體現文化主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儒學 的精彩文章:

不為過激之事 給人留有餘地
《菜根譚》:為善不必令人知

TAG:騰訊儒學 |